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1708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西堤头小学 齐亚丽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册第六单元的开篇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 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 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 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 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通过人 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多种形 式的朗读体会情感,读写结合提高能力。描写具 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这组教材是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编者将其安排 在本单元第一课,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这节课 分两课时进行,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内 容.

2、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以及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 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 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 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 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三、说教法教为学服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以 下的教学方法: 1 、以读

3、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指名读、 浏览读、默读、引读、分角色读。”,在读中 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 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并恰当的运 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 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效的 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 课我始终采用“读、画、谈、写”相结合的学 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读中 走进文本,在画中亲近文本,在谈中融入 文本,在写中流露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说学情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五年级

4、的 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学生在理解 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 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 体验,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对此 ,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 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续编赞美父子 的小诗,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六、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配乐,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一)图片配乐,进入情境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 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

5、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情境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言行 情融为一体,理念寓于其中。这样的开课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为后文理解了不起的父与子奠定了情感的 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地震中,发生 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 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揭示课题。强化 震字的写法。2、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六要素)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 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 过38

6、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 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 紧拥抱在一起。3、当孩子们被 救出来的时候 ,上演了感人 的一幕,找出 提领全文的关 键句,直奔中 心,品读细节 。我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用六 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学会浏览,抓关键 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一个中心问题 导读全篇,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深入。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 一环节安排了充分的读,从整体上体会课 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 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学生不断地叩问文本 ,品味语言,与

7、文本展开充分对话,才能 产生情感熏陶。 1、走进了不起的父亲 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哪些 语句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画下 来,并作上批注。劝阻挖信念外貌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 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 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 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 常了。他

8、挖了8小时,12小时 ,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 赞美父亲的小诗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 8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设计意图: 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 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 运用的能力。” 采用了以读代讲,感悟了不起的父亲的形 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写得好在哪儿,体 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也有助于学生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父亲的形象就在学 生的心目

9、中慢慢丰满起来。 2、走进了不起的儿子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 很了不起,分角色朗读,谈一谈儿子 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品味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 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 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 跟我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 总会跟你在一起!”赞美父亲的小诗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 8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

10、 到处都是血迹。-赞美儿子的小诗爸爸会来救我的 等了- - - - - 没人会再相信他 他- - - - - 设计意图: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 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 ,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 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儿子”的了不起,受到 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创新表达,积淀语文素 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 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和开始时相互照应,充分体现 了从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回 到整体课堂结构,使本节课结构

11、严谨,浑 然一体。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资源运用的适度、适时对一节课的成败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动,这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动,这 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 父父 爱爱 !他叫程 林祥,地震 后,他赶到 学校,扒开 废墟,找到 了儿子的尸 体。在余震 中,他冒着 生命危险, 整整背了近 10个小时, 把儿子背回 了家。抢救中,人 们发现一位已经 死去的母亲。在 她的身体下面躺 着她的孩子,孩 子毫发未伤,抱 出来的时候他还 安静的睡着。随 行的医生发现孩 子身上的棉被里 有一部手机,手 机屏幕上是一条 已

12、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 设计意图: 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 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动情点被激发了, 让文中的爱不再只是文字,整节课的教学达 到高潮。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 用,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 作业超市:*课后请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 看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 并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今 天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观察父母 的变化。 *推荐你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林清玄写的父亲的微笑和孟郊 的游子吟。 设计意图: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 出课堂,走出文本,采用亲自去做,去感悟, 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感受父母之爱,达 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语言 了不起 爱 动作 儿子 外貌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