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6051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亏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亏损百亿喊涨价专家指肥了自己人2006 据月日市场报报道,日前,国家发改委在电力行业年运行分析及年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年电力全行业亏损企业户,亏损额亿元。记者获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日前说,电力企业的亏损主要是因煤价上涨,因此, “ 煤炭涨价的同时电价也要随之联动” 。这样的呼声我们已经听得多了,石油巨头、 邮政行业都曾哭过穷, 而是否真 的亏损我们不得而知, 即使是亏了, 那么亏到哪里去了呢?一些细节很能说明问题:电力系统的员工,职位不高不低,一个月万余元,用电基本不花钱,日常生活能用电的一概用电,一月下来, 多的时候 1000多度。亏损那么大,员工福利如此之高,实在很难说得

2、过去。“ 计划电,市场煤 ” 是电力行业惯用的论调,目的只有一个,要求涨价。臃肿的机构、垄断的体制与作风,恐怕不是涨价可以解决的。成本压力肯定是有的,为什么外资、民营企业的利润率每年能够“ 逆风飞扬 ” ,而独独电力等这些国家垄断部门就扛不住了呢?多发点奖金,多盖几栋宿舍楼, 成本就高一点, 否则就会低一点。 看来电力行业还有很 多地方需要反省。到底是亏损还是赢利? 观点:亏损 “ 电老虎 ” 面临全线亏损。 “ 在电煤价格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发电成本大幅提 高,而电价还没有市场化,发电企业全面亏损的局面很可能出现。” 在电力企业 看来,第一次煤电联动的效果并未达到为发电企业完全减负的目标,而发

3、电企业 每购一吨煤就有积存的26.23元的“ 负担 ” 没有被消化。 观点:赢利有专业人士提出质疑: “去年全行业利润增速超过20%,电力公司为何还要哭穷?” 而一旦众人再摸摸电力行业的“ 家底” ,这种质疑声恐怕就会更大:至 2004年底,两大电网公司总资产13603.37亿元,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总资产6000多亿元,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坐拥着数万亿元的财富。 由于去年煤电联动的实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2005年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 长了 21.41,而全国发电量的增长不过12.8。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煤价 继续上涨,但火电企业的利润仍然保持了2的增长。为什么电力行业仍在拼命 喊“ 亏损 ” 、

4、“ 涨电价 ” 呢?警惕电力企业百亿亏损后的两大动向去年 12 月底,发改委宣布全面放开电煤价格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 经济部研究员钱平凡先生分析指出,即使电煤价格小幅上涨, 电力企业也完全可 自身消化电煤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但是,为什么现在电力企业仍然亏损百亿? 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为止, 我国的电力行业还存在着严重的垄断现象。在缺乏竞争 的情况下,由于电力行业至今仍实行由国家价格管理部门为其定价的计划性的价 格机制,所以电力企业没有动力自身消化增加的成本,而是将采取各种手段去谋 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亏损百亿后,我们需要警惕电力企业的两大动向。 一种动向是,电力企业寻求监管方的政策支持,要

5、求监管方以政策支持(涨 价)来消化成本包袱。这就可能出现“ 监管俘获 ” 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 上世纪 60 年代对电力行业做了一个经典的研究。他发现凡是实施电力监管的美 国各州,电价比没有监管的各州还高。他提出“ 监管俘获 ” 的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即垄断厂商把监管当局和政府俘获了,监管当局成了维护垄断厂商利益的工具。 这种“ 监管俘获 ” 现象恐怕在我国同样存在。事实上,国内的许多垄断企业一改革 就涨价,这已经成为转嫁成本、 提升利润的最便捷、 最长效机制。 在电煤价格上 涨、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 电力企业完全有可能积极地奔走,寻求监管方的政 策支持,从而出现 “ 监管俘获 ”

