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721471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 第1课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考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成特点岩浆岩 (火成岩)侵 入 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 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侵 入地壳岩石圈上部,在地表 以下冷却凝固形成矿物结晶颗 粒较大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喷 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 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 构造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 ,经过风 化、侵蚀、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层理构造,含有 化石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等产生的高温高 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

2、、 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成片理构造类型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岩浆 岩(火 成岩)侵 入 岩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 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 料喷 岩玄武岩、 流纹岩喷出岩形态各异,常作为观 赏石材,如用玄武岩制作的盆景沉积岩石灰岩、页岩 、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 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 当 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 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 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续表)【真题1】 (2014上海)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 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 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

3、列能够广泛出露这 类变质 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A(2)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 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D【思维过程】 第(1)题,主要考查变质 岩成因。根据题意,“不 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提示,喜 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两个大 陆板块,其他选项均不是两个大陆板块,所以选 A。第(2)题,主要考查石英砂岩的地貌特征。选D 。分析各地岩石的成因和转换关系,要先看该 岩石属于三类岩石中的哪一类,然后再具体分析其成因和物质转化关系。 规律技巧总结考点2地壳物质循环

4、 在地壳循环中,地壳的物质在风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 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 过程。可用下面的模式图表示:【真题2】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第(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苏 湘 滇 新 桂 内蒙古A BC D(2)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CC【思维过程】 第(1)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认识我国政 区的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能够调动 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

5、目要求作答” 。从条件中的峰林可知此地为喀斯特地貌,江苏、湖 南、新疆、内蒙古无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 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滇云南、黔贵州、桂 广西是典型地区。第(2)题,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壳物质循 环”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能力角度 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 理信息”和“能够调动 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 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 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项 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 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蚀,故B选项错误

6、 ;丙处 位于背斜山顶,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 ,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判断地壳物质名称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规律技巧总结(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规律技巧总结(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规律技巧总结(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若箭头太多、太复杂,只有一个箭头指 向

7、的是岩浆岩。规律技巧总结(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 规律技巧总结下图1表示“仙人指路”景点,它是安徽黄山的著名 景点之一,是黄山山体经历第四纪冰川,花岗岩体 崩裂、塌陷后形成,是大自然造化之结果。据此,完成12题。1.形成“仙人指路”景点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C丁 D丙D【解析】 甲、乙、丙、丁为三大岩石和岩浆所表示的地壳物 质循环简略图,考虑其循环性,只有丁一个箭头向外,为可以只能演变为岩浆岩的岩浆,则丙为 岩浆岩。2.观赏“仙人指路”景点的最佳做法是( ) A在特定的观赏位置看 B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C把

8、握观赏时 机 D在较高位置俯视A【解析】 考查旅游景观观赏 ,“仙人指路”景观虽说为 地貌 景观,但要看到“仙人”,一般要在特定的位置观赏为好。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第34题。3.图中各岩层的形成,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 生 A B C DD【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岩层的地理位置判断 侵入岩层的形成位于岩层形成之后, 岩层形成于岩层形成之后,岩层形成的时 间

9、最晚。所以岩层形成由先到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第4题,根据图示:在L1年代,地表起伏大,a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到侵蚀 形成谷地;b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 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所以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受了岩层的下 沉,风化物的堆积,图中褶皱产生于L2形成之 前。(2013江苏)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 ,甲、乙、丙三 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 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56题。5.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6.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

10、地点是( ) A B C DBB【解析】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外力作用的 掌握,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信息可知含 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另据图可得, 该堆积物都出现在河流的左岸(凸岸),所以最有 可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6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类型。根据上题,甲处 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 ,排除和;又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 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 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根据 图、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 形成条件,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7.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 分别是 背斜 、 向斜 、 断层 。图中, 陡崖出现在 丙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 因是: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 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2)在图中数码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 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 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 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