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43620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青少年的案例201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 青少年的案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p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p思考形式进入续发思考阶段p人格发展增加自主自立的欲望与需要,建立自我界限p人际关系跟父母逐渐疏远,喜欢跟同辈亲近往来p心性发展进入生殖器,开始与异性的来往p社会发展自我认识感的增加,在社会场合里关心自我角色青少年的辅导p富于伸缩性,配合青少年们的心理需要p尊敬对方的个人存在,注重关系的建立p听取年轻人的见解,维持双向的交流p建立联盟关系,设身理解青少年的立场p注重目前与现实,体会年轻人的关心与需要p供给生活的知识与经验p供给可模仿与认同的对象p善用潜在条件,诱导发展心理治疗模式p个人心理治疗n青少年不习惯、也不喜欢过分去追究探讨过去小

2、时候 的事,所以治疗工作宜多注重于目前的情况。可能的 话,青少年也应避免对幻想与梦的内容的直接分析。 因年轻人心理尚未成熟,自我的功能也不稳定,无法 消化或面对带有怪异色彩的潜意识的精神材料。n行为治疗:青少年较容易理解且接受n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其特点是,支持、鼓励、说明、 指导、训练,符合年轻人的需要p家庭治疗n年纪超过15岁的高中生,因在父母面前不习惯开口谈心事,有时不太容易进行家庭会谈。n在治疗开始时,咨询师可以作为青少年的“保护者”角色,能为青少年设想,代替向父母提出意见和要求,可 调整权威性高的父母与青少年的平衡关系,获得青少 年的信任与合作;当治疗进入状况后,治疗者要逐渐 采取中立

3、的立场,帮助青少年也能去了解父母的处境 与想法。p团体治疗p心理讲座、讨论会【案例一】面对青春期风暴阶段的女性青少年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风暴阶段【病情解析】p根据焦虑和抑郁量表测试的结果,当事人被诊断为情绪障碍。p当事人对友谊产生了错误的认识p缺乏同理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简单、错报的特点,崇尚武力,对后果缺乏考虑。p缺乏来自同伴和家长的认同,导致了当事人的自卑【治疗策略】p支持性辅导n提供同理与支持,弥补其在家庭中缺乏的情感支持与鼓励n引导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判断,提供所需的社会化经验,如对朋友的选择以及深度的把握。n对家长提供咨询与辅导p对父母已离婚事实的处理n对父母已经离婚的事情,可以、

4、也需要公开化,不必 彼此都假装不知道。一个家最好不要对重要的事情总 是企图去保留秘密,最好能公开化。n把事情秘密化,不公开,就是无形中在传递一个信息 :被保密的事情是不好的事情。这反而让子女觉得家 里有不好的、不能见人的、不能说出来的坏事,对子 女的心理影响不好。【理论探讨与学理说明】一、青春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p情绪的不稳定与“行动化”的趋向n青少年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而且不稳定。假如受到 不公正对待,很容易把情绪“行动化”,即以行动表现其情感,动不动就通过行动来表达高兴或不满的情绪, 缺少情绪上的稳定操纵与适当抑制。n通常要到更成熟些的青年阶段才会学会如何开口讲道 理,通过社会允许的方式来应

5、对挫折或不公正待遇。p同龄同伴的重要性:如何就对象而结交不同程度的友情p同性期与异性期的交接:如何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和异性结交p性欲望的处理:早期性教育p跟父母关系的变更:对父母的思想或作为常表现不同意甚至批评p自我认识: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二、第二反抗期p指的是到了十几岁的青少年,其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思考 与逻辑能力增加,对事情的是非很关心,并且很少通融, 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或价值观的阶段。他们假如对自己的 长辈,特别是父母或者师长的看法或价值观不赞同,就表 示反对,甚至当面坚持与抗辩。p这对于注重权威、强调上下关系的长辈,或是性格拘谨又 严肃的父母和老师,就不容易和这样的年轻人相

6、处,容易 发生相互辩论或对抗的局面。【案例二】跟母亲无法相处的青少年女儿 青少年亲子关系的调节与适应问题【病情解析】p当事人与母亲的关系问题是青春期女孩比较容易遭遇到的问题,而本个案中主要问题出在母亲身上:n自我的“膨胀”与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n靠女儿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通过女儿的生活来过她自己的生活n不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女儿的心理需要,只会过分干涉女儿们的生活n不想、也不会跟进入青春期的女儿沟通,帮助青少年心灵上的发展。【治疗策略】p根据基本原则保护小病人n保护小病人,即要为小孩病人着想,不能得罪父母或其他家属,希望他们能负担医疗费,并且继续带他们的小病人来就诊。p帮助能区别母亲的“关

