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9395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近年来,新闻媒体常有报道,部分中小学学生由于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挫折,于是就轻易对人生产生悲观、失望的念头,甚至做出十分荒唐和极端的事,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痛的教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一般都是一帆风顺的,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智商已不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唯一因素。如何面对竞争的失败,如何面对无限的挫折,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已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学校教育肩负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也

2、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与意见,学校也在进行类似的教育,但尚未列入到常态化的教学当中。为此建议如下:一、利用课堂,渗透挫折教育要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挫折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提高抗挫能力。具体做法:一是结合各科教材的实际,有机渗透抗挫的知识和思想意识,引导学生体验挫折情景,作出积极反应。二是结合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困难、挫折,让学生懂得在人生历程中,任何人都难免不遇到挫折和失败,应做好心理准备,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在失败后再接再厉,有机加强抗挫能力的培养。三是注意改进教育方法,结合教育实际,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性格和开拓进取的品质。同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设置一定坡度,让学生在爬坡过程中战胜困难,增强心理承受力。二、树立榜样,增强抗挫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学生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他们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他们揭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及家长应向孩子讲述一些战胜挫折的中外名人、著名英雄模范人物以及身边同学的榜样,希望孩子以这些人物作榜样,

4、不畏挫折。三、创设情境,强化挫折教育古人说:“没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这些都说明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和适应能力,也向其他品质一样,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然而,今天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如不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很难适应艰苦复杂的局面。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困难的“情景”、“境地”,让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如让学生在困难情况下去完成一个任务,或组织一些带有困难性质的活动等等,从中培养学生坚强勇敢、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对于在考试中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安慰,更多的是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告

5、诉他们“眼泪是弱者的表现”。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重扬信心的风帆。 四、教师指导,减轻心理压力当挫折超过容忍力较多时,就会对中学生心理产生摧残性的影响,这时就注意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将其压力分散以减轻冲击。学生受挫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通过正常的途径与渠道,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出来,恢复心理平衡。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可进行自我调节,或去找知心的朋友谈谈,或去听节奏强烈的音乐,或踢一场足球等。只有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引导结合起来,使受挫者自由抒发他们被压抑情绪,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五、开展活动,锤炼意志品质教师指导,集体影响,榜样教育等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方

6、式。但这些方式都是客观因素,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作出实际行动,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如有机结合班队活动、学科活动,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远足、野炊、军训、种植、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自讨苦吃”。 积极开展好“今天我值日”、和“勤劳小蜜蜂”等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增强耐挫能力、适应能力。六、联系家长,共同督促培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学校教育能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就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往往是父母对挫折的缩影和折射,“言教重于身教”。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

7、样。同时。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他在各种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作自己的努力。如让孩子外出独立问路;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批评,等等。同时,家长在家务劳动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使他们意识到挫折并不可怕,“不经历风雨,那能见到彩虹”。只要想办法出主意,总会战胜困难的。七、心理咨询,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是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咨询,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8、,并指导和启发他们改变自己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和环境不相适应的心态和行为,及时疏导和缓解他们遇到的挫折,为他们提供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指导,发展他们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八、探索规律,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实施挫折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因此,要增强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实施挫折教育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挫折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学习、吸收和总结国内外有关挫折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作出新的尝试,努力提高实施挫折教育的工作水平。总之,通过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使挫折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真正使每个儿童都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