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721715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骄子2015年秋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步导 学方案课后强 化演练全章综合解说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目的是通过学习一些具体的力的知识,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为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力的一些概念做铺垫从实例入手,通过观察一个物体先后两个位移与合位移的关系,初步接触矢量并渗透矢量相加的三角形定则的方法,本章在“力的合成”一节通过实验“得出”了矢量相加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给出矢量的定义,强调其有方向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一节进一步深化了对矢量及其合成法则的认识本章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3节),介绍四种相互作用,学习力的概念及常见的

2、三种力;第二单元(第45节),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基本性质;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及三角形定则本章难点:计算滑动摩擦力;理解并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习方法指导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在学习中建议:1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

3、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特别是轻杆的弹力关于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要求定量分析2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力的图示法、代数计算法、正交分解法等)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归纳、比较、类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

4、习和思考如:学习弹力的概念时,要注意理解弹力产生的本质原因第1节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要点一 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 的 作 用 效 果3力的性质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 独立存在,每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两 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性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 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物体间的这一对 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不存在先后关系 矢量性 力是矢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独立性几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每一个力 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均不因其他力的存在而 受到影响1相互作

5、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对出现现的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5力的分类:力通常按性质和效果两种方式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1根据效果命名时时,不同名称的力,性质质可能相同如物体在上升过过程中,重力是阻力;物体下落时时,重力为为动动力2.同一性质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如摩擦力可以是动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同一效果的力,性质质可能不同,如重力和摩擦力是不同性质质的力,但它们们都可以充当动动力(或阻力)等等3.所谓动谓动 力,其效果是加快物体运

6、动动的;而阻碍物体运动动的力叫阻力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拳击运动员用力打了一拳,但没有击中对方辨析: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情况拳击击运动员动员 没有击击到对对方,看似没有受力物体,如果把两个运动员动员 作为为研究对对象,他们间们间 没有力的作用,当然没有受力物体如果分析人的身体各部位之间间的作用,当然有施力的部分,也有受力的部分,力是物体之间间的相互作用,一旦有力,一定会同时时存在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要点二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即用圆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7、同时要规定一个单位表示多大的力如图所示,表示作用点为O,大小为15 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往往只画出力的方向与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该方向受到了力的作用作力的示意图时,注意以下两点:不用规规定一个单单位表示力的大小,在多个力同时时存在时时,画受力的示意图图可以用线线段的长长短表示出力的相对对大小把受力物体视为质视为质 点,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中心,用箭头头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画出力的作用点、方向 和大小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 向 标明标度,表示力的有 向线段的长度严格按 比例确定无标度,对力的有向线 段的长度无严格规定力的三要素俱全,可精 确表示一个力突出了力的方向和作

8、用 点,仅表示物体在某 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要点三 重力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如图甲)或支持力(如图乙)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力,但根据二力平衡,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2)在日常生活中,体检时常用磅秤测量我们的体重,工业上用的电子秤可以称更重的物体日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就是指物体的重力大小3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重力的大小为:Gmg.其中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9.8 m/s29.8

9、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1)竖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球心,只有在赤道和地球的两极重力的方向指向地球的球心(2)竖竖直向下不能说说成垂直向下,但竖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为垂直水平面向下,生活中常见见的用一根细线悬细线悬 吊于天花板上的处处于静止状态态的物体,细线细线 的方向便为竖为竖 直方向,铅铅垂线线也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为竖为竖 直方向这这一特点5重力的作用点(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重心的位置:重心的位置由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

10、状共同决定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一般不在它的几何中心(3)“悬挂法”确定薄板状物体的重心的操作及原理:确定几何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可以利用“悬挂法”来确定如右图所示,将物体用细线在A点悬挂起来,由于物体静止时只受重力mg和悬线拉力F的作用,因此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后面将学到)由二力平衡条件知,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物体的重心一定位于悬线延长线AB上同理,将其在D点悬挂起来,其重心一定位于悬线延长线DE上因此,AB与DE的交点应为重心C的位置该该方法仅仅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11、,因为为若板比较较厚,则则重心不在板的表面只有忽略掉板的厚度,才可以认为认为 重心在板的表面(4)对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1重力和质质量有什么区别别项目质量重力 不 同性质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是物体受到地球的 吸引而产生的力 变化

12、情况不随地理位置的 改变而发生 变化随着地理位置的不 同而有所变化测量 工具天平(杠杆原理)测力计(二力平衡 原理) 物理性质标量矢量 联系Gmg2.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因为为万有引力而产产生,但由于地球的自转转影响,重力的大小与方向一般与地球的万有引力不同3重力不是压力或拉力有些同学认为认为 :当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时时候,或用弹弹簧、绳绳子等物自然悬悬吊在天花板上的时时候,对对桌面的压压力或对绳对绳 子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这种说说法是错误错误 的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上来看,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该物体,受力物体是桌面;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该该物体要点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引

13、力作用引力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行星与恒星能聚在一起组成星系,靠的正是这种作用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这方面的详细知识在后面将进一步学习),这种作用就是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质子间存在斥力,但质子和中子却能组成原子核,说明原子核内有一种强大的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约为01015 m.4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后面将进一步学习)的发现,证明了在原子核内还有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在作用距离方面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作用范围围约约1015 m,但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关于力,下列说法

14、中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不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C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D力的大小用天平测量题型 1 力的概念的理解 例 1【分析】 要正确理解力,必须须明确以下三点:(1)力是物体对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三者必须须共存;(2)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3)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解析】 “风风吹草动动”施力物体是空气,A项错项错 ;重力、电电磁力不需要直接接触,B项项正确;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仅仅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

15、一定相同,C项项正确;力的大小用测测力计计来测测量,天平是用来测质测质 量的,D项错误项错误 【答案】 BC【方法总结】对力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力是物体对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一个力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必然也同时时是受力物体(2)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产生的效果是改变变物体的运动动状态态和使物体发发生形变变(3)发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既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

16、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变式训练1-1解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发时发 生的,不存在先后,A错误错误 垒垒球抛出后受重力,施力物体为为地球,B正确施力物体本身也是受力物体,C错误错误 ,D正确答案:BD一个铁球在空中飞行,所受重力为120 N,试画出该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析】 题型 2怎样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例 2【解析】 画力的图图示(1)选选定标标度:选选1 cm长长的线线段表示30 N的力;(2)用一矩形或一个点表示物体,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线线段,线线段的长长度按选选定的标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在线线段上加上刻度,如图图甲或乙所示,从O点竖竖直向下画一4倍于标标度(4 cm)的线线段;(3)在线线段上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