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7060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1. 引言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后世尊 称李白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瑰丽、 感情奔放,诗中多引用神话传说和道教典故, 经常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和渴望求仙问道的归隐情怀。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他部分 诗歌中的爱国忧民的情怀, 他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就在他描述人民 的苦难和政治的黑暗往往用典故或者比喻隐晦地表达出来,再加上他强烈的浪漫 主义诗风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让后世的人往往无法看到他诗歌中的爱国情 怀。 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入手, 结合其儒道兼修的思想和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背景,从他的作品和行径中寻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争取还原一个

2、真正的李白, 更要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名号前加上“爱国”二字。2.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历史中形象2.1 李白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作品是文学之流,生活是文学之泉。我们要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思想就要先了 解李白的生平。李白( 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碎叶,五 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的青莲乡,因以号之青莲居士。少时“通诗书,观百家”, 吟诗作赋,轻财任侠。二十岁前后,漫游蜀中,登临峨眉、青城诸名山,此生就 有了求仙问道的思想。二十五岁,李白“辞亲远游”与友人吴指南经江陵,入洞 庭,登庐山,下金陵,历扬州。后复回西上,漫游云梦,寓居安陆,与高宗时宰 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继而北上太原,

3、东至齐鲁,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对社会 生活有所体验。天宝元年,经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应玄宗诏征赴长安,为翰林 供奉。终因抱负不得施展,且遭权贵馋毁,于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开始了第 二次漫游。同年,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相见恨晚,诗酒唱和,结为至交。随 后,杜甫进京谋取功名,而李白则辗转于河北、东鲁、梁宋等地。安史之乱爆发 后,李白隐居于庐山。永王李璘起兵平乱,李白受其邀请出任幕府,他自己写下 了一组永王东巡歌 ,倾诉了自己老当益壮,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可惜 好景不长,李璘因图谋割据反叛, 兵败被杀,李白也为之受到了牵连, 流放夜郎。 途经巫山时,遇赦得还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发白帝城。

4、李白的爱国之 情丝毫没有因为永王之事而受到打击。上元二年,李白听闻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 史朝义,他又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不幸的是,至金陵染病折还。翌年,病死 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中充满着入世出世的矛 盾,为官时渴望归隐,归隐时渴望报国。究其根本,还是在于诗人经纬天地的才 华无以施展,正如梁任公称赞陆放翁的诗中所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 以诗鸣。 ”2 2.2 左右李白一生分类繁杂的思想 2.2.1儒家思想 李白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涉猎广泛,除了当时必读的儒家经典之外, 他还饱览 诸子百家和史书典籍,他自称: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

5、好剑术,遍干 诸侯。 ”3 他还自称: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4从其散文中就流露出“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更体 现了李白的爱国主义情怀, 渴望建功立业, 通过自己的才智辅佐帝王开创太平盛 世。从古至今, 文人墨客在初露锋芒之时都饱含着从政热情,直到后来屡遭挫折 才渐渐心生归隐之意, 陶渊明如此, 孟浩然如此,李白亦如此。 儒生们孜孜不倦, 皓首穷经的目的是什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为了求取功名,博得封妻荫 子,施展一番抱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奋己智能,“致君尧舜上,再使民 风淳。 ”5李白终其一生都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他诗歌中爱国主

6、义的源 泉,更是他渴望追求功名的指导思想。在仕途受阻之时,李白看似潇洒离去,实 则饱含着不甘心和失落, 只是他自己心胸旷达, 既然政治黑暗, 何不将这满腔抱 负寄托于山水之间, 用诗歌为自己筑建一个精神家园,在归隐中等待时机。 而这 也恰恰符合了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6 2.2.2 道家思想 李白的道家思想可以说是伴随着儒家思想而生的。他年轻时在蜀中戴天山过 着读书隐居的生活,经常和戴天山的道士往来,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首早期 的代表诗作便是与道士们交游时所作。诗中李白着力描述戴天山道士们的居住环 境宛如世外桃源般,上光水色,清幽雅静,惹得李白好生羡慕。可以说李白喜爱 名川大

7、山和游山玩水的雅号正是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形成了,而这也促进了他潜意 识中道家思想的萌发, 他渴望自由和宁静, 不喜欢受到俗务缠身, 他的诗歌也开 始沾染了道家的仙逸之气。 后来李白又前往绵山和一位名叫东岩子的隐士学习道 术,多年潜心研习,卓然有成。 李白东游经过江陵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司马承祯。司马承祯 何许人也?其人学得了一整套道家法术,诗风飘逸如仙,道篆书写得精美绝伦, 由此受到了唐朝三代皇帝的召见,唐玄宗甚至派遣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习道法。 李白遇到了这样一个唐朝皇室身边的大红人,他的命运当然要随之改变了。 司马承祯非常赏识李白的才华,又见李白生得器宇轩昂, 便称赞他“有仙风 道骨,

8、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司马承祯阅人无数,可是从没有看到像李白这样才 高志大,却又不汲汲利禄的人, 于是又用了道家最高的称赞词来褒奖李白,说他 有“仙根”,也就是说先天有神仙的风骨。李白受此高评,在激动欣喜之余写下 了最早让他名扬四海的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在又在另一位道士吴筠的推荐 下,李白得以见到了玉真公主,继而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天宝三年,李白被赐 金放还,他于年末到达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如愿以偿地成为了 一名真正的道士。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因儒而起, 因道而名。随之李白漫游吴越,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隐居于庐山, 此时他出世入世的矛盾达到了顶峰。他虽然过着 安逸的隐居生活, 但还

