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856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的构想作者: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郭云涛转贴自:点击数: 297 1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然有11 重化工业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越来越大,必须用战略储备应对不时之需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仍将处于主体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也就是重化工业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由于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大规模基础建设消费层次升级,对钢铁、电力、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产品需求猛增。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 年实现 GDP 比 2000 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是这一发展阶段

2、的具体体现。由于重化工业阶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在总体上必定近两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充分考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成果,优先考虑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用量增加等因素前提下,到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6 亿 t ,比 2003年增长 56%12 国内煤炭市场波动大,必须用战略储备平抑波动纵观我国煤炭市场,从整体来看,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呈逐步增长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 特别是 19972001 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煤炭过剩,煤炭工

3、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1999年全国煤炭产量比1996年减少 352亿 t ;2001年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煤炭消费大幅增长,煤炭产量持续上升,2002年、2003 年全国煤炭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219 亿 t 、287 亿 t 。在 1996年2003 年的短短7 年间,煤炭产量振幅高达6 亿多 t 。预计 2004 年全国煤炭产量可达19 亿 t 以上,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出现了近十几年少见的煤荒。波动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发生波动,区别在于调控及时、把握准确,波动的幅度小,反之,则波动的幅度大,甚至是剧烈的波动。无论波动大小,都会对煤炭市场产生或大

4、或小的影响。在市场发生波动时,战略储备是平抑煤炭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13 国际煤炭市场不确定性强,必须用战略储备提供保障据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预测,在未来20 年内,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为 2% ,煤炭需求量呈低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为17% 。2020年世界煤炭消费量为 58 亿 t 标准煤,比 2000 年增加 15 亿 t 标准煤,其中亚洲煤炭消费增加 132 亿 t ,占世界增加量的88% 。因此,亚洲是未来煤炭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2000年亚洲煤炭消费量为17 亿 t 标准煤,据预测, 2010 年达 24 亿t 标准煤。根据日本电力规划,2010 年比 2000

5、年新增燃煤装机容量需新增耗煤量 2800 万 t ;韩国 2010年比 2000年煤炭消费量增加2200万 t 。我国台湾省新增燃煤装机容量需新增耗煤量1000 万 t另外,中国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其供应量占国际焦炭贸易的60% 以上。据预测,由于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增加了建设焦化厂投资和生产成本,生产规模缩小,同时一些国家现有焦炉炉龄老化(全球有近1/4 的焦炉在超期服役),炼焦能力萎缩,产量下降,未来世界钢铁产量增长缓慢,而焦炭产量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焦炭是弥补世界焦炭短缺的主要来源。2 怎样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煤炭储备是在保证国民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探率、利用

6、率和有效储备。21 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增加煤炭地质储量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炭战略储备的基础。专家们认为,煤炭资源分阶段勘探的储量关系一般是,普查比详查比精查为521。从 20042010年新建煤炭开工总规模分析,每开工建设规模 1 亿 t ,占用精查储量为190 亿 t ,同时,当年还要有190 亿 t 精查储量为下一年度项目前期作准备。按此计算,为满足煤炭建设需要,到2010 年需要地质勘探提交精查储量1250 亿 t ,详查储量 1300亿 t ,普查储量 1900 亿t 。而目前,我国只有精查储量500 亿 t ,详查 1000亿 t ,普查 1500 亿 t ;储量缺口分别为,精查73

7、3 亿 t ,详查 300 亿 t ,普查 400 亿 t 。为保障煤炭资源对煤炭生产开发的稳定接续,必须加大对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以增加煤炭地22 搞好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目前,我国煤矿多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导致市场竞争过度。为保障煤炭的长期平稳为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我国应加快13 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用大基地培育大集团,用大集团建设大基地。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必须促进煤电联营,促进煤炭深加工,以此调整煤炭行业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推动

8、煤炭企业上层次、上台阶,开发新的增长点,增强企23 加大对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采,保证稀缺煤种对主要行业的长久供应我国优质煤储量少,优质炼焦煤储量更少,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优质无烟煤资源也不多。以炼焦煤为例,全国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中,属于炼焦用的肥煤仅占 38% ,焦煤占 67% ,瘦煤占 42% 。其中,低灰、低硫的焦煤、肥煤较为稀缺。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规定对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但从实际情况看,稀缺煤种被破坏和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应把炼焦煤、无烟煤确定为国家战略物资,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有序发展,加大对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采,建立与我国钢铁、化工等重要工业发展相适应的24 保持合理的开采力

