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032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模拟题及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年级* 月份月考试题学校: _姓名: _班级: _考号: _ 一、单选题1(2016湖北黄冈中学一模25)“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2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庄子天地也谈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 B 都认为“道”是中国古

2、代哲学最基本范畴C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 D 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天人合一与民休息兼爱尚贤 道法自然A B C D 4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 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 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5)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

3、 32 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 ,上天示警所致, “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于是, 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A B C D 6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 (微笑 )曰: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如此回答是因为他() A追求心灵的满足 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 C遵守佛教的

4、因果 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7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B 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8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 A适应皇权的需要 B 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9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

5、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 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10南宋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说:“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 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在这里() A反理学而讲求功利 B 主张为官治学要知行合一C批判社会道德败坏 D 反思阶级矛盾尖锐的原因11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梭伦颁布解负令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B亚里士多

6、德倡导中道孔子推崇中庸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 C两宋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意大利等地的工商业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D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出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传统桎梏, 创造多彩成就12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 , 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精详考据

7、 B博辨文辞 C借古讽今 D明道救世13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 )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14明代学者吕坤说: “吾少时乡居,见闾阎父老、阛阓小民同席聚饮,恣其谈笑,见一秀才至,则敛容息口,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 , 岂畏其威力哉?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材粗鄙俗, 为其所笑耳。 ”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 A乡野淳朴的民风

8、B学优则仕的观念 C等级制度的影响 D尊重知识的传统15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6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图 1 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 2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 C图 3 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 4 清代墨兰图(局部

9、)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 博士弟子、贤良方正、起绒锦、九品官人法B 宣政院、赵孟頫、转轮排字盘、农书C 司礼监、董其昌、心外无物、古今图书集成D 提点刑狱司、水转翻车、皮黄、东京梦华录18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 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A自我 B物质 C逻辑 D 理念19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

10、”主要指的是() 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20十四世纪末, “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21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11、”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A B C D 22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霍布斯这段话 () A体现了人人平等 B凸显了社会契约 C诠释了人民主权 D强调了智力作用23 人要过怎样的生活?

12、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的提出“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 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有的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苏格拉底康德卢梭孟子A B C D24康德认为: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25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20 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 项技术专利, 1773 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 年。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