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7717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第六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学习目标: 阐释学生作为受播者的信息接收、译码、反馈过程;从教育传播的特点去分析学生传播行为的目标性、主动性与选择性;测试自己的学习风格、智力倾向。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活动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1.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学生讨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样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期望教师教会他们那些可 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主动的知识寻求者重构知识和信息建构知识和意义2. 教育教学中学生角色比较学生是受播者又是反馈信息的传播者作为受播者的学生是信息的译码者,接收传播信号,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存储,

2、以及输出反馈信息。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一. 学生的传播行为1. 接收传播信号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 视听其它多种教学传播媒体 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第二节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传播行为 将信号转换为符号2. 进行译码工作(从传播过程讨论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接收到的符号与在大脑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得到符号的意义)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伴之会产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 。若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学传播过程 ,被称为反馈信息,它被用于

3、调控教育传播过程,使教育传播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 输出与反馈信息 学生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注意力;喜爱程度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的外显行为,表现在: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点头 、摇头,或者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等等。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观点、情感的改变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 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二、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征 接收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 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行为 1. 目标性行为特征2 主动性行为特征学生主动、

4、自觉地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动机(ARCS)Keller(1987年)开发了一个模型,说明成功学习所必备的各类动机。 Keller的模型叫做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releveance关联、confidence 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在教学策略中要想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从这4个方面综合设计,单独考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足以维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选择性行为特征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指出,受播者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三种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2. 知识因素(知识基础、解码能力)3.

5、心理因素4. 其它因素 生理素质要求 心理素质要求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社会经验 ;基础知识 ;动手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 思想品德素质要求第三节 学生的素质要求第四节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智力倾向一、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人们进行思维,信息处理和如何学习的独特方 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一个人能学到多少就要 看他的学习实践是否与他的个人学习风格相匹配。同时, 当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一致时,学生就能学 得快和学得好 。因此,有关学习风格的知识能帮助教育 者和学生改善各自的效率。人类拥有五种感知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我们通过这些能力来获取周围的信息。但通常情况下 ,我

6、们并不需要同时依赖所有这些感知能力,而且对各种 能力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在获取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活动1: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做为学习者,您需要评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以下评估基于“Barsch 学习风格调查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学习风格的简捷方法。 这一活动的目标是: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风格;评估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育中的传统智力IQ(Intelligence Quotient)由于我们对智力-我们学习和做事的能力-的传统理解,来自于统一的认知能力,因此,有些研究者开始实验这种可能性-即这种智力可能公平地进行测量,从而使这种智力在评估学生,将他们排列在恰当的学术水平,是非常有用的。在上

7、世纪初,巴黎的教育家们邀请心理学家ALFRED BINET编制了一个对分析儿童的智力,揭示儿童弱点的非常有用的试题。从此,智商,或IQ就诞生了。 二、学生的智力倾向智商在事业成功中的比重:(A) 50%-60%(B) 35%-45%(C) 23%-29%(D) 15%-20%(E) 4%-10% 逆境商 AQ(Adversity Quotient) 情商 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所谓情商即情感商数,即“EQ”,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 约翰迈耶提出的。他们认为情商能力内

8、容一般包括 : 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 控制冲动的能力;人际公关能力。学术能力测试(SAT)SAT这样的测试对判断学生潜力并不意味着什么,它仅仅展示的是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好坏。对学生的评判不应该用他们不能做什么,而应该用他们能做什么来判断,因此教育应集中在展现学生的个人潜能上。直到最近,这种观点都被认为是乌托邦(理想)的和不现实的,现在一种新的学习和智力理论才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考虑上个世纪的教育方法,这种理论就是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博士创建于1983年。该理论的创建起源于他对“智力”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称作智商的

9、量(IQ)来测量的挑战。他提出了8种不同的智力,更全面地描述人类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活动2:了解自己的智力强项填写多元智能自我评估表 统计多元智能统分表 这一活动的目标是:了解自己的智力强项一. 学生的传播心理 选择性注意1.选择性心理第五节 学生的传播心理尽管受传者的注意是选择性的,他可以选择与自己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传播者也可以通过强化和更新传播内容、改进传播形式,使受传者注意传播内容。观念一致关心、需要 选择性理解包含四种意义: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依易得性来说,人们

10、通常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 ,总是以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 选择性记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受传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构成了传播过程的三个防御圈 ,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2. 遵从性心理在传播理论研究中,遵从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性反应 ,称为遵从性心理。引发传播者遵从性心理的因素 群体因素(群体一致规模;满足个体愿望) 个体因素(个体威信;个体心理特征;个体性别特征)二. 师生互动传播机制(自学)1. 师生互动过程2. 师生互动机制的类型3. 师生互动机制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