9、时刻忧心时局, 最终还是出山相助李璘进行平叛。由此我 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李白虽然有逃逸遁世的思想, 而给我们的感觉是他的一生 在不断地放浪形骸、 游山玩水, 但实际上他却在不断的忧国忧民,对于国家和人 民的热忱完全不亚于杜甫,只是他用他的诗歌和某些行为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2.2.3 纵横思想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7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 ( 与韩荆州书) ,又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 不留行。 ” ( 侠客行) , “托生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 (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 。 唐朝有三绝,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董旻的剑舞。董旻的剑法是当世一绝, 但是李白的剑法也不

10、遑多让。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李白在诗歌文学上的成就,往往 忽略了他的侠肝义胆和精绝剑术。李白十分向往游侠们的生活, 他也极度尊敬古代的侠客,因为从他们身上李白看到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 其躯,赴士之扼困,既已存亡死生矣, 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8而这正是李白除了儒道思想外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之所以羡慕敬佩的原因就 是他自己也想成为古代游侠那样纵横四海、仗义行事的人。 侠客中最为人称道的精神还是爱国主义,而李白深受纵横思想的影响, 也试 图效仿侠客们的行径建功立业, 他所为之效力的对象自然是唐王朝,这更加激发 了贯穿他一生的爱国情怀。 2.3 李白在历史中的形象

11、“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 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 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 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 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 “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 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 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 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

12、,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 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 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9 这是新唐书中对李白的部分记述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 出生就异于常人,少年早慧,通达诗书,不慕名利,被人看作是司马相如一 般的人物。李白交游广泛,分别是“竹溪六逸”和“饮中八仙”的一员。更 难能可贵的是李白天性率真,对权贵不阿谀奉承,流露出自己超凡脱俗的本 色。纵观千古文人墨客,能称得上“仙”号的也只有李白一人而已,其

13、他的 最多不过是称“圣”,如“诗中之圣”曹植、 “诗圣”杜甫、“文圣”欧阳修。 李白无愧于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爱国情怀丝毫不 亚于屈原。3. 爱国思想作品浅析3.1 蜀道难 蜀道难是李白的古体诗代表作,也是李白早期重要作品之一,李白 在长安遇到贺知章时曾请其观阅,贺知章大为赞赏, 惊呼李白是谪仙人下凡, 并解下佩戴的金龟请李白痛饮。这首诗也入选了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但通 常我们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其中饱含的爱国之情。 开篇李白极力描写蜀道之难,行走难,开国难,飞渡难,攀援难,仿佛 没有一处不难。 其实李白真正担忧, 真正认为难的地方却在接近末尾的地方。 那就是“剑阁峥嵘

14、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李白对于剑阁守卫的担忧,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李白的担忧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唐朝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集权逐步弱 化,而掌控剑阁就等于掌控了进入蜀中的门户,掌控了蜀中就相当于打开了 长安的西门,一旦蜀中反叛或者异族入侵,剑阁的争夺必定是首当其冲的。 唐玄宗统治中期已经形成了奢靡之风,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也印证了李白的先见之明。李白的诗风虽然激昂奔放,但他的爱国思想却含蓄地隐藏在诗歌的 字里行间中,从不轻易地被人发现。 3.2 远别离李白擅长写乐府诗,更擅长写古乐府诗,这首远别离就是李白古乐府诗的代表作。李白用比兴的手

15、法, 先描述舜帝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生离死别的场景和“尧幽囚, 舜野死”引出了他所要讨论的话题。 李白又在诗中自问来表述一腔悲愤“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我们通过这句诗完全可以看出李白的爱国之情,就连皇天也不能明鉴他的忠诚, 他表达出来却要遭受上苍的怒气,可以说冤屈到了极点,悲愤到了极点。看到这里,难道李白在爱国层面上还不能和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划统一吗?我想是完全可以的。 这时的李白已经深刻看出了唐朝的政治危机,那就是权力下放太过严重,统治阶层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来自地方的威胁,李白引用上古传说想借此提醒统治阶层,但却招来一阵非议和排斥,诗人的爱国热忱竟遭受到

16、了人神共愤的打击。此时的李白就是千年前的屈原,“信而被谤,忠而见疑。”10 3.3 战城南战城南一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唐玄宗在西北地区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批判,李白看到国家屡次兵败边陲却又不知道休养生息,致使民生凋敝, 国力衰微, 他在悲愤、同情、压抑等复杂的心情下写下了这首战城南。开篇“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极言战争之多,战争之频繁。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又点出了唐朝军队战线之遥远,时间跨度之长。“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指明了唐朝军队敌人的骁勇剽悍,不易对付。“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又化用六韬中的语句,借此讽刺唐玄宗并非真正的圣人明主,在李白的心目中只有体恤百姓、以民为重的君主才是圣明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沉郁苍凉的,这也是李白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爱国忧民,谴责战争,心系天下苍生。4. 结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在其浪漫主义色彩下, 最为动 人的颜色还是他内心所属的赤色,也就是爱国主义。 李白之所以能流芳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