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乐逍遥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19602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樵问答乐逍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渔樵问答乐逍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樵问答乐逍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樵问答乐逍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 ?陈辉中国人历来把自然山水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归宿。中国传统音乐的高妙在于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自 得其乐。古琴曲渔樵问答即是其代表之一。该曲最早见于? ! 年 的杏庄太音续谱,其解题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抒发的是明代文人对反复无常的朝代更替和宦海沉浮的厌倦,转而向大自然寻求解脱的心境。那远离宦海的渔樵生活是那样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正好与官场的倾轧争斗形成鲜明的对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 津云#“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

2、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格声之欺乃,隐隐现于指下。迫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全曲共十段。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乐曲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人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段形成高潮。刻画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第&段运用拔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开篇有词云#“滚滚长江

3、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一明( 杨慎 饰江仙( ( )此可做古曲 渔樵问答的妙解。历史给人的感受是厚重、深沉的,但在淡泊超脱的江湖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虽然渔樵问答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洞察世事的智者对人生的了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夫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

4、么玄理呢+我们不妨从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人手,窥探个中奥妙。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一为曲,一为文,其实是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的。前者通过渔樵问答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夫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诊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

5、是渔夫,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夫之口。在书中,渔夫已经成了“道”的化身。渔夫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夫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夫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夫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 ./012 3145 6 % ?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搞”。渔夫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夫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

6、。”的歌子远去。渔夫在这里己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中国自 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其中渔为首,樵次之。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禅宗里说的“担水劈柴即为妙道”就体现了这样的旨趣。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

7、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渔樵问答也是一首琴歌,由琴伴唱,或以琴箫合奏的形式出现。这里录歌词如下#渔问樵曰#“子何求+”樵答 渔曰#“数株茅及,绿树青山,时出时还7生涯不在西方7斧斤丁丁,云中之 峦。”渔又洁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7代之为薪,生长英达”椒又签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7伐之而后 更天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嘴欲7因时发身,心必恒辱。”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责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 且高车驹 马驱驰,当芜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7云龙风虎

8、,终有会期。”椎曰#“子亦何易+”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7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7得鱼贯柳而归,乐脱筹。”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免受不誉7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坏,准爱江山风景清。”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7子今正是岩边翻,何道忘私弄 月明+”渔乃喜曰#“吕望 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7有朝得遇 文王日,载上安车贪阅京7嘉言说论为时法,大展鹰扬孰太平。”樵击担而对日#“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舰,忽肩罢钓相逢话,英把江山比等闲7我是子非休再辫,我非子是莫虚谈7不如得个红辫组,灼火新蒸共笑颜”。渔乃喜曰#“不帷革

9、老澳山7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挥,衣娜而还7叹人生能有几何欢。”渔樵问答一席话,一语道破了天机。如是可见,那隐逸于江湖山野的渔翁樵夫绝非等闲之辈。庄子说#“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好也”。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趣所在,帝王将相、文人豪士都有过这种“江海情趣”。在古典文学与古代文献中,渔夫与钓翁,都是隐逸与智慧的象征。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纯粹的渔夫,他们几乎都是些世外高人。他们不仅生活充实闲雅,而且对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着颇为精到的见解,表面上不问世事,寄情于山水,但实际上都是博学深邃,藏而不露。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10、灭。孤舟装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装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7一曲高歌一禅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刻画的都是这样的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隐士高人形象。中国的渔夫,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混迹渔樵的“渔夫” ,实际上都是避世的文人,他们是由传统士人转化而来的。也许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也许是追求放达、向往自然 最后他们就变成了江河上来去自由、飘忽不定的渔夫。但是他们士的属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完全超然世外。他们的行为与作品,时刻在表露着他们的初衷与抱负、追求与情怀。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世俗中的士人,给他们一种精神的庇护与安慰。他们是逃跑主义者,但他们又捍卫了独立的人格与 自由的精神,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不朽经典。与“渔夫”精神相通的还有一个中国的文化意识的具象樵夫”。渔夫是“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7得鱼贯柳而归,乐就筹”,而樵夫是“数棣茅崖,绿树青山,时出时还7生涯不在西方7斧斤丁丁,云中之峦。”何等的精神与理想,这与王国维总结的“人乎其内有生气”、“出乎其外有高致”的宇宙人生精神如出一辙,相互注释。于是,有经典传颂的渔樵问答。这虽然是民间的一个曲赋,但从传下来的词来看,非士夫文人莫属,可见历史上的“渔夫”与“樵夫”,乃隐士高人也。口./0 1 23145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