7、心与爱”以及“过分的期待”与“错误的对待”n病人处在“非爱母亲不可,但又不愿意听母亲的话”的双重束缚中不知所措。在辅导上要帮助她脱离这种束缚,即帮助她区别,母 亲对她的“爱和关心”是一回事,母亲对她的“过分的期待”与“错误的对待”又是另外一回事。n母亲的“关心与爱”,要感谢与孝顺;母亲对她“过分的期待”,就并不见得要去附和并满足,只要按照自己的希望与期待去学习与 发展就行。n虽然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坚信她自己对事物的 看法才是正确的,而去理所当然的坚持和要求,就可以帮助当事 人脱离这种约束。p建立“心理屏障”而适应问题n针对个性很强、顽固,而对事物的看法与要求“错误”的大人,可以

8、帮助小病人采用另一个适应办法,即对这些影响力很大的成人建立“心理屏障”,保持若干心情上的距离,不会过分的受情绪上的影响而难受。换句话说,建立不太理会母亲不合理要求和期待,避免自己内疚或难过的自我保护圈。p尝试辅导母亲p善用大姐的联盟而得到支持与帮助【理论探讨与学理说明】亲子关系的阶段性发展:p婴儿期:只负责养育p幼儿期:学习管教“第一反抗期”的而孩子,教导孩子如何适应外界的生活p儿童期:学习与子女沟通,以身作则,让子女模仿学习p青春期:父母要开始以督导的方式引导“第二反抗期”的子女,尊重子女的隐私。p青年期:尊重青年子女的自我意见,间接的善诱青年子女。p成人期:亲子间的平行相处p老年期:尽可能

9、的继续保持自主的独立生活,但必要时,要能接受被子女照顾。总之,因为每个发展阶段的亲子关系的性质不同,有些父母与子女在某阶段可以好好的适应与相处,但是到了另外一个阶段,就有可能发生阶段性的适应困难。【案例三】被母亲大包大揽,而父亲无 法插入的青少年儿子 延续青少年期的亲子三角关系问题【病情解析与治疗策略】1、家庭关系的透视:p祖父母、父母四个大人抢着要的“三代单传男孩”:n当事人从小一方面被过分的宠爱与保护,缺少自主自立以及适当的社会化经验;n另一方面学业上被过早、过多的投注与要求,导致个体日后厌学p被母亲黏密的儿子:n母亲好像“迷恋”自己的儿子似的,对儿子投注了过分的情感,不仅容易被孩子折磨与

10、玩弄,还很怕会丢掉儿子;n跟儿子之间没有个人间界限的区别,剥夺了孩子自主自动去学习的心理与习惯p母亲不让父亲碰的三角关系n母亲不让父亲加入孩子的管教,说明她对三角关系存在过分的误解和反应。n父亲看出孩子的问题,但管不了,也就放弃不管,只会嘲笑。p父母对孩子管教的不协调与不妥当n母亲向父亲告孩子的状,父亲充当了一个打手的角色n母亲在背后袒护儿子,宠坏儿子,而瞒着父亲n当没有办法管教青少年的儿子时,父母会想出一些幼稚的方法应对。发展阶段的分析:p孩童阶段的养育:放任型教养方式n拥有很多类似的不受欢迎的特征,倾向于依赖和喜怒无常,社会技能和自控能力很低p少年期问题发生:厌学p青少年期问题严重化:n懂

11、得玩弄母亲的弱点,被宠坏的层次逐渐升级,要的东西越来越多。n开始正面表现对母亲的反抗n开始拍拖n早就放弃了的奶奶n看好戏的父亲p青少年犯罪(前)行为n当事人已经表现出了许多“犯罪前”青少年问题行为,如离家出走,对父母说脏话动刀等【治疗策略】p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改变此家庭中父亲、母亲 和儿子间的相互关系:n帮助母亲转移生活重心,摆放到别人(丈夫)或自己 身上来,使得母亲从过分亲近的母子关系中逐渐脱离 ,和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n让父亲逐渐和儿子接近,父亲要对儿子多提供能相互 沟通的机会,使得儿子能够向父亲亲近、学习和模仿 ;n同时,父亲需要拉住母亲,弥补母亲脱离了儿子后的 心理空虚,并建立夫妻

