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9527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9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5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现象与本质 必然与偶然 原因与结果 内容与形式 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和现象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 部表现 (一)、本质和现象的科学涵义 1、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 质,是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 事物内部矛盾。 本质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深刻 性闪电的本质是云层闪电的本质是云层 中的正电与负电相中的正电与负电相 遇而发生猛烈放电遇而发生猛烈放电 的过程。的过程。 2、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 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它是人们凭借感官 或仪器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 v现象的特点:是个别的、片面的、

2、多变的、 易逝的、丰富的、生动的。(1)、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 质的现象。(2)、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 现象。假象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大 量存在。(二)、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 1、本质和现象的对立 二者的主要区别: (1)现象是表面的,而本质是内在, (2)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而本质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 则是稳定的。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1)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 (2)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本质。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 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假象由本质决定 ,是本质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三)学习

3、和掌握本质和现象的实践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不要 被假象所迷惑 。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外 部结构形式的关系 (一)、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涵义 1、内容:指构成一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即事物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 的特征、成份、运动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的 总和。 2、形式:指把内在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外 在表现方式。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二)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1、内容和形式是统一 (1)二者相互依赖。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 式的统一体。 (2)、

4、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 用于内容。 (3)、相互转化。相对不同的范围和关系, 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 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2、内容和形式的区别 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 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1) 二者的特点不同,内容是活跃的 、主动的、易变的;而形式是稳定的, 在一定条件下形式相对不变。 (2)在一定的关系上,内容和形式不 能混淆。(三)、内容和形式的意义 1、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注意事物的内容, 反对形式主义。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形式为内容服务, 发展内容,繁荣形式。 3、要不断变革旧形式,创造新形式满足内

5、容 的发展。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中前后相 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原因和结果的科学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1、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2、结果:是由一定现象而引起的现象。 3、因果联系的特点: 顺序性;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二)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 1、在一定的关系上,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 2、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因 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3、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相对于不同的关 系而言,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因果。 4、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三)正确认识因果关系的实践意义 1、在

6、认识上,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 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 2、在实践上,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总 结实际经验做好工作,少犯错误。 3、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科 学的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了事物两种不同的 发展趋势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科学涵义及其作用 1、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 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它 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引 起的。 2、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非 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 现的不确定的趋势。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必然性在事物发展

7、中的作用 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在 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事物 发展方向。 (2)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 件造成的,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 响作用,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形态和事 物的发展速度,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1、二者的区别: 趋势不同; 原因不同; 作用不同。 2、二者的相互统一: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 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 然性。 (2)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实践 意义 1、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科学的任务就

8、 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趋势。 2、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计划和行动建立在客 观必然性的基础上。 3、要重视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 事物的发展。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现在和未来两 种不同发展趋势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科学涵义 1、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 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 现实:凡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实的,既包括 符合客观规律的,又包括已丧失了存在的必 然性,行将灭亡的某些事物。 2、可能性: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 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3、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 1、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9、 可能性:就是在现实中不同程度上有客观根 据和条件。 不可能性: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 何客观根据和条件。 2、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 因而在目前是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 而在当前的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3、有利的可能性和不利的可能性:(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 二者是辨证的统一。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和排斥:可能性是 一种潜在的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事物 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现实性着眼于现在,标 示事物现状,它们具有质的区,二者不能等 同。 2、二者是统一: 互相依赖: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现

10、实性 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 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实践意义 1、在实际工作中,制定计划、方案要 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使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2、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好 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本质、现象、必然性、偶然性、假象、抽象的可能性 、内容。 二、辨析题 1、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2、本质和质是同等范畴。 3、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内容是第一性,形式是第二 性。 4凡是在前者为原因,凡是在后者为结果。 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6、现实性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单项选择题 1、假象是:A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

11、反映 B以否 定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C以正面的形式表现 本质的现象 D对客观事物一种虚幻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 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 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选择 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3、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 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 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4、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是由于:A新事物利用了旧形 式,或旧事物利用了新形式 B内容比较稳定,形 式相对活跃 C内容相对活跃 、易变,形式相对 稳定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

12、式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 的产生 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说明:A发展就 是简单的循环 B发展就是封闭式的运动 C发 展就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D发展就是螺旋 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6、事物辨证否定的根源在于: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具有不同的质 C事物的内部矛盾性D事物的自我否定 7、区分一事物和他事物客观基础是:A事物的内在规定 性 B事物的外在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人的直觉8、在度中,质和量是:A相互对立的 B相互统一的 C对立统一的 D相互联系的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

13、发展的过程是:A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B连续性与阶段性的 统一 C平衡性与不平衡性的统一 D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 10、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有:A现实的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 C不可能性D有利的可能性 E不利的可能性 多项选择 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的是:A一部汽车 B生 命有机体 C城市交通 D人类社会 E一堆杂物2、下列各项不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 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电闪雷鸣,风来 雨至 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E虚心使 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转化是:A有条件的 B只表 现为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 C在一定条件下,现 实性转化为可能性,可

14、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D一切 可能性必然转化为现实性 E抽象的可能不能转化 为现实 4、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就是:A事物的质变过程B事物的量变过程 C辨证的否定过程 D事 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辨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 定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是对旧事物的 彻底否定 D是既克服又保留 E是事物内部矛 盾运动的结果6、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原因和结果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明确的界限B在事物发展的链条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C在特定的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有明确的界限D一因多果 E一果多因 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是A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B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周 期性 D回复性 E周期的开放性8、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A现象就是本质 B本质就是现象 C本质是现象 的根据,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 的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