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21335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的物业管理摘摘 要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经济产业的转型,必然会带来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帮助农村居民适应这些变化,帮助农村对既有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做出调整,在现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行先进成熟的物业集中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人民生活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开展物业管理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镇孙家寨村“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现行物业管理模式进行调研分析,试图挖掘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对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新时代下农村物业管

2、理思路、管理模式。关键词:关键词:物业管理 新农村 管理模式与思路 目 录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11.1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2 1.2 城乡差距继续扩大.3 1.3 我国以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42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和意义.52.1 农村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6 2.2 农村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增加就业.6 2.3 农村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和环境改善.7三.青海省大通县长宁镇孙家寨村新农村建设状况.84.孙家寨村物业管理模式与现状.95.孙家寨村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16.对青海省新农村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13总结.18谢词.19主要参

3、考文献.20一一 “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

4、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

5、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1.11.1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经过 30 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1996 年一 2007 年我国耕地

6、面积减少 1.25 亿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1.38 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生态脆弱、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日益突出,靠开发农业资源、增施化肥农药实现农业增产受到明显制约。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我国中低产田还占 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46%,3 万多座水库存在病险隐患,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 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 4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70%80%的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46,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60

7、%。四是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不仅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而且农作物病虫害、动物重大疫情也不断加重。五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我国约2.5 亿农户,户均耕地经营规模不到 0.5 公顷,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仅占 35%和 13%,加上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

8、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集中表现在: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农村变化相对较慢。2006 年全国村庄内部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绿化、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均建设投资仅 70 元左右,只相当于城市的 1/14、县城的 1/7、县城以外建制镇的 1/6。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占总人口近 2/3 的农村人口,占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和公共卫生资源不到全国的 1/3。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

9、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社会管理中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尚未形成,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十分明显。四是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外流。农村耕地大量被占用,资金大量被抽取,人才大量被吸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迫切要求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速形成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1978 年的 2.6:1,

10、扩大到 2007 年的 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07 年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5%,是1985 年以来最高的,但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占总人口近 2/3 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全国 1/3 的消费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 10 年左右。特别是农民增收还面临许多困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迫切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亿万农民共

11、享改革发展成果。1.2 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城乡差距继续扩大我们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这对于建设整个民族的现代化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来说,应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城乡差距问题,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城乡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 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10493 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 7283 元,相对差距是 3.22:1;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之初相比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1978 年的时候,农民人均收入是 134 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

12、收入是 343 元,绝对差距是 209 元,相对差距是 1:2.57,刚才我讲到,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 7000 元钱,相对收入差距也超过了 3.2。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就是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等事业的发展。1.31.3 我国以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以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工农

13、及城乡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过,迄今为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明显滞后于城市,重城轻乡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财政投入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制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仍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乡之间的一些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加大农村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强农民权益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平等的公民权。2 2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和意义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14、目前,将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农村新型社区,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1 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生活实现了解决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逐步向注重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向更高生活水平迈进。提高农村居住质量,既要靠住宅建设的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

15、高住宅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也要有良好的物业管理。好的物业管理改善了人居环境,相应地也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促使农民安居乐业,改进农民的精神面貌,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稳定。众多物业小环境的改善,也有力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如现正在建设的虹霓禾和花苑,整洁美观,但如后期没有物业的专业管理,居民依旧延续之前的小农思想,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因疏于管理,一些管网及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与保养跟不上,导致新区环境逐渐走上脏乱差的道路,与当初建设新农村小区的初衷背道而驰。2 有利于改善就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业需求都会十分强烈,就业形势会极为严峻和复杂。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