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20955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6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目及内容简介(2005-2010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0 中国史研究动态 2 0 1 1年第 4期 文献与先 秦儒 学 研 究 ( 1 0 X N J 0 6 7 ) , 2 0 1 O 一 2 0 1 9。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培育项 目: 出土 文献 与先 秦儒 学 论 ( 1 0 X N K 0 2 0 ) , 2 01 0 - 2 01 2。 沈 卫荣教 授 : 中国人 民大 学 研 究 品 牌计 划 : 汉 藏 佛 学 比较研究 ( 1 0 X N 1 0 0 6 ) , 2 0 0 9 -2 0 1 9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重大委托课题 : 中 西 文 化 背 景 中 的 西 藏 问 题 和 对 策 研 究 ( 0

2、9 J Z D W0 0 2 ) , 2 0 0 9 -2 0 1 2 。 中国人 民大 学 重 大 基 础研 究 计划 : 黑水 城 出 土 西 夏 佛 教 文 献 研 究 ( 1 0 X N L 0 0 6) , 2 O1 0 2 01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重大项 目: 西域 历 史语 言研 究 ( 1 O &z D O 8 6 ) , 2 0 1 0 -2 0 1 5 。 孛尔只 斤 乌云毕 力格 教授 : 2 0 0 7年 教 育部 “ 新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 支 持 计划 : 和硕特蒙古统治时期 ( 1 6 4 21 7 1 7 ) 西 域史 研究 以 满 蒙 文 档

3、 案 为 中心 , 2 0 0 7 2 01 1。 吴 莉苇 副教授 : 中国人 民大学 社 科项 目: 1 6 1 8世 纪 欧 人所绘中国地 图分析 : 以德国国家 图书馆藏 品为例( 0 7 X N A 0 1 4 ) , 2 0 0 7 -2 0 0 8 。 张 明东讲 师 : 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项 目: 商周墓葬用玉 制度 的 比较研 究 ( 0 6 XN B 0 2 7 ) , 2 0 0 6 -2 0 0 8 。 张 耐冬讲 师 : 中国人 民大 学社 科 项 目: 北 朝 后 期 至 隋 唐 皇 权 政 治 的 演 变 ( 0 6 X N B 0 1 9 ) , 2 0 0 6

4、2 0 08。 张 齐明讲 师 : 中国人 民大 学社 科 项 目: 汉 魏 六 朝 时 期 风水 信 仰 的 宗 教 形 态 研 究 ( 0 8 X N A 0 0 5) , 2 0 08 - 2 0 09 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 目 及内容简介( 2 0 0 5 L,2 0 1 0年) 王 铭 ( 清华 大学历 史 系 北 京 1 0 0 0 8 4 ) 清华 大学历 史系与 思想文化研 究所于 2 0 0 3年合并 , 成立新的历史 系。下设有 中国 古代 史、 中国近 现代 史、 世 界 史、 思 想 文化 史 等教研 室, 以及 简帛与 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经 学研究中心

5、、 中国经济史研 究中心、 中国近代 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中心、 国际汉学研 究所、 东 北亚研究 中心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方向 自2 0 0 5年以来, 共有 2 4篇博士论文通过答 辩 。这 些论文 涵盖从 先秦 直到 明 清的各 个历 史 时段 , 内容 涉及 政 治、 制 度 、 社 会 、 经 济 、 观 念史与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在此以历史分期 为 经 , 以 论 文 完成 年 度 为 纬 , 将 2 0 0 5 - 2 0 1 0 年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 史方向的博士论 文做 一概括介 绍 。 清华 大学 历史 系中国古代史博士论文题 目及 内容 简介 ( 2 0 0 5 -2

6、 0 1 0年 ) 7 1 一、先秦史。李锐 孔 孟之 间“ 性” 论研 究 以郭店、 上博简为基础 ( 2 0 0 5届 , 导 师: 李学勤教授) 讨论 了郭店简、 上博简等文 献 中关 于“ 性 ”的 内容 , 据 此探 究孔 孟 之 间 的 “ 性 ” 论 与 中 国传 统 思 想 中的 心性 论 的 源流 关 系。 该文认 为 孔 孟之 间 的“ 性 ” 论 , 主要 分 为孔子的“ 性” 论和孔 子后 学的“ 性 ” 论 两大 部分。借助 天常 篇 , 可 以知道孔子 的“ 性 相 近 ” 之说 , 指 的是 “ 性 ” 尚未 定 型之 时 , 相 差 不远 , 包括有 “ 性”

