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4719147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工具,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一定的调节和平衡的作 用,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实现公平分配,筹集财政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发 现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一些缺陷,要通过改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不公 改革 对策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可以 有效地提高效率,却无法兼顾公平。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 入分配、缓解社会分配不公、促进社会

2、安定团结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等功能, 亦随着我国经济而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收总 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快速提高,但不得不认真思考,还是潜在一些问题,在飞 速发展的经济脚步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些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 我 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 11 类, 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实行分类课征 制度,可以广泛采用源泉扣缴办法,还可以对不同所得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累进税率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和

3、分配,体现公平。 比例税率体现效率,以实现普遍纳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根据各类个人所得 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这两种税率运用于其中,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 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采用累进税率, 实行量能负担;对劳务报酬所得等其他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实行等比负担。 3、费用扣除额较宽 我国采用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减除费用。 对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减除费用 3500 元,对劳务报酬、稿酬等所得,每次收 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减除 800 元,每次收入 4000 以上的减除 20的费用。对股 息、红利、偶然所得等非劳动所得,计算纳税时不扣除费用。4、费

4、用扣除采用 总额扣除法 免去了对个人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逐项计算的麻烦,而且,各种所 得项目实行分类计算,各有明确的费用扣除规定,费用扣除项目及方法符合税 制简便原则。5、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 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 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法。对凡是可以在应税所 得的支付环节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均由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于没 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有纳税人自行 申报纳税。三、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1、分类所得税制是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按其所得的来 源不同进行分类,并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规则不同税率的一种所得税征收模式

5、。 分类所得税制更适用于居民的收入方法比较单一且收入程度较低,征收管理效 率较低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新行业不断出现,收入形式和收入种类 越来越多元化,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复 杂。分类所得税制也就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总体收入和负担能力,相同收入额的 纳税人会因为取得收入的类型不同,或起源于同类型但收入次数不同而承担不 同税负。不同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取得收入的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扣除数、 税率、优惠政策,从而出现了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高的不公平现象。 并且,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只对 1

6、1 类收入所得征收所得税,许多其他收入的 管理空缺,目前也就个人收入除工资、薪金可以得到一定的监控外,其他收入 甚至处于失控状态,许多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税务机关无法控制也控制不了, 这就造成了个人所得税实际税源不清。 2、个人所得税在社会再分配中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有限,不能充分体现公 平税负,合理税负的原则。虽说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 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78 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67.7,城市家庭 为 57.5,2008 年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为 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为 35.8.按照联合国组织规定“4050为小康,3040 为富裕”的恩格 尔系

7、数标准,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根据数 据显示,显而易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贫富分化严重。1978 年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比率为 2.36:1,2009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 3.33:1,2011 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 3.13:1。据世行 2008 年公 布的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 0.16 上升到目前的 0.47。一般情况下,基尼系数处于 01 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 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

8、.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从财税角度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税制不完善导致税收杠杆不 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 (1)税收负担不合理,虽然 2011 年对工资薪金所得修改 成了七级超额累计税率,但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 45,在这种高边际税率、多 档次累进税率结构中,一些级次的税率形同虚设,并无实际意义,这就与简化 税率结构、降低税收负担的所得税改革趋势不相适应。普通工薪阶层的个人所 得税收依然占总收入的比重较高,目前来自工薪阶层的税收收入占我国个人所 得税收的 40,对于广大没有多少避税能力的工薪阶层实在有悖公平原理。而 对股息、红利所得则采取 20的比例税率,进一步

9、造成实际税负的不公。 (2) 征税范围不公平,对高收入阶层缺乏基本的调节和监控手段,中低收入工薪阶 层不是个人所得税要调节的对象,却成为了征税主体。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 制规定:对非独立劳动所得(工资、薪金)按 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征税;对独立劳动所得按 20的比例税率征税,对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实现 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 5 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资本所得及其他证券交易所得和保险业带有 投资、分红性质的险种的投资分红所得不征税,而对于农民工薪阶层几分几毛 的利息所得却要征税,这样的税收制度难以达到公平原则。四、提出针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对策

10、1、建立新的所得税税制模式,根据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模式及我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将现行的分类征收模式改为分类与综合相 结合的混合税制。实行混合所得税,应在继续普遍实行源泉扣缴的基础上,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列入 综合项目征税,实行综合申报征收;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继续 实行分类征收。因此,未来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应以综合为主、分类为 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2、改革个人所得税税率体系,降低高端的边际税率,减少累进级次。我国 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 35以上的税率基本没有适用的纳税人,而对中等收 入的税负显得过高,难以实

11、现税收公平原则。应将税率级次减少,超额累进可 减少到 35 级,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 3035,在此基础上拉大级距。对 于工薪阶层的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体现对低 收入者免税,对中等收入者轻税,对高等收入者适度重税的原则,与国际上的 “宽税基,低税率,少级距”相接轨,最终缩小贫富差距。国家税务总局日前 发出通知,废止了 2002 年以来实行的“年底双薪单独计税”的计税方法,即个 人取得的多出来的一个月工资将不再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 人所得税,此举实现了对工薪高的的个人提高了税率,体现了征税公平原则。3、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把个人所得税纳入中央体系,符合

12、税制演变的 总体趋势,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有利于有效 地遏制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可以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发挥个人所得税在 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在当前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重要来源的情况下,将其 纳入中央税,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要考虑对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可在目 前个人所得税属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央分享收入的比重。 个人所得税应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及地方转移支付。参考文献1、周子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证券时报2009-9-24 2、谢一颗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 经营管理者2012 年第 02 期 3、张丽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 商品与质量2012 年第 S2 期 4、王诚尧.改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J.财政研究,2004 5、 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