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9335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课修改(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94年前,“一声炮响”,开创了一个新世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背景、目的: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2)协约国的武装干涉(3)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4)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5)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 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 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端 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克 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我 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 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出 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 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 属于工人阶级!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1.背景、

2、目的: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 工业:工业国有化(3)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生产(4) 普遍义务劳动制政策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 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 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 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特点?1.背景、目的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2.内容 3.作用与评价(1)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胜利起到 重要作用(2) 损害农民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 19131913年年19201920年年19131

3、913年年19201920年年工 业 总 产 值 比 较农 业 总 产 值 比 较探究:探究:此图此图表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产表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产 生了何种影响?生了何种影响?提示:引发经济危机提示:引发经济危机10010013.813.81001005050材料一: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 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 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 ,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 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探究:从材料可看出战 时共产

4、主义政策?又产生 了何种影响?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目的: 2.开始时间、标志: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恢复和发展经济;(3)巩固苏维埃政权;(4)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目的: 2.开始时间、标志:3.主要内容:(1)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部分恢复资本主义;(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4)分配: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取消实物配给制部门部门农业农业工业工业流通流通分配分配战时共产

5、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战”是用强制性的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 律;“新”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史料分析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 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 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什么? 二、新经济政策(1)经济上: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2)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 了基础.4.作用1.背景、目的:

6、2.开始时间、标志:3.主要内容: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 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到社会主义.农 业 生 产 情 况思考探索新经济政策成功,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 何启示? 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 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 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 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 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 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 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

7、的地位就 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 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 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三、“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什么是斯大 林模式?列举 斯大林模式的 主要表现。斯大林经济建设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特点:三、“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3、对“斯大林模式”评价快速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工业化宣传画(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苏联第聂伯水电站明斯克拖拉机厂快速实现

8、工业化二战胜利的基石快速发展的重工业为建立强 大的国防,为即将到来的卫国 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百万吨)海报:完成五年计划1932年,一 五计划提前九 个月完成,在 四年零三个月 的时间里,苏 联建成1500多 个大企业。计划经济下的传奇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仅次于美国。神奇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19281937 工业生产总值52 机器制造业42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但连它的敌人也发出惊恐的叹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 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 的强国。丘吉尔 真理报报道:采矿工 斯达汉洛夫同志为庆祝国 际青年节21周年,六小时

9、 开采102吨煤。这是普通 定额的13倍。一周以后, 斯达汉洛夫又刷新了自己 的纪录,开采了175吨。各 部门掀起“斯达汉洛夫” 运动。 工业化宣传画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集体农庄劳动的社员 (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宣传画)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下的“怪现象”光芒的背后农业集体化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 的强制性,严重挫伤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斯达汉诺夫获得的全 部物质奖励就是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提供 了一套带电话的住房,两个电影

10、院的永久专 座。而其他热情的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太多的 回报。尤其是农民每天都得面对严重的物质 匮乏。 劳动者的积极性能持久吗?突出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生活物资供应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比例失调的“恶果 ”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 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 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 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 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 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贫穷不是社

11、会主义比例失调的“恶果 ” 1.快速实现工业化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6.农业、轻工业的发展相对落后3.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奇迹5.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发展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艰难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一定要创 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 动生产率,否则社会主 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 主义。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探索过程背景主要内容结果或影响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引发经济和 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战时 政策引 发危机 兵变粮食税部分 私有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 制提高人民 生产积极性

12、经济恢复 政治稳定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 业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公有制见教材练一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是( )A.调动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B.战胜了德国组织的进攻C.集中了全国力量保证军事上的胜利D.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途径C练一练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B练一练 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 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 后苏联的发展有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