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4722023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第78期中国建设教育 共同关注 融 合 学 校 优 势 资 源 , 促 进 专 业 特 色 建 设*以南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例蒋新波1,刘泽华2,廖建军1,蔡恒玲2(1.南华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2.南华大学 教务处,湖南 衡阳 421001)一、引言地方性大学发展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这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南华大学充分依托并校改革后的科研优势,整合资源,以核类、医类及环保相关学科为龙头,大力构建特色学科群;在积极建设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把通用专业建设为有明显特色的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优势专业,逐渐形成的“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的特色专业群,建筑环境与设

2、备工程专业紧跟学校发展的契机,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融合学校优势,深化专业改 革,拓宽学生就业道路,正成为国内先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二、专业发展要立足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是指这一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和培养出的人才本身具有独特性,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条件1。通过“有、优、新”来迎合社会需求,彰显自我优势,使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达到领先水平,以此赢得社会的赞誉和欢迎。专业是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职能的 基本单元2。如果把高校看作一个有机体,那么专业就是学校的命脉,透过专业可以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全部,专业设置与专业内涵建设直

3、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质量,是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说,办学校就是办专业。如同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样,高校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一所高校的专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这所高校的发展走向。因此,高校的品牌和特色在本质上就表现为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实施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是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学校品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途径。南华大学建环专业改革在坚持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理念的基础上,依托学科和学科交叉的优势,彰显核特色、融合医品牌,发展环保优势,在科研上注重与学校优势专业的融合,与不同专业之间优势

4、互补,联合进行科研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则从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变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与手段的更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着手,并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的效果上。(一)彰显核特色随着核能和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核原料衰变所产生的裂变产物及其辐射的危害已引起人类高度重视,核通风净化与辐射防护已成为核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环专业在改革过程中秉承学校的办学传统,将“为核工业服务”作为办学特色的一部分,将核知识揉合在教学过程,是全国150多所设置建环专业的学校中唯一为核工业培养*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

5、设研究;南华大学高等教育与改革培育课 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综合研究 收稿日期:2011- 5- 10 作者简介:蒋新波(),男,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院教务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专业优化与专业建设。中国建设教育 China Construction Education2 0 1 1年7月 第4卷第78期July 2011 Vol.4,No.78101977-2011年第78期中国建设教育“核通风空气净化与辐射防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核通风与空气净化课程建设;已毕业的学生中有8左右的人已 工作在“核”岗位上,随着人才培养的深入开展,将有更

6、多的毕业生为“核”做贡献。此外,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以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推动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创新为先导,发展为主题,专业建设为核心,南华大学经过五年的建设,已建立和完善以“服务工程、服务核工业、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形 成稳定的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二)融合医品牌03年Sars的肆虐与09年甲流的疯狂让很多专业人士认识到建环专业与医学专业息息相关,这两种病都是以空气作为主要传播路径之一,在设有中央空调

7、的公共建筑中,Sars和甲流病菌极易通过中央空调的管道系统蔓延,这是必须通过建环和医学两个专业合作才能共同解决的问题。建环专业利用南华大学医学的优势,通过和医学专业的联合培养,在医院空调设计人才培养上独树一 帜,在如何防止交叉感染、空调病的防治和病房空调设计上走在同类高校的前列。普通民用舒适性空调主要针对正常人的舒适性来进行设计的,由于病人在对温湿度的舒适性体验上的不同,对于病房空调的设计应该异于普通舒适性空调,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利用南华附属医院的优势,通过对病人问卷调查和对医生的专业探讨,形成了对医院空调独特的设计方法,同时附属医院的空调系统成为了专业认识实习的主要基地之一。 在通风系统

8、的教学上,充分利用学校解剖实验室通风系统,讲述通风系统设计的优劣,利用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的瑕疵,讲解通风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启发学生进行改造设计,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程训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IAQ)越来越重视,建环专业和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开展有关IAQ的教学与科研,利用各自专业的优势进行互补,达到教学相长,科研互补的效果。在洁净空调系统的研究上,充分利用学校SPF级实验动物房,作为实验基地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并申请了一系列课题和发表了系列文章。 (三)发展环保优势面对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出台了“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政策,而“开展建筑节能、

9、综合治理空气污染、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一直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长期开展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南华大学在科学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特色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校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定位,依托核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多方整合,形成了环境保护这个新“品牌”,力争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南华大学的发展思路与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针对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和教育部提出的建设“绿色大学”以及学校发展环保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建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绿色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

