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4714989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第第 1 课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标直击课标直击 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培养识图能力。【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2-3 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

2、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 120082008年第年第29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702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请看图思考:顶洞人。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2.北京 人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体质特征有 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发展较快。 下肢和大脑发展缓慢。在从猿到人的进 化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生产 和生活生产工具: 、 。 用火:使用_火。 生活方式:由于

3、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北京人过着_生 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1元谋 人距今年代:_ 发现地点:_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2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居住地区体质特征工具制造取火方式生产活动2 2分析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 3 3你的疑点、难点: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直立行走

4、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血缘关系的结合 工具简陋粗糙 人们头脑简单 生活环境险恶A. B. C. D.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 ( )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 6 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3(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

5、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第第 2 2 课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课标直击课标直击 知道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7-10 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特征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距今年代生产区域使用工具居住房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都

6、处于_时代。主要从事_生产,还饲养家畜,兼营捕渔、采集、狩猎。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_;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_(上述史实得出结论: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_和_的国家;半坡遗址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都过着_或半定居的生活。都懂得制造陶器。2你的疑点、难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4【课后练兵课后练兵】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时间大约为 ( )A.五六千年前 B.六七千年前 C.八千年前 D.四五千年前2、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3、能用稻米做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7、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4、下列关于南方农耕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B.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适宜水稻作物的耕种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D.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5、 促使原始人定居下来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自然环境的变化C学会了建造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业6、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图一 图二 (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

8、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5第第 3 课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课标直击课标直击 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知道尧、舜、 “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1214 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1、炎帝与黄帝距今 4000 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 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 ”展开大战。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 族的主

9、体。他们则被尊奉为_。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15 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2、尧舜“禅让”黄帝之后过了很久, 、 、 先后通过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15-16 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3、大禹治水禹采用 为主、 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 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 除了文中所述

10、外,他还有什么贡献?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6(3) 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3、温故知新: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2、如果我们到西安拜谒(y)黄帝陵,你认为我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

11、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3、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A. B. C. D.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5、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精品导学案7A.黄帝 B.尧 C.舜 D.禹二、非选择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

12、先。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2) “平定蚩尤乱”后,黄帝和炎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了什么大战?(3)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第 5 5 课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更迭 目标导航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归纳夏朝、商朝灭亡原因相同之处,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2、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3、学习难点: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