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721471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公转 第3课必修考点1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1运动轴心及其轨道 轨道为黄道面,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置 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 (1)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如下图):2方向 (2)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如下图): (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 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3周期(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 点(1月初)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

2、度约为30千米/秒。 4速度 【真题1】(2009重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开普敦炎热干燥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BC【思维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 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 第(1)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 第(2)题,当地球在甲位置(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

3、 ,南半球为夏季,故选C项。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及地球位置的判断技巧(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北 逆南顺”。(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 至远日点附近。运行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 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规律技巧总结(3)地轴北极朝上的二分二至图中,地轴左倾,则可判定椭圆轨道长轴的左侧端点为冬至;地轴右倾,则长轴的右侧端点为冬至。然后,再根 据二至点的位置来寻找近、远日点的方位。规律技巧总结1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产生考点2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4、。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 是23.5。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 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用表解法记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如下:2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1)黄赤交角与五带图中为黄赤交角,等于23.5,为地轴与 黄道面的交角,等于66.5,二者之间的关系互 为余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也 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 、寒

5、带范围变 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反之。(2) 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若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那就更不可能形成四 季的变化。 具体归纳如下图所示:(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匀速的,那么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故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的移动纬度 大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应用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推测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极圈上极昼极夜天数 为1天,极点出现极昼极

6、夜天数约为半年,极圈内其他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则依据太阳 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加以计算。(2)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应用【真题2】 (2014江苏)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l是天赤 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 迹图。读图回答(1)(2)题。图l 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DD【思维过程】 第(1)题,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6月初应该位于春分

7、以后、夏至以 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故选答案D。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发生在冬至日前后,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太阳都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一 地点日出方位相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太阳直射点 位置的确定,就要根据其移动过程及其规律来 分析。其移动的方向及所在的半球可用下图来 表示: 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则变小。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

8、热带 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范围的变化,从而 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规律技巧总结歌诀记忆黄赤交角对五带及极昼(夜)范围的影响:角大寒热大,角小寒热小。角大极昼(夜)范围大,角小极昼(夜)范围小 。不管角变大或变小,两极极昼(夜)天数不动摇。规律技巧总结考点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 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

9、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他时间,每一纬 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 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2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真题3】 (2013四川)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 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2)题。(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 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AD【思维过程

10、】由“屋顶为平顶”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厚 度很大的墙体”可以保温,可推知该地昼夜温差大, 故第(1)题选A。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 南方天空,正午前后应位于偏南方天空,地方时15 时,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故选D。当然,此题也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直接选择。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下表)规律技巧总结日期12月 22日3月 21日6月 22日9月 23日次年12 月22日节气(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公转位置ABCDA直射点的 季节移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的季节变 化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昼夜长短 的季节变化下图

11、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其 中图中心位置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读图完成第1 2题。1.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BC【解析】左图为南半球图,ba太阳直射点由赤道 移至南回归线,时间从秋分(9月23日前后)到冬至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d点是北半球夏至日,a 点正值冬季,b点昼夜平分,d点不可能出现极昼。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当地球公转到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

12、近日点附近 B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C一年中海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一年中长沙市此时的白昼时间最长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 期和速度。图中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 球冬至日;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 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为春分日,为秋 分日。当地球公转到地时,时间为12月22日。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 慢。4.当地球公转到地时( ) A华北平原暴雨频繁来袭 B四川盆地的油菜花盛开 C大兴安岭树木开始落叶 D太湖平原腊梅竞相绽放B【解析】当地球公转到地时,时间为3月21日, 华北平原暴

13、雨频繁来袭为北半球夏季,四川盆地的 油菜花盛开为北半球春季;大兴安岭树木开始落叶 为北半球秋季;太湖平原腊梅竞相绽放为北半球冬 季。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完成56题。5.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C国庆节 D元宵节6.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 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CA【解析】第5题,图中a点以前6点左右日出,且此 后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故a点前坐标最左端日期为 秋分,因a点在其后不久则应为国庆节。第6题,图中b点对应日期在6

14、点前日出,且该点在 夏至前,近春分;北极极夜应在冬至前后;南非华 人欢度春节应在冬至后的1、2月份;澳大利亚下雪 应在北半球夏至前后。7.(广东高考)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答:此角度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北京正午太 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变小(即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变 小;秋分日至春分日之间变大;春秋分日无变化) 。年昼夜长短变幅减小(即冬季昼长加长,夏季夜 长加长)。(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答:太阳直射范围增大(此角度变小,黄赤交角 变大,回归线在北半球向北推,在南半球向南推)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 范围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