1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环境观念、环境知识、环境规范”、“环境素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知识与技能、环境伦理、环境法律法规”课程、专题讲座及课外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针对以上三种“绿色教育”内容,在分解其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对“绿色教育”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将经验深化为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三、深化改革,初见成效(一)建设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通过核、医与建环等专业的联合培养、老中青传帮带、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养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培养过程中加强了核知识的培训,利用假期深入核电站、医院等建设基地调查实践,与 核

11、工程建设单位进行探讨和研究,与医学专家交流探讨,在培养了教师的科研和工程能力的同时,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热回收与空调新技术、热环境与建筑节能、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与评价、气载污染迁移机理与控制、工艺风力与通风除尘技术等5个与核、医、环保相关的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蒋新波等: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112011年第78期中国建设教育形成了相应的科研梯队。成立的省产学研示范基地“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二者已成为本课程重要的实验 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合作为本课程提供了实战型课程和毕业设计课题;科技开发成果如湿能理论与空调技术、热能回收技术、工艺风力与通风

12、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建设了多个“三合一”产学研基地,使产、学、研结合,将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融为一体,解决了青年教师工程训练不足的问题,强化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二)科研成果初现端倪依托核特色,建环专业各个科研团队申请了一系列核通风净化与辐射防护科研课题,如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铀废石和尾矿氡析出的分形动力学研究”,“铀废石和尾矿氡析出的分形动力学研究”,“铀矿井通风尾气放射性污染的数值模拟与控制技术研究”等,核工业标准化科研计划项目“铀矿井排氡通风技术规范”,同时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成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具有工程观念,而且能了解专业前沿科技动态,在实际工程中能高瞻远

13、瞩,把握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科研课题的经费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的研究生培养经费,而且使学生能参与前沿科学的研究,开阔 了学生的眼界。在融合医品牌方面,学科带头人刘泽华教授和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吴端生教授申请了一系列的课题和发表了数篇论文,在洁净领域展开了 广泛的合作, 完成了省教育 厅课题“基于CF D的实验动物 房洁净空调系 统的优化研究”,设计并指导了南华大学SPF级实验动物房的施工,使之成为湖南省的精品样板工程。指导学生完成了基于CFD实验动物房气流环境系统的优化研究硕士论文。同时本着服务社 会,造福人民的宗旨,组织学生义务为新居装修进行室内空气品质的检测,用科学的检测数据为乔迁家庭提出建设性

14、意见,在防止人们因家庭装修而带来健康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在南华大学的环境保护这个新“品牌”的形成过程中,建环专业依托南华品牌的建设,在污染控制,节能减排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以本专业为核心,建立了“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湖南省首批产学研示范基地、“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申请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空调风系统粒子污染物的迁 移沉降动力学及控制方法研究”、省教育厅“新型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分析与节能研究”、“衡阳农村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新农村建设时农民环境意识培养模式的研究”,“科学发展观下新农村建设中衡阳市农民建筑节能意识的调查与培养研究”

15、。不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为国家建设“两型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学校及学院专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打 造了以湖南省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南华附属医院、核工业系统合作单位、三力高科技开发公司、空调与热能研究所、南华大学监理公司、衡阳市制冷学会等为主的学生参与工程实际的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接触工程实际。如安排三力高科技开发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习指导及研究生的课题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此外,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来自工程实际项目,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并对

16、一部分学 生结合就业去向,采用校外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的模式,让学生尽早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实际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加强学生工程素养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2009年有两个学生团队获得了湖南省第二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课题分别为“利用太阳能改善公交车候车点微气候的研究”和“高校教室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调查及其节能改造分析”,积 极推进“两型社会”的构建和“绿色大学”的建设。本专业学生在省挑战杯科技发明竞赛、数 模竞赛以及校 级学科竞赛 中取得了较好 成绩,15年来,每年都有一位学生获得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奖学金,其中获二等奖的4名,与同类学校相比成绩较好,其中09年王普同学以全国排名第六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在改革过程中,学生整体的考研率、就业率、英语四级通过率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蒋新波等: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专业特色建设1232011年第78期中国建设教育四、问题与思考地方性高校如何利用学校优势,如何进行专业改革,使其变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是地方性高校如何突破重点高校压力得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