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21718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12015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重点代理代理【“代理代理”相关知识点】相关知识点】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代理的适用范围3.代理的种类4.代理权的行使5.无权代理6.代理关系的终止【重点精讲】 :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重点精讲】 :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 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亦称本人)和第三人(亦称相对人) 。 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被代理人是

2、代理人替自己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第三人是与代理人 实施法律行为的人。代理关系包括三种关系:一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二是代理人与第三 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三是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代理具有以下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 (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 (3)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尽管代理行为是在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进行的,但却在被代 理人与第三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了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其法律后果当然也应由被代理人承担。该 法律后果既包括对被代理人有利的法律后果,也包括不利的法律后果。这

3、使代理行为与无效代理行为、冒名 欺诈等行为区别开来。(二)代理的适用范围(二)代理的适用范围代理适用于民事主体之间设立、 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 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 定行为无效。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2(三)代理的种类(三)代理的种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可分为以下几种:1.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而发生的代理。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书面委托代理的

4、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代理 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 理人负连带责仟。2.法定代理这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法定代理通常适用于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 人的情况。3.指定代理这是基于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的指定行为而发生的代理。指定代理适用于被代理人既无委托代理人, 又无法定代理人而又有特定事项需要代理人代理的情况。(四)代理权的行使(四)代理权的行使1.代理权行使的一般要求代理人行使代理权必须符合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得利用代理权为自己牟取私利,必须做到勤勉尽责、审 慎周到,以实现和保护被代

5、理人的利益。2.代理权滥用的禁止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常见的代理权滥用的情况有:一是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二是代理双 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三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律禁止代理权的滥用。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视为无效代理。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给被代理人及他人造成 损害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五)无权代理(五)无权代理1.无权代理的概念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权代理表现为三种形式: (1)没有代理权的 代理; (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3)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2.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

6、权所有 复制必究3(1)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如果经过本人追认或者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 示的,无权代理人所为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视为有权代理。(2)无权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在此情形下,被代理人应当承担 代理的法律后果,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善意的无过失当事人的利益,学理界称此种情况为“表见代理”。表见代理的情形有: (1)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而实际并未授权; (2)被代理人 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如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合同专用章等)交给他人,他人以 该种文件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

7、法律行为; (3)代理授权不明; (4)代理人违反被代理人的意 思或者超越代理权,第三人无过失地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5)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 的措施而使第三人仍然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六)代理关系的终止(六)代理关系的终止委托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有: (1)代理斯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 去委托; (3)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火的法人终止。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有: (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2)被代理人或代理 人死亡; (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

8、力; (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取消指定; (5)由其他原因引 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相关知识点】相关知识点】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无效的民事行为6.可撤销的民事行为【重点精讲】 :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法律行为的分类【重点精讲】 :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型的法律行为,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41

9、.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这是按照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几个方面的意思表示而进行的分类。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依一方当事人 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如债务的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等。多方法律行为是指 依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如合同行为等。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便于正确认 定法律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单方法律行为只要有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而多方法律行为则需要双 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能成立。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这是按照法律行为是否存在对待的给付而进行的分类。这里所称的对待给付,是指一方为获取对方提供 的利益而偿付的代价。有偿法

10、律行为是指当事人相互之间享有权利时必须偿付相应代价的法律行为,例如买 卖、租赁、承揽等。无偿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时不需支付任何代价的法律行为,例如赠与、无 偿委托、借用等。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便于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范围及其责任后果的承担。一般而言, 有偿法律行为的义务人的法律责任比无偿法律行为义务的法律责任要重。3.要式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法律行为这是按照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而进行的分类。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 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例如, 合同法 规定融资租赁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非要式法律行为

11、是指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形式即可 成立的法律行为。区分要式与非要式法律行为对于判定法律行为的成立具有意义,同时,法律规定某些法律 行为须以要式成立,可以督促当事人谨慎进行民事活动,使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具体并有确凿凭证,从而起到 稳定交易秩序的作用。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这是按照法律行为之间的依存关系而进行的分类。主法律行为是指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以 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是指从属于其他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例如,当事人之间订立一项 借款合同,为保证合同的履行,又订立一项担保合同。其中,借款合同是主合同,担保合同是从合同。这种 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便于明确

12、主从法律行为的效力关系。从法律行为的效力依附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 不成立,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也当然不能生效。但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 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法律行为除上述分类外, 还有单务法律行为和双务法律行为、 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等分类方法。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相关知识点】相关知识点】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5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无效的民事行为6.可撤销的民事行

13、为【重点精讲】 :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重点精讲】 :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这里所述的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它是法律事实的一种,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行为是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这一方面表明法律行为应是行为人有意识创设 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非受胁迫、受欺诈的行为;另一方面表明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以达到预期目的为出发 点和归宿的。法律行为的目的性,是决定和实现行为的法律效果的基本依据。2.法律行为以意思表

14、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法 律行为的核心要素,也是法律行为与非表意行为,例如事实行为等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行为人仅有内心意思 但不表达于外部,则不构成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也不能成立;行为人表达于外部的意思如果不是其内心的真 实意思,法律行为原则上也不能成立。3.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法律行为只有从内容到形式均符合法律要求或不违背法律的规定,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也才能 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否则,该行为不但不会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 裁。因此,非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例如侵权行为。确认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有利于指导行为人树立正确的 行为模式,明确何种行为是可为或不可为、是否为法律所认同,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法律行为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相关知识点】相关知识点】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6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