9、度,不能超能力生产由于当前国内煤炭市场火爆,煤炭供应紧张,受经济利益驱动,煤矿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东部地区,有些矿的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其核定生产能力的一倍。照此下去,不仅使矿井的服务年限大大缩短,严重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后劲,还会带25 提高回采率,不能把宝贵的资源浪费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吃菜心”等浪费资源现象,本来可以开发一百多年的矿井,只能开采30 多年,尤其是在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的地区更加突出。19492003年间,我国共生产煤炭350 亿 t ,动用的资源达到1000多亿 t 。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问题极

10、为严重,受小煤矿对资源破坏的影响,部分国有煤矿储量减少1/3 ,服务年限平均减少10 年。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30% 左右,部分地区中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 左右。上世纪最后20年,全国浪费煤炭资源 280 亿 t ,相当于现有煤炭经济可采储量的25% 。照此下去,到 2020 年,全国煤炭资源量还将被浪费560 亿 t ,煤炭工业将无法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26 加大走出去步伐,开发国外煤炭资源从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实际出发,为保障我国煤炭需求的长期稳定供应,保证国内煤炭需求和出口需要,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考虑国内市场,也要考虑

11、国际市场;既要立足于国内,又要加大开发国际煤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探索投资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新路子,鼓励国内煤炭企业参与煤炭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到海外寻找、勘查、开发和利用国外优质煤炭资源。积极开展地质调查、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领域的对外合作,加大双边和多边科技交流与合作,尽最大可能利用国外资源减缓国内煤炭资源严重供不应3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应采取的保障措施31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基金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是我国唯一可以依赖的基础性能源。为保障煤炭对国民32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管理机构我国需要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全面的煤炭战略储备政策,需要一个对煤炭战

12、略储备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组织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应是制订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监督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及时对我国的煤炭战略储备状况作出评估,并结合当前与长远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监控煤炭工业和煤炭供需市场的运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开展积极的煤炭外交,争33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煤炭资源评价和管理体系煤炭资源储备是煤炭战略储备的核心内容。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蕴藏的资源总量达5 万亿 t以上,保有储量 1 万亿 t 。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条件居世界中下等,不及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及南非。据推算,我国煤炭剩余人均可采储量仅为90t ,约为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55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资源所处地理位置、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各项质量指标,是决定能否实现商业性开发利用的主要条件。因此,开展并完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生态环境、地质条件等制约因素评价,基本查清不同地区、不同赋存条件和不同煤种的经济可采储量,是煤炭工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建立完善煤炭资源勘查投融资体制,增加财政对煤炭资源勘查公益性投入,探索完善煤炭资源勘查商业性投资机制,加快煤田地质勘查进度,保障合理利用矿业权收益,形成稳定的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渠道,支持煤炭基础地质和重点矿区详查工作。按照市场机制,将精查探矿权和采矿权有偿出让给煤炭生产开发企业。形成基础地质勘查由国家投入、商业

14、地质勘查由企业投入的投资机制。加强对煤炭地质勘查企业资质管理,完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化体系,设立煤炭储量和地质报告专业评审机构,规范煤炭地质勘查报告评估,强化矿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提高煤炭地质勘查质量,保障煤炭生产开发需要。34 建立国家煤炭战略储备激励机制改革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办法,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对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的监管,禁止乱采滥挖。建立矿井储量利用状况年度评估和审核以及动态管理制度,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惩罚浪费资源的行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对达不到回采率规定标准的,要限期进行整改;对破坏性开采造成资源浪费

15、的,要依法吊销采矿和生产35 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兼并中小型煤矿国家继续从财政预算内安排部分资金,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对国有煤炭企业在大型煤炭基地内开发的煤矿项目,给予一定的资本金补助和贷款贴息。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中小型煤矿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办理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被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不再按原中小型36 节能降耗,有效节约利用煤炭资源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单位能源消耗与生产的GDP ,仅相当世界发达国家的1/4 左右(我国每 t 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 、欧盟的 168% ),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较发达国家高出20% 70% ,节能潜力巨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技术更新改造等方式,建立节能降耗、节约优先的煤炭资源利用和消费37 构建国家、地方和企业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按照整体规划、 统一标准、合理分工、有序推进的原则,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构建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信息系统,实时采集和传输包括煤矿供需市场交易、资源勘 探开发利用等在内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为政府部门进行宏 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国家又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地方和企业,指导地 方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