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49929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3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3-1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十三章内能第 1 节分子热运动随堂训练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下列现象中,应该用分子的理论来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前,漫天昏暗 B.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混浊了C.糖放入水中,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 扫地时尘土飞扬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2. (苏州中考)苏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 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 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 在空中的运动_(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2、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_。3. 郭沫若在游武夷泛舟九曲一诗中写道:“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这四句优美的诗中包含扩散现象的一句是 _。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4. 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的主要原因是()A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B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得多C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斥力小得多D气体分子运动的快,液体分子运动的慢 能力提升 在杭州市虎跑泉的茶室里, 一批游客带着奇异的目光观看服务员表演。桌上一只盛满虎跑泉水的碗, 服务员轻轻地把硬币投入碗内。她一口气投了好几

3、 枚, 水面已经高出碗边好几毫米, 可就是不溢出来。 看到这一切 , 游客惊奇地叫了起来。 虎跑水满而不溢, 是由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水的表面张力特别大的 缘故。(1)原来,液体表层分子的分布要比内部稀疏些,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减弱了,其中_减弱更快,所以表层分子之间相互_,这种力叫表面张力,它使液面形成一层弹性薄膜,把一枚干净的缝衣针轻轻放在水面上,水面这层弹性薄膜就会把缝衣针托住而不会下沉。(2)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猜想液面总是尽可能_ (填“增大”或 “缩小”) 。(3)如图所示,图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 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d、e 是表示如果用

4、针刺破棉线左侧薄膜,棉线会被拉向右侧,如果用针刺破棉线右侧薄膜,棉线会被拉向左侧,试用上述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名师精讲核心知识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其直径大约只有10-10m 。【方法点拨】 把分子看作小球,将不同状态的分子结构用诸多的小球来表示。 这种将比较复杂的问题, 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来帮助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模型法。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通过直接感知的扩散现象推测无法观测的分子热运动现象,是转化法的思想。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方法点拨】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 属于扩散现象的关键:要看不同 的物质彼此

5、进入对方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 还是由于宏观的 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 动而自发形成的现象属于扩散 现象,在外力作用下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 【规律总结】(1)扩散现象发生 的条件:不同物质;相互接触, 二者缺一不可。(2)扩散不是单 向的一种物质分子进入另一物 质中去,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 方。 (3)处于不同状态的不同物 质之间, 只要相互接触都能发生 扩散现象。如,同学们能闻到香 水的气味, 这是液体和气体间的 扩散现象。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以什么力为主, 取决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2 一节一测1. 下列现象中, 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

6、无规则运动的是()A. 雾霾弥漫 B.雪花飞舞C. 桂花飘香 D.细雨潇潇2. (日照中考)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表明()A. 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之间有斥力C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冰熔化 4. (烟台中考)扩散现象()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 间5.往装有 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 酒 精 混 合 后 的 总 体积小于 100cm3

7、。 这 说明()A. 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B.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间隙6.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 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 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7.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A. 摩擦力 B. 分子引力 C. 分子斥力 D. 大气 压力8. 1g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g 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

8、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_个食盐分子。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学习气体分子扩散现象时所做的实验,一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另一个瓶子里装有空气,两个瓶子中间先用玻璃片隔开,你认为小明应当把装有 _(选填“空气”或“二氧化氮气体”)的那个瓶子叠放在玻璃片上方。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 在气温高的夏天比气温低的冬天做实验时更快看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原因是温度越高_。10.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 村居书喜 中的两句诗, 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加快

9、,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11. 两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力,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_力,一匙糖放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_。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_。12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填序号)。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13. 取同样的两张纸, 将一张如图甲那样撕开,另一张如图乙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

10、拉断,感受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想想为什么?3. (东营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 A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 B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落地3 第 2 节内能课时训练 课前预习 1.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_热运动的 _能和 _能的总和。 物体的内 能与温度有关,一个物体温度越_,内能越大。 2.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 传递 _的多少叫热量。 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_。 3.物体内能的改变有_和_两种途径, _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_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能量的种类没有改变的是_过程。 随堂训练 知识点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

11、C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 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 0 以下的水没有内能 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温度高的水的内能比温度低的水的内能大 知识点二、热量3.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4. (自贡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

12、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知识点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5. (聊城中考)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6. 一个物体的内能减小了,则() A物体的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 (宿迁中考)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 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 温度;轮胎停在水中,通过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证行 车安全。 能力提升 1. 观

13、察下左图中的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杯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水的内能最大 D. 将甲杯中的水冷却到0,则其内能为零2. 如上右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 板 B,B 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P 缓慢地向B 移动一段距离, 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A. 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 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 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 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名师精讲核心知识 知识点一、内能 理解内能要把握三个性质: 1. 整体性: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

14、共同具有的动能和 势能的总和, 不能说是一个 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2. 普遍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 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 不可测量性: 内能具有不 可测量性, 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数值。 【方法点拨】 利用类比法理 解内能的概念: 同宏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无规 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分子 动能,同地球表面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一样, 相互作用 的分子间也具有分子势能。 知识点二、热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 能转移的数量。 【疑难探究】1、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不能说某个物体 具有多少热量, 也不能比较 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 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 才能讨论热量问

15、 题。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 3、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 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知识点三、 物体内能的改变 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 能增加, 可能是由于摩擦生热,也可能是放在火上烤的 结果。如果没有看见内能改 变的过程, 就无法判断内能 改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 内能上是等效的。 【思维误区】1、物体内能与物体的状态、 温度、质量都有关系。在判 断物体内能大小及变化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2、物体的温度变化,内能 一定变化。 但是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以不变,也可 以增加,还可以减小。4 一节一测1. (南昌中考)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 均气温是 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 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 如下,其中正确得是()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 以升华的呀2.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