6、现象。还有一种可能的动向是, 电力巨头们会以不光彩的手段要挟政府。去年底,新疆供热企业嫌国有企业煤价过高,希望用小煤矿的煤, 结果由于没有提早储煤,造成储量占全国40%的新疆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煤荒。自治区政府被迫允许停产整顿的123家小煤矿延期生产40 天。尽管缓解了煤荒,却付出了两起煤矿安全事故的代价(中国青年报1月 25 日)。供热企业不是努力提早储煤,而是坐吃山空,“ 逼迫” 政府对停产整顿的123家小煤矿开禁, 以便提高自己的利润。 目前的电力巨头们占据着垄断地位, 谁能够保证它们不会像同样占据垄断地位的新疆的供热企业那样, 以不光彩的手段要挟政府,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目前,我们对

7、垄断行业的改革还很不彻底,导致既缺乏竞争, 又没有形成有 效监管。因此,如何控制国有垄断企业, 使其行为合乎公共利益的要求,不放纵 它们成为盲目追逐利润的“ 斯维坦 ” ,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智慧。亏损,已经成为一些垄断企业向国家伸手、向民众伸手的遮羞布。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里说: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我们不妨借用过来,形容那些垄断企业: “一句亏损,仿佛有亚当、 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仅仅一句亏损能把垄断企业的贪婪、无耻、愚笨都掩盖起来。”日前,国资委宣布军工、电网电力、石油

8、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62 年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紧紧抱住亏损而又垄断不放,这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需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专家。改革开放 29 年的历史证明,凡是打破垄断的行业,生产力大发展了,老百姓就得到实惠,丰衣足食,物美价廉,国家也获得大量的税收;凡是没有打破垄断的地方, 生产力发展缓慢, 老百姓年复一年地迎接涨价,腰包缩水,国家还得额外地给予所谓亏损企业财政

9、补贴。五大发电巨头1 年亏损 325亿电企要求编制“ 十二五” 电力发展规划调整电力结构适时启动煤电联动电企控股核电项目注入资本金、减免税收垄断企业巨额亏损缘于行政垄断昨天,民航总局 公布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二季度航空公司亏损 4.3 亿元, 整个上半年亏损25.7 亿元。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只能将盈利的希望寄托在继续提高燃油附加费上,并已经多次公开呼吁,请主管部门提高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的标准。(7 月 26日第一财经日报)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企, 从去年的 8 月 1 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批复了航空公司的申请,复征燃油附加费。当时要求到2005 年 12 月 31 日前必须停

10、止收取。还没到2005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又再次批准了航空公司的申请,允许航空公司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期限再次延长至2006 年的 3 月 31 日。还未到 3 月31 日,期限就又被延长。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延期没有规定截止期限。 现在更好, 别说停收,进而要将燃油附加费抬高价码。即便不抬价,有分析师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年民航乘客将至少多掏50亿元。对于国内航空公司面临的巨额亏损因素,业内人士归纳为, 国际油价的高居不下和国内票价的竞争无序。然而,笔者对这种观点并不赞同,因为,这其实仅是航空企业亏损的表象,而真正造成亏损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原因,是这些垄断企业背后的行政垄

11、断。就目前而言,直属于民航总局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由政府职能部门授权,在国内一直保持垄断地位, 也就是说,所有航空公司飞机的“主食”,仅有一家,别无分店。由于行政垄断,近五年来,我国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航油一直比国外航空公司贵大约1/3 左右。2001 年、2002 年,国产航油的出厂价平均每吨高于国外800元之多。2004 年,平均每吨航油的采购差价高出国外205 元。我国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 航油成本在运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出了至少10 个百分点。另外,同样是经政府行政授权, 直接隶属于民航总局的中航材集团同中航油一样在国内保持着垄断地位。因为,中航材所售的航材价格高于国际水平,导致了

