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21714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rket Perspective产业透视201 0 年 第 46 卷 第 1 4 期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谷继承, 杨红杰, 于福清(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 北京100026)“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 。 种畜禽是推动畜牧业发展最活跃、 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的每一次突破和跨越, 都是以良种革命为先导。 当今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 实质上是畜牧业生产实力的竞争, 核心就是优良品种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发展现代种畜禽业,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选育、 推广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畜禽良种, 是实现畜牧业 “优质、 高产、高效、 安全、 生态”

2、 发展目标的保障和基础, 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就和问题1.1主要成就1.1良种供应能力显著提高1998 年国家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实施以来, 国家投入资金 50 多亿元, 大力支持畜禽原良种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良种繁育推广服务网络, 建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规范种畜禽生产和经营管理。目前, 以保种基地、 良繁基地、 改良站和种质性能测定站为基本组成的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已初具形态, 以畜禽原种场、 扩繁场 (品种改良站) 、 商品养殖场为载体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 目前, 全国种畜禽场数量已达到 1.1 万个,畜牧业供种能力明显提高。2008 年优良种猪、

3、 种禽年新增供种能力分别达到 200 万头、 1 500 万套,比 1998 年分别增长了30%、 70%。1.1.2良种推广应用不断增加2005 年以来,国家逐年加大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的支持力度, 投入资金 20 多亿元, 相继开展了奶牛、生猪、 肉牛和绵羊良种补贴。目前, 荷斯坦奶牛良种补贴实现了全覆盖,生猪良种补贴惠及养猪大县的养殖户,绵羊良种补贴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养羊业的发展。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 保证了养殖户使用品质优良的精液等良种资源, 调动了饲养户改良品种、饲养良种的积极性, 大幅加快了畜禽良种化步伐, 有力减少了疫病传播, 提高了生产效率。 全国生猪出栏率分别从 1998 年的

4、 123%提高到 2008 年的 132%,奶牛平均年单产从 1998 年的 3 200 kg 增加到 2008年的 4 800 kg。1.1.3资源保护与开发初见成效国家已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农业部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制定并分布了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 138 个, 印发了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 通过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发现了 86 个种质特性独特的新资源,基本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有望在 2010 年出版发行。2008 年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保种场 97 个、保护区 16 个和基因库 6 个。 各地也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

5、 建立或确定了一批省级畜禽保种场、 保护区和基因库。 依据重点保护、分级管理原则,采取活体保种和基因保存相结合, 抢救了独龙牛、 五指山猪、 矮脚鸡、 晋江马等一9201 0 年 第 46 卷 第 1 4 期产业透视Market Perspective批濒临灭绝的畜禽品种,大花白猪、蓝塘猪、秦川牛、 复州牛、 滩羊、 绒山羊、 乌骨鸡、 茶花鸡、 北京鸭等 100 多个资源得到了重点保护,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1.4自主育种达到新水平随着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逐渐成为畜禽品种培育的主体, 育种投入资金不断增加, 自主培育的新品种不断诞生。自 1998 年以来, 通过杂交育种和

6、本品种选育等措施,培育了一批适应不同生产模式的优良新品种, 浙系长毛兔、 苏太猪、 京海黄鸡、 夏南牛等 86 个新品种 (配套系) 通过了农业部审定。 其中, 自主培育的蛋鸡配套系种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30%左右。国内自主培育的长毛兔新品种的平均年产毛量达 2 kg, 居国际领先水平。 长毛兔种业竞争优势明显, 完全实现了自我供种。 黄羽肉鸡育种独树一帜,利用含性连锁矮小 DW 基因的矮小型黄鸡品系成功培育了墟岗黄鸡等配套系,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 15%20%,促进了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 肉质较好等特点, 饲料转化率也明显改善,在提高我国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上发挥了

7、积极作用。1.1.5种畜禽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畜牧法 及其配套规章和地方法规出台, 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细化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内容, 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管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各级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执法队伍, 使种畜禽生产许可行政审批工作得到更好落实,种畜禽进出口审批更加有效规范,无证生产和未经许可进口种畜禽的行为得到遏制。河北、 山西、 辽宁等省先后依法取缔了多家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种畜禽企业。此外,部分种畜禽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通过不断强化种畜禽质量监测技术服务, 切实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广州种猪测定中心一年举办两次的种猪测定拍卖会, 已成为良种购买、 技术交流、 企业形象展示的行业

8、盛会。1.2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无论与国外畜禽育种先进水平相比, 还是同国内实际生产和消费需求相比,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种畜禽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 “小、 散、 低” 。 种畜禽企业生产规模小, 自主创新能力低,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畜牧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良种仍依赖于从国外引进。二是良种推广 “育、 繁、 推” 脱节。种畜禽场重复建设和盲目引种现象突出,部分自主培育品种与市场需求脱节, 基层畜禽良种推广能力较弱。三是种畜禽管理的 “弱、 松、 空” 。受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种畜禽质量标准滞后

9、、 种畜禽质量监测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现象还较突出, 伪劣畜禽良种坑农害农, 损害生产者的现象屡有发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畜禽良种推广应用,影响到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必须认清形势, 理清思路, 加大力度, 建设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2关于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建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六大畜种” , 突出 “四个重点” , 全面提高良种繁育水平, 增强畜牧业竞争能力,实现新时期畜禽良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1六大畜种2.1.1生猪生猪生产要保量提质。 继续稳定生猪生产数量,全面推进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提高种

