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0298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1-5专题检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长赤中学高三年级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必修一 1-5 专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2史学家钱穆在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

2、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4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 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5( 某种制度 ) 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

3、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 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反映了()A和珅生活腐化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C和坤犯上作乱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7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政治“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

4、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代8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 。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试卷第 2 页,总 8 页C 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9下列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背景是瓜分狂潮和美西战争B. 目的是把中国变为殖民地C. 实质是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D. 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101900 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

5、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口口口应为A洋务派 B强学会 C义和团 D同盟会11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 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

6、抗战C.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13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 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则云: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14 1861 年 4 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 法

7、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 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中的“书”应为( )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15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 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 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1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

8、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17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试卷第 3 页,总 8 页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181930 年 6 月,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

9、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下列与统一战线无直接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C、瓦窑堡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 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21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

10、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221954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谈话的相关背景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D.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3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

11、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4强世功说:“基本法的制定过程无疑是第二次建国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 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以下史实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经济特区的建立C.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D.上海自贸区的成立25下图是 20 世纪 50 70 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阅

12、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试卷第 4 页,总 8 页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26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D参加日内瓦会议271969 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

13、,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28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29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 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 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极格局瓦解, 美国企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14、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A B C D3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很快解体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试卷第 5 页,总 8 页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3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