12、国内航空公司航材成本高居不下,飞机大修、折旧、保险的费用高达总成本的23。看来,要想维护广大公众利益, 以及未来中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设,绝不能绕过“反行政垄断”这道首要关口,只有先打破行政垄断,才能厘清市场垄断之乱相。2006 谁能“调整”垄断企业的高收入?2009-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国资委近期启动对50余家央企薪酬制度改革,抑制和调节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据悉,煤、电、油、运等 12 行业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 到 4 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达到每人12万元。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工效挂钩”的国企工资体制将退出人们视线。上至“高管天价高薪”,下到“抄表工10万年薪”,垄断行业高高在上

13、、 独领风骚的薪水, 在令人艳羡之余, 也深深刺激着广大公众。 当然,有道是“存 在即合理”, 垄断行业发得起高薪, 至少说明其效益好,盈利能力强,多赚多得 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 垄断行业的高收益并非市场竞 争的结果,而是来自垄断的天然收益, 甚至还有可能来自对国家利润的侵占和私 分。此般收益不仅无需太多技术含量,更不必有什么管理革新, 所谓“得来全不 费工夫”。 如此,不仅直接导致社会不公, 形成利益寻租空间不说, 更对社会创新形成 了挤出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 国资委启动央企薪酬制度改革,抑制和调节垄断 行业高收入问题,可谓切中题旨,值得期待。 不过,假如认为只

14、需国资委登高一呼,垄断企业便会应者云集, 薪酬改革也 会顺风顺水,高管的天价高薪,抄表工的10 万年薪,便能立竿见影地被打回原 形,恐怕还太过乐观。 事实上,既然高薪已经是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人家当然 不可能轻言放弃,无论是垄断高管还是垄断抄表工,垄断行业结成的利益同盟, 也并非脆弱得不堪一击。 因此,国资委启动的薪酬改革,究竟能有多大力度,能否撼动其利益同盟, 触动垄断行业的既得奶酪, 倒是需要打上问号。 不仅如此, 国资委固然扮演着央 企垄断行业出资人的角色, 但国资委与央企垄断行业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难以厘 清,“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利益纠结, 国资委自身的角色不清, 自然也难有 手起

15、刀落、壮士断腕的改革果断。 基于上述视点,指望央企垄断行业的高薪通过内部自行改革的方式被抑制, 其实多少有些“与虎谋皮”的味道,改革遭遇重重阻滞, 最终雷声大雨点小的成 为一场 “降薪秀”,倒是概率更大。可见,真要为央企垄断行业降温,内部的 自律固然不无必要,但是,行业的开放,外部竞争者的引入,同样不可或缺。事 实上,也只有当行业有了市场化的公司, 薪水多少合适,才算是有了合理的参照。 在此之前, 无论是“抑制”还是“调整”,都只能是自说自话、 自娱自乐, 更有 愚弄公众的嫌疑。一些垄断企业如电力、交通、石油等行业员工收入奇高,很多人只知道高,但为什么高,怎么高,高多少,未必很多人了解。本文将

16、为你剖析其中的奥秘。对于垄断企业员工来说, 其收入不外乎由这三部分组成,1、 工资,2、福利, 3 灰色收入(企业分红),其中对于灰色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操控项目建设从中牟利,2、利用其垄断地位破坏市场规则,为员工谋取垄断利益。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工资在垄断行业员工总的收入中只占很少的部分,对于工资部分,国家有明确的工资总额规定,所以工资也不可能离谱,数额也要按照有关标准来执行。2福利除开工资外,垄断企业员工还有良好的福利,不但公司会给员工按照国家的最高标准来缴存养老金,住房公基金等, 而且还会采用给员工购买大量的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进行补充。比如一个月收入为5000人民币的员工,企业为他缴存的养老金会超过其正常标准1000 元的一倍,达到 2000 元。住房公基金也会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即企业缴存 20%来执行(一般为工资总额度8% ),这样一来每个月在公积金的项目上就多收入 550 元,还免税。另外良好的福利还包括水、电、煤气、医疗及交通费等各种名目的补贴。同时还有变相的福利分房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