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21498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毕业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 .2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概念 .4(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4(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概念.5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 .6三、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应注意的问题 .7(一)约定的范围和时间.7(二)约定的实质要件.7(三)约定的形式要件.7四、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8(一)对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内容是否受限制,立法模棱两可.81、婚姻法中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82、婚姻法中财产契约是否变更可以或撤销,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 .93、目前的婚姻法中财产约定立

2、法并没有解决公示问题,这对约定当事人财产权益保障不力 .94、是否允许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立法也应有所涉及 .10结 论. .11注 释 .11参考文献 .12摘摘 要要摘要:婚姻是“两个人的企业”,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企业“合资”协议书,对资产和利润做着最合理的分配,它的功能是“幸福”,贯穿过程的是“情感”;婚姻是两个人爱情和财产的风险投资,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保险合同,对财产纠纷做着最有效的预防,它的目的不是真要用这份保险,而是希望婚姻能够“健康长寿”。仅以此文,为婚姻当事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中还提到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

3、提出了几个观点,这说明目前的婚姻法还不完善,问题如何解决有待于读者去思考。关键词:财产约定制度;一般共同财产制;限定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行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正在经受着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结婚率下滑、离婚率上升,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出现下降的态势。 现状:最近,全国妇联对我国 10 个省(自治区)、市的 4000 名群众进行了“婚前双方财产是否有必要公证”的大型民意调查,调查对象 48.1%为男性,51.9%为女性,大体符合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地域、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构

4、成也基本符合我国人口分布。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婚前财产公证意见分歧很大,持支持态度的占 42.6%,持反对意见的占 57.4%。在一项涉及十个省、区、市的四千名调查对象中,百分之四十八点一为男性,百分之五十一点九为女性,大体符合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地域、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构成也基本符合中国人口分布。据称,该抽样调查的误差率为百分之五以下。该调查报告解释说,婚前财产公证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年均收入不足千元人民币,婚前财产甚少。九十年代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拥有高档商品房、汽车等,居民家庭存款达到几万、几十万者不在少数,因此婚前财产公

5、证也就应运而生。 离婚案件的增多及其涉及的财产纠纷带来的烦恼,也是人们倾向于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之一。统计数字表明,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各级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零八,去年达到一百一十九点九万件。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都有财产纠纷。 我个人认为,离婚案件中的财产纠纷如此之多,这与婚姻法中双方没有就财产问题作出约定有很大的关系,而婚前财产协议作为婚姻法中财产约定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法学界的高度重视。鉴于上述这些原因,为了防止纠纷,预防纠纷,既保护婚姻法中双方或一方的合法权益,建议增加婚姻法中约定财产的登记等程序。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与国际社会接轨,为了

6、近一步完善我国婚姻法中约定财产制度,我国应在借鉴别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既科学、规范、明确、具体,又具有操作性的婚姻法中约定财产制。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概念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概念(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一)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典第 4 编亲属第 4 节夫妻财产制第 1004 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其夫妻财产制”,第 1007 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

7、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195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作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

8、作的立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 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 年后,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 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在第 13 条第 1 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得以正式确定。但是,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不好掌握。为适应日益

9、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2001 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等。(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概念(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的概念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

10、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它不仅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当代多数国家在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时都是兼采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只有少数国家不采用约定财产制,实行单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我国婚姻法中个人特有财产实行约定制和法定制的结合,且约定的效力高于法定的效力,即没有约定或约定不

11、明的,才适用法定财产制。但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夫妻就财产进行约定的较少,涉及财产纠纷时,主要依靠法定财产制度来解决。因此,在夫妻法定财产中,如果不包括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一律都按共同财产对待,就等于是夫妻一方因结婚就可以侵犯对方的个人财产所有权,不利于保护财产所有人的利益。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修改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使得一些别有用心想利用先结婚后离婚分割对方财产骗取钱财的人失去了可乘之机;也可以减少一些富有阶层,视结婚为危途,不结婚而以非法同居的方式组织家庭的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避免配偶一方与第三者串通一气,伪造债务骗取对方钱财的行为出现。可见,在法定夫妻财产制中,适当缩小夫妻

12、共同财产范围,会更好地增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二、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我国婚姻法除了法定财产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外,还允许双方对财产进行约定,把约定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补充。夫妻财产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定财产制。从我国民习惯看,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的情况并不多。1950年婚姻尖没有这一规定,1980 年婚姻法增加了约定制。这是因为: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人财产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妇女的经济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夫妻有采用多种形式处理财产的要求。2、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涉外婚姻以及一方为华侨

13、、台港澳同胞的婚姻也有所增多。当今各国、各地区采取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比较普遍。我国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有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随着封建婚姻观念的不断破除,再婚夫妻特别是丧偶老人再婚的有所增多,允许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有利于再婚夫妻妥善处理财产问题,避免发生家庭矛盾。总之,婚姻法的这一规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情况,满足当事人的不同要求,使夫妻处理财产问题有比较大的灵活性。现行婚姻法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夫妻财产约定均规定有申报登记程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证方式。德国、瑞士、法国等国皆规定夫妻财产契约须在法院前或公证人前订立,当事人签署

14、之。二是登记方式。日本、韩国等国规定夫妻财产契约应于婚姻申报时登记。我国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没有规定,这在实践中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约定内容的解释问题。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局限性,常常出现对财产约定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表达当事人的内心意思,或者发生争议后双方对约定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给审判机关的审判带来困难。如果有申报登记程序,登记机关在登记时就会把住这个关。三、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应注意的问题三、我国婚姻法中财产约定应注意的问题(一一)约定的范围和时间约定的范围和时间婚姻法对约定的范围和时间未作明文规定,从立法精神看,约定的范围,既包括婚后财产也包括婚前财产。当呈人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