7、是天赋 的, 有品级差别 , 不 可更改等 内容。 由 诗论, 可以知道孔子所 说 的 “民性 ”, 包含 了人 的 自然 性 和 社 会 性 , 孔 子 的 目的是 为 “ 礼 ”的合 理 性 寻 找 人 性 基 础 。联 系 性 自命 出 等看 易传 , 可以知道 孔 子把 天 赋 的 “ 性 ” 看 作 一 个 需要 主 体 积 极 完成 并且 以“ 道 义 ” 为标 准 的过 程 , 将 “ 性 ” 的 完成 由天转回到了人 ; 从外在 的超越力量 , 转 到 了主 体 的 自觉力 量 ; 由天 道 转 到 了人 伦 道 义方面, 这是儒 学的精义所在 。而在 孝经 中 , 孔 子 直

8、接 将 “ 性 ” 和 “ 父 子 之 道 ” 贯 通 为 一 。对 于孔 子后 学的 “ 性” 论 , 该 文 确证 了 性 自命 出中无“ 性善” 说 , 指 出此篇从普通 人的立场 出发讨论性情 , 和中庸的角度不 同等。作者还讨 论到 孟子中非常难解 的 “ 天下之 言性” 章的含 义, 分析 了告子 “ 仁 内 义外” 说 的来源, 以及他 与孟 子争辩的 关键 所在 。该 文 还 利 用 文 献 中所 记 载 的 “ 性 ” 、 “ 物” 关 系, 提 出 大学的“ 格 物” 指向的是 “ 诚性 ” 这 一新 意见 。 曹建墩东周祭祀研究 ( 2 0 0 7届 , 导师 : 彭林教

9、 授 ) 探 讨 了 东周祭 祀 制 度 对周 礼 祭 祀 传 统 的继 承 , 以及 随 着社 会 政 治 的动 荡和 经 济文化 的变迁 , 在祀典的建构、 以及祭祀形式 及 理 念等 方 面 出现 的新 变化 。该 文 首先 以 东 周郊祀、 五祀、 社、 山川、 腊、 蜡等祀典为研 究 对 象, 利用出土材料 , 对一些聚讼纷纭问题作 了考辨工作 。其次, 主要 以祭祖礼 为核心 , 对 丧 奠 、 丧祭 以及 士 、 大夫祭 祖馈食 礼 的仪 节作 了详细考辨 , 并对天子、 诸侯 的祭祖礼作 了疏 理 。该 文认 为 , 三年丧期 间 , 周人 以奠和 丧祭 来延续生前的孝养 ,

10、二者之仪体现 了“ 称 情 而立文” 的制礼原 则, 具有别 吉凶、 人鬼等礼 制功能。周人祭仪节人事 , 男女之别、 父子之 亲 、 君 臣之 义 等 周人 的伦 理 准 则 在 祭仪 上 皆 有体现 , 节文隆杀, 仪节差等具有别尊卑贵贱 的功能。其三 , 该文重点考察 了周人的用牲、 用玉制度 , 认为周人祭祀在牺牲使 用上, 具有 “ 贵栓肥” 、 “ 贵纯尚赤” 、 “ 尚幼” 、 “ 贵牡” 等 崇尚; 战国时期 , 存在 以刍狗、 土龙、 偶 车马、 人 俑 等假 牲祭 祀 的礼 俗 , 其 原 因和 当时礼 制 的世俗化、 鬼神观念 的淡漠以及信其有 而不 信其无的实用功利主义

11、有关。周人祭品使用 上 “尚俭 ” 呈 现 出俭 约 主 义风 格 。 周 人 认 为 祭 品 呈现 的外在 礼 文 皆为 内心诚敬 与 忠信之 德 的体 现 。其 四 , 该 文探 讨 了儒 家 的祭 祀 理 念 , 指 出春秋 以降, 儒 家的内向一 系继承 了西 周 以来的鬼神 飨德观念, 超越巫祝传统 , 将祭 祀 行 为视 作 是人 向 自我本 质 回归 与超越 的践 履 , 以人 心 与人 的 内在 情 感为依 据 , 主 张合 内 外之道 , 将西周 以来的事神 求福转换为祭祀 主体 尽 心成德 的践履 , 突 出祭 祀 的教 化功 能 , 重视人君的 内在德性。最后, 该文考察

