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弗兰肯斯坦_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716825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_弗兰肯斯坦_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_弗兰肯斯坦_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_弗兰肯斯坦_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_弗兰肯斯坦_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研究o d e r n c h i n e s eM8 0X I A N D A I Y U W E N2 0 0 7 . 0 7无论是远古初民还是现代人,都不可回避地面临着生命 如何创造,人类从何诞生这一人类起源的难题。古希腊神话 认为人类由普罗米修斯所造,他依照神祗形象塑造出人的外 形,在雅典娜的帮助下赋予其生命与灵魂;古希伯莱神话在 旧约全书中生动描述了上帝耶和华创造人类的过程,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 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亚当即为人类的始祖。我国古代也 有关于生命创造的神话,汉文化典籍中就有女娲抟泥造人的 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2、土作人,剧 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如果说我们的祖先是因为对生命起源的困惑而敬畏自 然,崇拜造物主,以神与自然界的中介自居,那么今天的人 类则自以为是地占有自然,不顾后果地征服自然,以期达到 与神并列的高度。为了摆脱自然规律对人生命的束缚,人类不断采用各种手段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甚至渴望创造出 更为优良的人种,实现统治大自然的野心,在这种企图主宰 世界的思想引导下出现了各种为揭开生命的奥秘而探索不止 的行为。作为一部具有浓郁科幻意味的哥特小说,弗兰肯 斯坦便是对人类这种创造行为的大胆设想。本文将通过对 小说与圣经创世纪的比较,探讨人类造物主情结的文 学渊源,展现小说在生命

3、创造主体上的新发展及由此引发的 悲剧。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一个沉迷于自然科学的知识青年 为了揭开生命诞生的奥秘,废寝忘食地投入科学实验,最终 突破生与死的界限,赋予无生命个体(尸体拼凑物)以生命 活力,却因无法承受创造带来的后果,被自己创造出的“新 人类”所毁灭的故事。作家用圣经中的用语把弗兰肯斯 坦称为“创造者”(C r e a t o r , M a k e r ,原指上帝);把怪物称对弗兰肯斯坦中生命创造主题的阐释张 琳摘 要:作为一部开科幻题材先河的后期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包含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索,尤其是其中关于生命创造主题的探讨,至今仍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作品出发,分析作品

4、对文学史中生命创造原型的重新阐释,揭示人类在“造物主”情结下进行生命创造活动引发的悲剧,展现小说不同于一般通俗读物的深刻内涵。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生命创造 原罪测,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这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于是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写,又有浅尝辄止的历史点击,还有不时生发的怅惘、虚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悦或忧郁的情绪变化。它将内容与形式集合为一体,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正如意识流先驱人物亨利詹姆斯所说:“针和线分离就不能缝衣,内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为艺术品。”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

5、体。五、结语 有评论者曾经指责伍尔夫的小说过分关注内心和自我,缺乏社会性。这似乎显得偏颇,伍尔夫自己曾经说过:“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伍尔夫的作品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生活,没有离开过社会,反而是生活与社会的最真实的投射。在伍尔夫的作品中,读者能清晰地“听到”她发出的“该死的战争”“让战争见鬼去吧”等强烈的声音;当读者面前展现出她所想象出的那个“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没有“尊卑序列表”,“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巢上空盘旋”的“可爱世界”时

6、,优美的画面将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社会的万千微尘已坠落在了作者的心间,并且激起了回响;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现其对人生的思索、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理想的美好憧憬与追求。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不但表现出作品的社会性,而且彰显出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参考文献: 1 S u e R o e , S u s a n S e l l e r s V i r g i n i a ? W o o l f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1 2 W o o l f V i r g i n i a T h e M a r k O n T h e W a l l A i

7、n C h r i s -t o p h e r D o l l e y ( e d . ) T h e N o r t o n A n t h o l o g y o f E n g l i s hL i t e r a t u r e Z 4 t h V o l 2 , P a r t 3 , W W N o r t o n &C o m p a n y , 1 9 2 1 3 弗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4 柳鸣九主编意识流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9 5 瞿世镜译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 M 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0 6

8、瞿世镜编意识流小说理论 M 四川文艺出版社,1 9 8 9 7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9 8 8 (王 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外国文学研究o d e r n c h i n e s eM8 1X I A N D A I Y U W E N2 0 0 7 . 0 7作“生命”(B e i n g , C r e a t u r e ,原指人类和万物);把弗兰 肯斯坦和怪物的关系比作上帝与人类、父与子的关系;而弗 兰肯斯坦大胆的造人行为正是对圣经创世纪中人类触 犯原罪的重新演绎。 “原罪”(O r i g i n a l S i n )是基督教的基本

9、观念,也是 西方文化中人的罪恶意识的根源。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 园开始,人类始祖所犯的“恶”行便具有了传承性,人的诞 生即为恶的诞生,恶与人同在。圣经在创世纪一章中相 当简约的讲述了亚当、夏娃在蛇的蛊惑下违背神意、犯下原 罪的过程,他们因此被放逐于地球,失去了拥有永恒生命的 资格,其后代子孙都要承受有限生命所面临的各种苦难。 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创造生命的情节可以说是对亚 当触犯神意导致原罪这一母题的传承。和偷吃禁果前的亚当 一样,弗兰肯斯坦在一个完美和谐的家庭当中度过了无忧无 虑的“伊甸园”般的童年。但这种幸福被一卷无意中发现的 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著作所打破,这本书使弗兰肯斯坦对 神秘的自然

