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作到的几方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9385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作到的几方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作到的几方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作到的几方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作到的几方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做好的几方面摘要: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并且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学生富于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物理实验 教学核心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的物理知识多数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事实表明,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原

2、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的乐园。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实验教学中应做到好的方面。一、 充分利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一般,课堂教学内容一定会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课外兴趣小组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可

3、以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能收到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例如,在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和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加以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下玻璃管) 。用实验验证后,学生就心服口服了。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 、“纸盒烧开水” 、 “安装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进行。总之,作为物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要引导学生形成将理论结论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习惯,要

4、在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二、 用实验产生的奇特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比如,以下的几个实验:实验一:(第)演示实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实验器材有:冷热水各一杯,红墨水、滴管等。实验过程:分别将红墨水装进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两杯水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通过观察发现:两杯水中红墨水扩散的快慢程度基本一致,差别不大。学生总结不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如果用碳素墨水代替红色或蓝色墨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原因是:由于碳素墨水由碳元素等组成,碳具有吸附性,扩散较慢,扩散的路径很清晰,并且,碳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滴在热水中很剧烈(先

5、将墨水滴入冷水中,在滴入热水中,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二:学习浮力中:笔者在槽中同时放入了一个小钢球和一个大塑料片,让学生观察到小钢球沉底和大塑料片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物理在液体中的上浮和下沉取决于它自身的受力情况。实验三:研究平面镜成镜特点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老师先提问:水与火能相容吗?学生答:不能,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面点燃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烧杯,当向烧杯中倒水,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水火相容,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所以,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物理实验中产生的奇特现象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物理现象,要适时的向

6、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学生应当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应该是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它的优点具体为: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但演示实验也有它的弊端,通常是老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样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 ,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内容的教学中,我给每组学生先发

7、实验器材(学生电源、U 型磁铁、电压表、小灯泡、导线) ,以便学生认识、了解相关器材。实验中教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时,教师到每一组去,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导体是否通电在磁场是否会受到力的作用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四、 只有注重分析总结实验,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般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是将重点放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而忽略了实验后的分析和总结,总是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只有将实验后这一步骤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到更好的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增强实验效果。所以在学生实验完成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

8、行方位、多角度反思。例如,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差,我们应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是由于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我们可以先激发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和总结。五、 要有目的性的精心选择演示实验在物理教过程当中,我发现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老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要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或难点,且方便易行,够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记忆等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为使学生建立大气压的概念,我选择了用“覆杯实验”的演示实验,不必将马德堡半球、针筒抽水等演示实验都端到学生面前,以致罗列了许多现象而忘动了所表达的主题,弄得学生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达不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 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