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1466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课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Its Laws of Motion) l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l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l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

2、ucture)l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General Rules of Replacement of Social Pattern and Its Special Forms)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Two Contrasting View of History)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社会存在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 是人类生

3、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方面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Two Contrasting Views of History)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Basic Questions of Social View of History)关系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Two Contrasting View of History)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Basic Questions of Social View of History)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唯心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物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4、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 观唯心史 观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Main Defects of Idealism)1、只看到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深究思 想动机的物质动因。 2、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否认社会历 史的客观规律。 3、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以往哲学家 仅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去研究社会历史 的局限,努力寻找隐藏在人们思想动 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从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出发解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 否定唯心史观而创立唯物史观。2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The Foundati

5、on of MaterialismIs A Revolutionary of Social View of History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1社会存在及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Social Existence and Its Substance produce way)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 与条件的总和。 社会存在包括: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

6、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1社会存在及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Social Existence and Its Substance produce way)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Social Awareness and Its Structure)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

7、hip)社会意识结构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思想上层建筑社会社会 意识意识 形式形式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科学道德艺术宗教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正

8、确解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意义 l两个“划分和两个“归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l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l生产力与生产关

9、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1生产力及其构成 (Productive Forces and Its Structure)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人类在生产实践中 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 物质力量。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 部历史的基础。部历史的基础

10、。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 会历史性。会历史性。 现实生产力是其水平、性质现实生产力是其水平、性质 、状况和发展要求等方面的、状况和发展要求等方面的 统一体。统一体。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者劳动劳动 所加工的所加工的 物质资料物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作用于劳动对象的 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 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尺度水平的尺度运用劳运用劳 动资料作用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于劳动对象 的从事生产的从事生产 实践的人实践的人1生产力及其构成 (Productive

11、Forces and Its Structur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劳动者劳动者1生产力及其构成 (Productive Forces and Its Structur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者1生产力及其构成 (Productive Forces and Its Structur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

12、ations)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 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 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Production Relation and Its Structure)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

13、内容内容形式形式社会 生产人与自然 的关系人与人 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Co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Co

14、ntradictory and Motive Laws between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1经济基础(Economic Base)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 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

15、基础与上层建筑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2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上层建筑的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l国家的起源l国家的实质l国家的职能l国家的消亡l国体和政体l国体和政体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服务的方向“为己”和“排他” 服务的方式 服务的效果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6、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Economic Bas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and Superstructure)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General Rules of Replacement of Social Pattern and Its Special Forms)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Unity and Diversity of Unity and Diversity of Replacement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