10、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炼金术,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大学导师克兰帕先生、瓦德 曼教授的悉心指导使弗兰肯斯坦逐步掌握了自然科学的基本 知识,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理论,在一股近乎疯狂的冲动驱 使下,他冒着亵渎神灵的危险,频频出没于墓穴、陈尸房及 血腥恐怖的解剖室、屠宰场,通过观察尸体腐烂的过程找到 了生命起源的奥秘,由此产生了充当“造物主”的疯狂念 头,通过努力,弗兰肯斯坦终于创造出一个以人为蓝本的新 生命。 像亚当偷吃禁果一样,弗兰肯斯坦追寻生命起源的过程 本身就是对上帝旨意的亵渎,而之后的造人行为更直接导致 了自然规律对他的惩罚,造成其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毁灭。与 亚当、夏娃听从

11、教唆犯下原罪不同,玛丽笔下的弗兰肯斯坦 是主动接触自然科学中的异端学说的。天生具有的求知欲使 他对自然界中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不想学习一般的人 类知识,而是想要弄清楚各种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的自然规律 和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这种对知识的冲动来自于原罪 的呼唤,因为,他希望僭越人的界限以达到与上帝一样的全 知全能。 我急于了解的,是天地奥秘,并想了解主宰我的,究竟 是事物的外表,还是自然界的内在意识和人类的神秘灵魂; 然而,我最想搞清楚的,还是世界的超自然的,从最根本意 义上来说,也就是这个世界为何存在物质的秘密。 亚当、夏娃偷食智慧树上的果实,以现代人的眼光看 来,不过是对知识、文化的本能

12、渴望,何以会引来上帝如此 强烈的不满,以至于要将人类从伊甸园驱逐呢?对于这一 点,我们可以从上帝的话中窥见端倪,神说:“那人已经与 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 吃,就永远活着。” 可见,上帝的愤怒,不仅在于亚当偷食禁果的犯罪行为和人类对知识、文化的无限渴求,更在于 他预见到人类会对神的地位有所觊觎。如果说上帝代表了宇 宙万物的秩序的话,那么,人之原罪就在于对这种宇宙秩序 和自然规律的不顺从。作为上帝创造出的产物,亚当不仅在 外形上严格按照神的样子塑造,在精神上更是神完美性的体 现。违反禁令前的亚当,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不知道羞耻 为何物,他无欲无求,心灵纯洁无瑕。正是

13、这种蒙昧的自然 状态使他与伊甸园自然和谐的氛围完美地并存。获得智慧后 的亚当失去了心灵与自然的平衡,不但明白了善恶羞耻,更 具有了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必将使他无法逃避欲望的驱 使,并在这种驱使下做出对神不利的事情,而对于自身价值的认知,即亚当敏锐地感受到的自己与神的差距,也必然会 引起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做出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上 帝是全能的,他也当然明白人获得智慧后会产生的转变,因 此,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是上帝的必然选择。 作为亚当的子孙,弗兰肯斯坦的创造行为无疑肯定了上 帝处罚人类这一举动是正确的。在他身上,作者展现了亚当 的子孙在“原罪”后犯下的更大错误。他借助科学技术手 段,

14、赋予人体躯干和器官的拼凑物以生命,扰乱了自然界正 常的生命秩序,其“生育”行为也打破了两性繁殖的生育规 律,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他甚至明确表达 出充当人类造物主的强烈愿望: 将有新的生物种类把我奉为造物主,把我奉为圣灵,许 多得天独厚、才智过人的幸运儿,将会感谢我的造物之恩。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父亲,也不会比我更有权利要求我的 孩子来感恩图报。 上帝借智慧树之果暗示了人有辨别善恶和创造文明的可 能性,人类始祖对智慧树充满好奇并“犯罪”,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人性向善的本质及人类对知识和文明的追求。在偷 食了智慧果实之后,人才真正成为人,人类才得以发展和延 续。然而,智慧果带给人的

15、不仅是善,同时也有恶。追求文 明的过程中,人类由于无法完全把握善恶尺度,必然会导致 悲剧的产生。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就在于他渴望创造出新物种以推动人 类社会的发展,却没有考虑到伴随这种行为将会产生各种可 怕的后果。这个“伪造物主”不仅缺乏神性,而且无法承担 创造后的责任,只会以逃避的方式来摆脱与怪物无法分割的 父子关系。他虽然敢于触犯“天条”,冲破生死界限,却不 敢面对自己创造出的“不合格产品”。在创造出新生命的一 瞬间,仓皇而逃的弗兰肯斯坦已经由上帝蜕变为凡人并在一 次又一次与怪物的对决中逐渐沦为戏耍的对象,彻底失去了 作为创造者的尊严。正如怪物所告诫他的:“你是我的创造 者,可我是你的主人你

16、得服从我才行!” 面对亲友的相继被杀,弗兰肯斯的坦内心充满自责与悔恨,在谴责自己 怯懦与失职的同时,独自逃离到没有人烟的自然世界,企图 与怪物划清界限。正是这种不负责的行为最终扼杀了无辜的 生命,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作为“生命”的怪物同样可 悲,尽管他拥有和人一样甚至比人更高的智慧,但其庞大的 身躯、扭曲的外形时刻在提醒他作为人类制成品的悲哀,肉 体与灵魂的不和谐使他始终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他没有任何同伴,强烈的孤独感使他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只 能在弗兰肯斯坦死后自我放逐于茫茫夜色之中。 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悲剧性结局的深刻性在于,它告诫 人们:人类企图以科技发明主宰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干预自 然进程,其结果只能是反被我们自己创造的科技怪物所主宰。注释: 圣经 M 中国基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