10、猪质量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要立足现有品种资源, 着力推进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建立稳定的场间遗传联系, 形成以联合育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猪育种体系。加强种猪持续选育, 提高种猪生产性能, 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改变我国优良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格局。 加快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 全面推广应用优良种猪精液,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开展地方猪种保护、 选育和杂交利用, 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优质猪肉市场需求。10Market Perspective产业透视201 0 年 第 46 卷 第 1 4 期2.1.2肉牛目前牛肉市场以普通牛肉为主,地方品种提供的牛肉市场占有率约为 58%,杂交牛提供的牛肉市场

11、占有率约为 40%。肉牛生产要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 生产优质牛肉。 一方面要加大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 另一方面要以地方品种为母本, 利用引进品种的优良特性, 大力推进肉牛杂交生产, 在此基础上培育适合我国肉牛生产的肉牛新品种 (系) 。逐步开展对纯种肉用种牛的遗传评估, 应用现代育种手段, 不断提高种牛质量。2.1.3奶牛全面推进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 建立、 健全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 品种登记、 种牛遗传评定和公牛后裔测定、 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推广体系。 强化种公牛站建设,提高良种奶牛及其遗传物质的供应能力。 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利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快高产奶牛的繁育。推行奶牛

12、DHI 测定和良种登记、 公牛后裔测定, 提高牛群生产水平。2.1.4绵山羊重点做好地方肉用绵羊、山羊品种资源的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 同时利用引进品种, 加快地方羊种的改良, 培育优质肉羊品种。 毛用羊和绒山羊要继续搞好本品种选育,不断提高羊毛(绒) 品质和净毛率, 提高羊毛 (绒) 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奶山羊要加强品种选育, 提高产奶量和品质。2.1.5家禽鸡蛋生产要保量提质。蛋鸡生产要加强引进品种的继续选育提高, 大力支持蛋鸡新品种 (系) 的培育选育, 提高种鸡质量和生产效率, 保障鸡蛋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加大地方蛋鸡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形成高端品牌, 满足市场需求。肉鸡生产要加强白

13、羽肉鸡品种的培育和纯化,加大地方特色黄羽肉鸡资源的保种、 选育和推广, 不断提高肉种鸡质量。加快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面向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培育优质肉鸡品种, 建立相应的优质肉种鸡育种和生产体系。 水禽是家禽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要以地方品种为主, 根据市场需求, 进行遗传改良和杂交配套, 培育新品种, 形成鹅鸭良种生产体系。2.1.6其他种兔、 蜜蜂、 特种畜禽养殖要充分利用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 面向生产和市场需要, 不断提高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2.2四个重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紧紧抓住全局性、公益性、 关键性环节, 围绕六大畜种, 突出抓好 “四项建设” 。2.2.1资源保护按照分级管理

14、、重点保护原则,优先保护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中的品种, 兼顾省级畜禽保护品种和种质特性独特的新资源。加强国家级畜禽保种场、 保护区、 基因库建设, 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建立遗传物质交换机制, 进一步提高保种能力。 建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明显。选择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地方品种,启动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工程, 进一步增强开发利用能力, 逐步形成以保护促开发、 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2.2.2品种创新“以引进为主” 转向 “引进和培育并重” , 逐步形成 “以自主开发为主” 的育种机制, 扭转主要品种的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势

15、。坚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育种” 为主体, 围绕 “优质、 高效、 安全” 目标, 培育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高、 繁殖力高、 品质和抗逆抗病优良的新品种 (配套系) 。支持畜牧业科研、 教学单位与种畜禽生产企业联合, 促进企业成为科研开发与品种创新的主体。 充实、 整合和提高现有研发力量, 提高装备水平, 改善研发条件, 强化科研队伍建设, 建立从基础研究、 本品种育种选育规划指导、 应用技术研究到产品开发相互衔接, 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2.2.3良种繁育建设一批畜禽原种场、 种公牛 (猪) 站、 DHI 测定中心和扩繁场。 中央投资应重点支持原种场的建设,地方和企业支持扩繁场的建设

16、。引导和扶持综合实力强、 发展后劲足、 运转机制活的企(下转第16页)11201 0 年 第 46 卷 第 1 4 期产业透视Market Perspective(上接第11页)业, 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有竞争实力的种畜禽育种公司或集团。畜禽原种场要加强横向联系, 充分利用已有的畜禽品种, 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 有计划、 有步骤地交换遗传资源, 开展奶牛、 生猪等联合育种,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原种场的育种水平。 通过加强畜禽原种场、 完善扩繁场和改良站的建设, 夯实原种场、 扩繁场、 商品场相结合的宝塔式种畜禽生产结构。2.2.4质量监测以畜禽性能测定站为重点,完善种畜禽质量监测。 加强全国和省级种畜禽测定站建设的同时, 扶持畜禽原种场。 大型畜禽良种企业开展场内测定, 形成场内测定和测定站测定相结合的种畜禽测定体系,实现育种、 拍卖、 仲裁、 新品种审定的有机结合。3小结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应按照 “稳定生猪、 家禽生产, 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 大力发展奶业, 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 的结构调整思路,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良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