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988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南省醴陵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时量: 90 分钟总分: 100 分命题人: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

2、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 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 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 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3、 D科举制4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5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2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6有些学者认为,

4、 (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A轮番而治 B圣贤明君 C小国寡民 D抽签选举7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8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

5、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 ”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9“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进程

6、 B因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了典范 D是中国近代革新历程的源头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11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3 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

7、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12. 一位大学者的诗曰: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A格物致知 B致良知C心即理也 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13.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C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14.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

8、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 。”路德的观点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15.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 做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 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 ,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 “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6. 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

9、暗中的一道电光。, 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该著作的出版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17. 陈独秀在20 世纪初曾说: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 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4 B 全面反对孔子

10、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 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 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8.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下列作品与这种文学形式风格一致的是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等待戈多19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 “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夺焉,而理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

11、,则其权有时而屈。”这材料表明A理学家希望通过帝王的“正心诚意”树立良好的政治典范B封建帝王有意识的将理学树立为统治臣民的工具C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在理学的流变中被严重的曲解了D理学家的“理”也是政治领域中对抗君主专制的手段2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此观点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 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21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 , 又非唐之传奇

12、,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无杂剧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22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23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5 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

13、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反映了宗法血缘世官制渐趋瓦解 B是对封建官僚政治的通俗比喻C法家思想已被统治阶级广泛认可 D君臣关系新理论有利社会进步24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文化重心转移 B君主专制强化C弘杨传统文化 D满足科举需求251935 年 9 月,中共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

14、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二、材料解析题(26 题 18 分, 27 题 20 分, 28 题 12 分)26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 通典 ?选举 栽: “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