12、间的联盟,同步调的管教儿子 。p帮助儿子能考虑自己的问题n父母的改变会影响儿子,反过来,儿子的改变也能鼓励父母的改变。对儿子的咨询要处理以下问题:n如何恰当的理解父母、对待父母n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负责n如何处理与女友的关系【理论探讨与学理说明】亲子三角关系的持续冲突p性蕾期:n亲子三角关系的萌芽。避免父母间的过分嫉妒和竞争异性子女的特别感情,扶植孩子对父母双方保持平衡而相互良好的关系。p潜伏期:n亲子三角关系的情结与矛盾逐渐解除,进入跟同性父母亲密、模仿与认同的阶段。p青春期:n亲子三角关系情结重复出现,需要再度的面对、处理与解决。父母不要过分担心、甚至嫉妒孩子对异性的兴趣,而应帮助其学

13、习如何跟异性建立适当的关系。p青年期:n父母要对子女结交的男女朋友保持了解、支持与接受的态度,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建议,但不要排斥、嫉妒子女的男女朋友。p成人期:n子女结婚成家后,跟子女的配偶保持适当而又良好的关系。母子情结的分析(非适应性的、过分的接近):p黏密的对象:母亲本身经历丧失的创伤,需要继续黏密替代对象p阳具羡慕的代理客体:母亲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就想靠自己的儿子达成自己的梦想。p三角竞争的对象:母亲对自己早期性蕾期的情结没有处理好,成人后继续陷于亲子三角关系上的矛盾关系。儿子的反应:p被自己母亲过于黏密的儿子,不但会表现出跟自己母亲反抗与脱离的企图,还会很早的去迷恋别的异性对象,

14、找个可以替代而不用难受的异性。p结婚后,很可能要面对自己的妻子与母亲间的竞争与矛盾关系。【案例四】暗恋班上女生而影响上学的 初中生 青少年心性发展与障碍【病情解析】p当事人的问题是,青少年对性发生兴趣,但却不知如何去处理。这主要和两方面因素有关:p青少年的个人性格影响心性发展n当事人个性比较内向、害羞、缺乏自信,进入异性期容易面临困难。n从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分析,当事人的自我不够强大,无法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p父母对子女心性发展上的影响n进入青春期阶段,孩子需要双方父母的帮助,从两方得到不同性质的协助,才能更好的进入异性期阶段。n当事人与父亲有情感的隔阂,不能亲近,无法向父亲认同、学习;

15、和母亲也很少沟通,无法练习如何跟女性接触。【治疗策略】p为当事人提供一些指导,如了解女性的心理,掌 握和女性交往的技能。p帮助父母改变,使父母意识到他们需要学习和儿子亲近,为儿子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理论探讨与学理说明】青春期的性发育p每个处于青春期的个体都要面临风暴期的性心理过程,但 是其性质却因社会文化和家庭的不同而不同,最终决定个 体能否顺利通过青春期:n社会与家庭对性的一般态度如何,对年轻人结交异性 的看法如何,是否提供公开跟异性社会化的学习机会n父母是否能够轻松的跟子女谈论有关异性的事情,包 括性的话题。n学校如何配合个体年龄与心理的发展,以合适的方式 来提供适当的性教育【案例五】女

16、儿恋女老师问题 青少年性对象的问题(同性恋)【病情解析】p当事人对女性班主任的亲密情感可能是“渴望与思念母亲的替代人物”,是”替代作用”的表现,而并非是母亲所想象的同性恋问题。母亲个性比较理智,跟女儿很不亲近,女儿没有得到妈妈的爱与支持,转而向别人去要取,补偿性的获得所需。p而且,母亲缺少对于青春期子女心理的了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特点之一,就是习于幻想,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小孩喜欢卡通片,少年喜欢充满魔幻性的儿童故事,他们对现实的处理能力还不强,不容易跟现实的情况接触,而通过幻想的境界来满足心理的需要。p当事人在日记里所记载的,与班主任亲近要好,是她幻想的结果,并不代表真实的情况。p在本个案中,当事人采取了行动,这是超出幻想的界限,对现实失去判断的结果,要予以关注.。【理论探讨与学理说明】同性恋的鉴别诊断:p发育性的同性恋n小孩到了少年时,进入潜伏期,其特点是放弃在性蕾 期刚萌芽的对异性的兴趣,改而只对同性的对象亲近 ,并排斥异性的对象。因此,每个少年在发育过程里 都会经历此广义定义下的“同性恋”阶段。这种同性恋是 发育性、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