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4247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专题三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测控导航考点 题号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1、2、3、13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 4、5、6、12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7、8、12、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9、10、11、13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4 吉林大学附中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3 题: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 B.下蚀C.溯源侵蚀 D.沟头崩塌2.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 -3.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

2、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解析:1.C2.A3.B第 1 题,根据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河流源头的侵蚀作用以溯源侵蚀为主。第 2 题,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截留淤积泥沙,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第 3 题,从题干“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可知,树木的作用是保持水土,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B 点。(2014 江西联考)我国江南水乡的居民,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回答 45 题:4.有关图中

3、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堤坝的东岸较西岸容易垮塌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5.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A.蓄洪 B.灌溉 C.发电 D.排水- 3 -解析:4.D5.D第 4 题,据题干“我国江南水乡”,得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根据流水侵蚀规律,顺水流方向,北半球右偏,右岸为侵蚀岸,堤坝西岸比东岸受冲刷作用强,容易垮塌;河中沙洲是堆积作用形成的;根据河湾侵蚀规律,凹岸冲刷(丁处)河水浑浊。第 5 题,低矮堤坝起滚水坝的作用。(2014 湖南四校联考)2012 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 51.27%。结合下表回答 67 题: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乡村人口比重%1953 4 125.22 14.8 85.21980 5 938.19 15.2 84.81990 6 760.90 21.5 78.52000 7 328.24 41.5 58.52006 7 549.50 51.9 48.12011 7 865.99 61.9 38.16.近 30 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7.表格

5、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4 -A.上海市 B.江苏省C.内蒙古自治区 D.四川省解析:6.C7.B第 6 题,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选 C 项。第 7 题,表中数据显示,该省(市、区)城市化速度快,2011 年城市化水平超过 60%,水平高,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区),排除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2011 年总人口达7 865.99 万人,排除上海市,江苏省最符合。(2014 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图示意的是 A 地向 C 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 B 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回答 89 题:8.A 地向 C 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的

6、主要原因是()A.A 地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缺乏劳动力B.A 地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成本提高C.C 国等东南亚国家有良好的交通,便于打开世界市场 D.C 国等东南亚国家技术条件成熟9.B 地农产品品种主要是()A.水稻 B.蔬菜、瓜果 C.花卉 D.咖啡解析:8.B9.B第 8 题,图中显示,A 地区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产业向东南亚地区(C 国)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形势、国家政策、产业用地及环境状况等。A 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上升是影响产业转移的- 5 -主要因素。第 9 题,B 地是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冬季反季

7、节瓜果、蔬菜的主要输出地。(2014 昆明 5 月检测)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a 产业与技术扩散b 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 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cab B.acbC.abc D.bac11.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C.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D.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解析:10.B11.D第 10 题,图中文字告知,北京是知识型区域,天津是加工型区域,河北是资源型区域,所以 a 对应,技术由北京输入到河北、天津,产业

8、由天津流向河北;b 对应,是由河北输出资源、劳动- 6 -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 对应,天津加工区的产品流向北京市场。第 11 题,“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是由产业转移、人口迁移等形成的,实现“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南水北调经过该区,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范围。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12.(2014 河南适应性测试)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 分)经政府大力扶持,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

9、污染的主要原因。从 2009 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 7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4 分)(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8 分)(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16 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山峰高度在 500 米以上,以及河流较多等信息,可判断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注意图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第(2)题,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交通条件,题干关键词“政府扶持”第(3)题,沼气发展要有

10、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4 分)(2)政府扶持;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临近重庆,市场广阔。(每点 2 分,共 8 分)(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优点: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16 分)- 8 -13.(20

11、14 濮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分)材料一如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子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市场葵花子需求量大大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子滞销现象。材料二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快,引起荒漠化。人为活动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1)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10 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你的理由

12、。(12 分)(3)过度樵采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二说说如何有效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6 分)解析:第(1)题,从气候(降水、光照、温差)、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回答。第(2)题,本题具有开放性,支持的理由主要申述本地有利条件;反对的理由主要申述本地的限制性条件。第(3)题,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的措施从课本所学知识中提取。- 9 -答案:(1)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有铁路、高速公路通过,运输便利。(10 分)(2)观点 1:应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理由:该地夏季光热充足,适合向日葵的种植;有中国最大的葵花油生产基地;能增加农民收入。观点 2:不应该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理由:向日葵生长耗水量较大,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向日葵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张,且目前葵花籽出现滞销现象。(两观点取其一)(12 分)(3)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省柴灶;兴建沼气池;营造薪炭林。(任答三点得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