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852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岳麓版必修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流地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 上“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 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 重建。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主 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 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请思考:请思考: 1. 1.什么是黄老之学?(名称由来

2、、内容什么是黄老之学?(名称由来、内容 和特点)和特点) 2.2.汉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汉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 国?国? 3. 3.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起了什么作用?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起了什么作用?(1)名称由来:黄是指黄帝的学说; 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3)特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 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有为的哲学观。黄老之学实施的原因黄老之学实施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兴

3、,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 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黄老之学实施的作用黄老之学实施的作用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 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 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

4、 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食货志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此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既然黄老之学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到汉 武帝时期,为什么又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取代?(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 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 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为了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采纳了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 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时间、人物2.新的儒学思想1)特点2)内容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 授”, 君主权力的有限性-如果人君 无道,天将降

5、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以儒家的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 体系。 “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仁政和三纲五常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 露深察民号)跟踪检测(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 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 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 ,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6、春秋之大义也 。”(2)根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人君无道,天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人君必须遵循天道。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3)根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 些是今天应该扬弃的?(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宣 扬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具有文化

7、专制色彩是不可取的。 (2)“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对 限制君主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3)发挥仁政思想,减轻农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 是积极可取的。 (4)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有利 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思想如“信”等是应该肯 定的。 3.影响(2)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 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1)政治上: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 统治秩序。 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 防止暴政。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与传统儒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与传统儒 学有何异同?学有何异同? 同:同:都主张统治者实施都主张统治者实施“ “仁政仁政

8、” ” 异异:(1 1)来源:来源:改造后的新儒学以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公羊春秋为基础为基础 ,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2 2)天人观:天人观: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 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学说;学说;(3 3)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传统的传统的“ “仁政仁政” ”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 新儒学新儒学“ “仁政仁政” ”建立在建立在“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学说上,认为学说上,认为“ “君权神君权神 授授” ”

9、,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4 4)地位:地位: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而新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而新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主流地位。中的主流地位。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其宣扬的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

10、的需要 D.汉武帝对原先儒家思想的不满基础性练习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 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 知识阶层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B希望权力受到制约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 5.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 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 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 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

11、识和 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6.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 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 列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 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 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 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

12、想 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 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 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主流地位。 (1)上面的文段中共有若干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 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例如:战国春秋 (2)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 述是什么?总结黄 老 之 学独 尊 儒 术原 因内 容作 用内 容作 用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大一统、天人感 应、仁政和三纲 五常治身、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原 因无为不适应集权 新儒学的大一统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本课要点提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2.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糅合了儒家和其他学 派的思想,儒学呈现出官方化和神秘化的趋 向。3.自汉武帝时代,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 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