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21707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6单元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建议】 本单元是高考命题较多的单元之一。知识点集中在孙中山 的革命活动、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等方面。这些知识点 须重点掌握 2001年 单项选择题黄埔军校特点 2002年单项选择题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原因中共继承孙中山 未尽事业的主要表现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 2003年单项选择题 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开始时间(江苏卷) 1926年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江苏卷)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内容背景(江苏卷)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 A D C、 DDate12004内蒙文综题 21中共“一

2、大”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农民进行土 地革命 C、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D同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22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春季(北京)1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 主要障碍是( ) 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B长期的军阀混战 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Date2(2005春季文综)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 政党,只有国

3、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 派”的主要依据是A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B.国民党建立 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代表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2005春季文综)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 志仍须努力”的历史背景是B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列强在华享有各种特权 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 中国处于割据混战 局面 A. B. C. D.Date3(2005广东历史)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相同点是A A、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 遭到过民国政府的镇压 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D、运动后知识分子走 上了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20

4、05江苏历史)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 命的发展仍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与此结论不相符的是AA 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B宣传了共产党的 革命纲领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D为革命的继 续发展提供了借鉴Date4【重点问题】 1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方式、意义、重 要的革命成果 (1)合作的原因和条件: 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支持操纵依附他们的军 阀争权夺利,割据混战,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打倒列 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必要条件: 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 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第二次护 法运动失败以后,

5、深感国民党的改组十分必要;可能条 件: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 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它的领导人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国 共产党同他合作。外部条件: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 (2)合作的方式:Date5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即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方式。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 因为:其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统一战 线有了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其二,国民党是 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这种形式能为国民党所接受, 有利于国民党的改组。 其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既有利于以合 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也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 、

6、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3)意义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推动 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迅速开展。Date6(4)合作的重要成果 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5年,掀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高潮; 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 到了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了 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较典型的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 起义、湖南等省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Date7旧三民主义和新

7、三民主义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 的三民主义,它适应了革命潮流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要弄清新三民主义在新形势下孙中山所赋与它的新内涵 :即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民权主义 又突出了人民权利的广泛性;民生主义又补充了节制资本 的内容。此时的三民主义已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 作的政治基础。但这只是国共两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目 标一致。国民党在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后,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实现资产阶级专政,而共产党在完成民主革命任 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

8、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 Date82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检验 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斗争实践表明 :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 力量;小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封建军 阀、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Date93北伐战争的性质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1)性质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帝 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伟大革命战争。 (2)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 原因。 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 佩孚的

9、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 ,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举例略) 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 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的事例。 苏联政府的援助。 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Date104 孙中山伟大斗争精神 孙中山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斗争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和教训,这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关于孙中山的伟大革命斗争 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一百年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及人民日报社论中谈 到: 孙中山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权自由、民族幸福,不知疲倦地奋斗了一生。“ 革命尚未成功,同

10、志尚须努力”正是他一生不断进取的写照,致力国民革命凡四 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 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善于从实践中 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能够“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我们要努力学习这 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 爱国精神,为民族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天下为公 ”“振兴中华”,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与北洋军阀卖国作斗 争,要学习这种精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Date11孙中山在不同时期为挽救中国所进行的探索及经验教训。 创建民主共和

11、国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 义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辛丑条 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 全形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领 导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号召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了 一系列反清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 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Date1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孙中山曾一度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在临时 约法的约束下,袁世凯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主共和。

12、但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 孙中山认清了其反动面目,他揭起了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旗帜,领导进行了一系 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和护法运动 ,但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 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此后孙中山开始了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 与共产党合作反帝反封建: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陷入了迷 茫,这时他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 中国社会贫弱黑暗的根源,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

13、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 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愧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Date135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斗争方式的特点,形成 原因、影响 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 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形成原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 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想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必须联合起来。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 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以往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的失败,为各革命阶 级的联合提供了经验教

14、训。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这就为革命阶级的联 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 合,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国共两党合作,这也为中国人民实 现大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Date14影响: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这成为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国民革命的伟大功绩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 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

15、史以来革 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 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 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 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 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 扩大,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为革命建立了新起点。 Date156 山东问题的形成与解决。 19世纪末,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 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 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 位。接着,又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的

16、 “二十一条”,要求不仅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而且加以扩大。袁世凯接受了有关条款。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 切权利,但和会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国内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凡尔 赛和约上签字。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 的要求。由于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的野心, 对日本施加了一定压力,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 条约。但是,日本在归还山东主权的同时,要中国交付一定款项才 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日本代表发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 些条款。至此,山东问题才得以解决。Date167、1927年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927年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