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4715000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导学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导导学学案案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五 年 级教科 书名 称及 册数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 书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科目品 德 与 社 会每周节数2每学 期节 数34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 划 节 数实授 节数出入原因第一周一1 祖国有多大 2 首都北京2第二周一3 香港和澳门2第三周一4 宝岛台湾2第四周二5 我们的母亲河2第五周二6 祖国名山知多少2第六周三7 走上黄土高坡2第七周三8 登上世界屋脊2第八周三9 走进东北黑土地2第九周三10 享受热带风光2第十周期中测试第十一周四11

2、 大家庭里的成员2第十二周四12 多彩的民族风情2第十三周四13 各族人民大团结2第十四周五14 天有不测风云2第十五周五15 灾难之中的救护2第十六周六16 生命只有一次2第十七周六17 拒绝不良习惯2第十八周六18 远离毒品,19 快乐地生活2第十九周六期末复习及检测第二十周3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第一周课题:课题:1.祖国有多大 2.首都北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及行政区划。知道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为祖国辽阔的疆域而感到自豪。2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找到中国以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3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了解北京悠

3、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4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地球仪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图拼图,北京市地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新课:活动一:祖国在哪里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政区图,找到中国的位置。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东方大国?活动二:找一找与我们相邻的国家。引导学生按顺序找,避免丢漏信息。找完后,个别汇报,并填表。4活动三:我们的祖国究竟有多大。提出问题: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大在哪里?从哪些方面能说明中国是世界大国?先读书思考,在个别说说。活动四:认识祖国政区图。先让学生独立

4、阅读,然后三人一组,一人说省份,一人说简称,一人说政府所在城市。让学生明白陕西为什么简称秦,丰富历史知识。全课小结(略)第二课时一.了解北京的有关知识:1 北京为什么是祖国的心脏?(政治文化交往中心)2 探究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提出问题: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反映了哪些丰富的历史?阅读 13 页 14 页内容,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3 展望和关注 2008 年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口号,北京以什么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探究行政区划及简称的作用。(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认识行政区之多,感受祖国真大。 )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北京商业繁荣,商店鳞次栉比,商

5、品琳琅满目。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的5广告牌和霓虹灯令人目不暇接,充分显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双重魅力。三全课小结: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第二周第二周课题:课题:3.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代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1.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什么?它们特别在哪里?2.学生阅读教材第十五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3.自读第十

6、五页资料卡中的内容,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4.你对“港人治港” , “澳人治奥” , “一国两制”是怎样理解的?二.引导学生追寻香港和澳门的历史。1.为什么要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通过看图,了解“大三巴牌坊” , “妈祖阁, “盛世莲花”的意义。2.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港澳的历史变革。3.自学第十五页资料卡内容。第二课时6一.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二.回顾港澳回归。让学生说说港澳回归的时间。并说说港澳回归说明了什么。1.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2.拓展。3.帮助学生了解区旗及区徽的构图及含义。三.版主学生了解关于香港和澳门的美丽传说,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四.全课

7、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遗憾?第三周第三周课题:4.宝岛台湾目标要求:1.了解台湾的基本状况和特殊历史。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 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心念。教学准备: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图片。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台湾在哪里?7台湾什么样?台湾有什么特别?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二二.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台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台湾。1.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台湾:让学生知道台湾位于东南海面上,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南部是炎热的热带地区,北部是温带。2.出示台湾地图。阅

8、读课本第 19 页地图。了解台湾的地形特点: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三三.美丽富饶的台湾岛。美丽富饶的台湾岛。1.美丽。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山高,林密,瀑多。阅读教材第页图片和资料,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2.富饶。阅读教材第页图片和资料,介绍台湾的特产。3.城市和海港。阅读教材第页介绍台北市和高雄港。第二课时一一.探究海峡两岸关系。探究海峡两岸关系。1.阅读教材第页至页图文。2.各组交流汇报,补充。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8海岸两岸关系:血浓于水。大陆对台政策:努力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针对思想和言论破坏“三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一 全课小结: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9、哪些收获?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第四周第四周课题:5.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读图。阅读教材第 25 页“中国河流分步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并说说自己找到的其它河流,并说说。二、了解黄河。1.让学生在第 26 页“黄河流域图”上找到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并按流经的顺序说说。2.阅读教材第 26 页至 27 页内容。9提出问题: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关注黄河。(1)探究黄

10、河泛滥的原因。(2)现存问题:“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黄河流域现象及影响。解决办法:南水北调。三、全课小结(略)第二课时一、了解长江。阅读教材第 29 页的“长江流域图” 。找一找: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长江流经的顺序找) 。说一说: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说一说:地图上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江流域。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雪峰和冰川之间。关注长江:1、提出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预言,长江将会成为第二条黄河。这是怎么回事呢?2、探究长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1)冰川退化。 (2)水土流失。 (3)水污染。3、针对长江存在的问题,还有什么好办法

11、?小组讨论,个别汇报。10二、了解长江三峡工程: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了解这项工程的现实意义。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黄河、长江的知识?第五周第五周课题:6.祖国名山知多少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音像资料、诗文或其他信息。2.准备主题汇报。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名山?二、 新知探究:1、 说一说祖国名山谱。自学教材第 33 页图文。教师以一个名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让学生选一个

12、自己感兴趣的名山进行自然与人文的讲解。2、 发表会:“热爱祖国山和水”11提出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小组合作,个别汇报,发表本小组的研究结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名山之景: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名山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汇编成“名山之最” 。二.课堂延伸:家乡名山探访:组织学生就家乡的名山进行探究。家乡名山名在哪里?家乡名山的历史、文化特点,家乡名山的现状,为家乡名山进行宣传策划。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感想?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六周第六周课题:7.走上黄土高坡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 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

13、活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的。生活方式。3、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具准备:1、 黄土高原风光短片、图片等。12西部地区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一下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情况。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2.学生阅读教材第 37 页地图。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见过或去过的?那就是黄土高原。 (联系实际,以增强感性认识。 )3.小结:“黄土高坡” 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在

14、 2000 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黄土高原。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自学“资料卡” ,小组交流并个别汇报。第二课时一、 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 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呢?2、 阅读教材第 38 页至 40 页图文。3、 说一说:人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生产方面:13修建梯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服饰,小结。二、 水与黄土高原的生活。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是干旱地区,教育学生应该节约用水。三、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七周第七周课题:8.登上世界屋脊教学

15、目标:1、 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 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回顾壮丽的山河相关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1、 识图。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土上找到青藏高原,观察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让学生说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2、 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有这样一块神奇的地方青藏高原,主要位14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总面积约 250 万平方千米,相当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我

16、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高原自然风光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 41 页至 42 页的山水风光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高原气候。一.阅读教材第 43 页或教师讲解。1.气温低。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温度就下降 6 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点。牦牛和青稞是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2.空气稀薄,日照强。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地方。二.走进藏民的生活。1、阅读教材第 44 页至 45 页图文。2、说一说: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毡房、糌粑、礼节。15三.探究学习藏民的独特风格。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藏民的风俗习惯。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第八周第八周课题:9.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