12、 了东 周 时期 的不 同 区域 的祭 祀特征 以及 战 国时期 驳 杂的 民 间祭 祀 , 认 为 东周 时期 大 致 可 分 为 南方楚地 与 中原 文 化 区 , 二 者 呈 现 出“ 巫 鬼 淫祀 ” 与 “ 人 文理 性 ”两种 不 同的 文 化 面 貌 , 同时又呈 现 出融合 趋 势 , 华 夏 文 化 对 周 边 形 成 辐射 。 任会斌 清华所藏殷墟一坑 卜骨之初 步 研究 ( 2 0 0 8届 , 导师 : 李学勤教授 ) 研 究 了 清华大学收藏据传 原 出于一 坑的 5 3 2片 卜 骨。该文认为 , 这一坑 卜骨出土于小屯村 南, 属 于村 南 系 卜 辞 , 主要

13、由历组 、 无名 组 卜辞组 成 , 并包含有 台历间组 卜辞。该 文按 照村 南 7 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 0 1 1 年第 4期 卜 辞的发展脉络, 根据现有分组、 分类情况将 这 一坑 卜骨 归入 不 同的 组 类 。并 在 分 组 、 分 类基 础上 , 对 每 一 组 所 对 应 卜辞 的称 谓 、 字 形 、 钻 凿、 文例 特征 、 行 款 以及 该组 卜辞 所 包 含 的 占 卜内容如 主要 人物 、 地 名 、 方 国等 予 以 比照 、 分析 , 尤 其 注意 对 其 所 涉及 的 祭 祀 、 战 争、 田猎、卜旬、 同文 卜辞等 内容的考察。在 此基础上 , 结合与 小

14、屯南地甲骨 所提供的 地层材 料 的 比较 , 初 步判 断其 大致 的年代 。 吴国源 ( 周 易) 本经卦爻辞新释并 以此探 索本经 解释 的新体例 ( 2 0 0 9届 , 导 师: 廖名春教授) 以 周 易 本经卦爻辞的考 释 为 主要 任 务 , 同 时根 据 考释 活动 所 获 得 的 一系列 新见 解 , 来探 索并 提 炼 周 易 本 经 文 本的新 解释 体例 。作 者利 用 出土文献 和传世 文献资料, 完成 了 周 易 本经的异 文汇校 , 系统地整理 了汉唐 注 易 及 引 易 的资料 , 较为全面地梳 理 了近现代易 注 中关于卦 爻辞异 文 的讨论 资料 。该 文立

15、足 于 字词文例 研 究和 卦 义释例 研 究 的相 互 结合 , 基 本 完 成 了 周 易 本 经六十四卦的新校释。作者在 这 些工 作 的基 础 上 , 选择 并提 炼 了五 组 卦 爻 辞 的新释 , 并 以此 来 归 纳概 括 所 得 出的新 解 释体例。这五组卦爻辞分别代表 了卦爻辞的 五 类解释 方 式 。 第一 类 是 单条 材 料 的新 证 , 选择 了 3条 材料。 旅卦初 六 爻辞 的 “ 取 灾” 当读为“ 取 与” , 这一发现得之 于简 帛文 献的文例对照分析 ; 兑 卦辞 当据 帛本补 出 “ 小” 字 , 九五 爻辞 “ 孚 于剥 ” 其 实是 “ 名 词 十

16、于 +动词” 的被动句式; 屯 六三 爻辞的“ 君 子几 ” 当训 为 “ 君 子危 ” , 这 一新 解得 之 于“ 不 如” 的 句法分析和 训 诂 。第二 类 是本 经“ 小 ” 字的 句读及 其 语 义 功 能 重新 发 现 , 导 致 了一 系列卦爻辞的重新解释 , 在卦义、 爻义等方面 带来 了诸多的新理 解, 同时也 附带将诸多断 辞 的 语 义 功 能 给 予 重 新 认 识 , 比 如 “ 亨 ” 、 “贞” 、 “ 有悔” 等; 第三类是本经“ 心” 义的析 论 , 通过 坎卦 辞 “ 维心” 、 益九 五 “ 惠 心” 、 随 上六爻辞“ 维之” 的考释 , 认为它们 是 本 经“ 心 ” 最 为重要 的三 条材 料 , 共 同体 现 了周 初 “ 维 心 ”的 民 本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