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7582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必修三教学设计:编号 3:7:4 总主备人郭元花备课组成员郭元花张杰盛杰第四课向“距离”挑战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课在第七单元中处于第四节。从内容来看属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角度看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本课共有三目内容,其中立体交通的诞生、穿越大洋的电波两目不作要求。所以在授课中着重突出对“改变世界的网络”这一目的地位。2、解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

2、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二、课标要求及其解析1、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解析: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三、教学问题诊断

3、分析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所以可以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知识的理解,加上适当的针对性训练。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辅资料: 金版学案同步导学2、多媒体技术2 / 4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前课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程目标展示导入新课立体交通的诞穿越大洋的电波改变世界的网络小结目标检测课后配餐(二)教学情境幻灯片展示本课课题和相关图片导入新课。设计意图: 体现教学过程的直观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提问 : 什么是立体交通?立体交通开始于什么时候?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 (教

4、师补充)设计意图 :导入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求知欲。教师提问: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和什么重大发明有关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引导: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教师 :请同学阅读课文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立体交通诞生的表现。学生看书自主探究:教师总结 :1885 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 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教师提问: 结合古代落后的交通工具,思考立体交通诞生有何重大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答: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

5、的形成。(过渡)立体交通大大“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那么,人类在通信方面又是怎样缩短时空距离的呢?第二目穿越大洋的电波教师: “穿越大洋的电波”由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通讯手段和工具。(电报 :1837 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电话 :1875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意大利马可尼发明 无线电通讯 。被成为“无线电之父)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过渡)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除以上几种通信技术以外,今天我们还可以使用哪一种更加先进和便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第四目改变世界的网络3 / 41、网络的概念教师设问: 什

6、么叫网络?学生: 观看图片思考(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第四传媒)教师补充 :2 、网络产生背景1)二战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 20c60s 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结果导致了互联网的产生(强调)科技发明往往是基于社会的某种需求或需要的前提,再经过科学家的艰难探索才得以出现的,而科技发明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 请大家看图片,大家了解网络吗?2、网络有的主要用途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社交、学习、工作(辅助教学)、教育、娱乐。教师: 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材料和图片讨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

7、影响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技术?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3、网络的影响教师总结: 1 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积极影响互联网缩短了全球的“距离” ,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3)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学习、社交、教育方式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消极影响1)过分沉迷网络游戏, 不能自拔,会影响学业和工作. 2)不健康的信息和网站会腐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身心健康. 3)网络犯罪也是信息化社会常见的一种犯罪现象:如网络诈骗、电脑黑客、网络病毒等。2、态度:趋利避害。设计意图: 让教学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4 / 4(三)小结升华本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人类对距离的挑战的?(交通、 通信、网络),取得了哪些成就?人类之所以能向“距离”发起挑战,靠的是什么?(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从此,人们“天涯若比邻”。(四)目标检测( 高效提能测评本课课时作业第110 题)六、配餐作业( 高效提能测评本课课时作业第11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