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140870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ICS 27.060.20 F 13 备案号:32720-201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T13762011 固体生物质气化 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 2011 - 12 - 28 发布 2012 - 03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 T1376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理 . 1 5 仪器和设备 . 1 6 测定条件 . 3 7 测定方法 . 4 8 测定结果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饱和水蒸气压 . 6 DB51/ T13762011 II

2、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庹洪章、易文裕、姚金霞、应婧、程方平、刘建辉。 DB51/ T13762011 1 固体生物质气化 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以下简称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5 kPa,高位热值为4 600 kJ/m325 000 kJ/m3的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3、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206 城镇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12208 人工煤气组分与杂质含量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 solid biomass gasification gas 以固体生物质为原料,以空气为介质气化生成的生物质燃气。 3.2 焦油和灰尘含量 tar and dust content 在温度0 ,大气压力101.325 kPa的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气化燃气中所含焦油和灰尘的质量。 4

4、 原理 一定体积的气化燃气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以滤膜增加质量和通过燃气体积,计算气化燃气焦油 和灰尘的含量。 5 仪器和设备 5.1 滤膜:材料 49 型或 59 型超精细玻璃纤维滤膜,滤膜直径 90 mm,滤膜孔径 0.24 m,过滤效果 99.99%(对0.3 m 标准油雾粒子),厚度(0.230.03)mm。 DB51/ T13762011 2 5.2 取样管:取样管为不锈钢管,外径 10 mm,壁厚 1 mm ,长度 b 为取样位置管道内径的 1/3 再加 60 mm,见图 1。 图1 取样管 5.3 取样器:取样器见图 2。 说明: 1进气端 2垫圈 3衬网圈 4钢丝网 5出气端 图

5、2 取样器 5.4 湿式气体流量计:公称流量 0.5 m3/h,最大流量 0.75 m3/h,分度值 20 mL,公称流量误差1%。 5.5 电子分析天平:最大称量 200 g,感量 0.000 1 g。 5.6 空盒气压表:测量范围 800 hPa1 060 hPa,温度范围-10 40 ,最小分度值 10 hPa。 5.7 U 型压力计:量程 10 kPa,最小分度值 10 Pa。 5.8 温度计:温度范围 0 50 ,最小分度值 1 。 5.9 干燥器皿:干燥器皿内装变色硅胶。 5.10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10 250 ,温度波动1 。 5.11 金属干燥盘:长宽高(300

6、 mm200 mm30 mm)。 5.12 秒表:量程 15 min,最小分度值 0.1 s。 101R20b1 2 3 4 5 DB51/ T13762011 3 5.13 塑料滤膜盒:塑料滤膜盒直径 100 mm 塑料滤膜盒:塑料滤膜盒直径 100 mm。 6 测定条件 6.1 燃气标准状态:温度 0 ,压力 101.325 kPa,符合 GB/T 12208 的规定;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 气压力数值符合 GB/T 12206 的规定。 6.2 测定次数和时间 测定次数2次;测定开始时间在燃气生产结束后1 h开始,2次测定总时间30 min。 6.3 取样位置 位于阻火器后,管道内径D60

7、 mm、长度3D的直管段中间位置,见图3。 6.4 取样数量 取样燃气体积50 L。 6.5 连接管长度 取样位置管道外壁至取样器之间的连接总长度L300 mm,见图3。 说明: 1 取样位置 2 取样管 3橡胶塞 4 橡胶管 5 开关 6取样器 7 湿式气体流量计 8 U型压力计 9 温度计 10开关 11点火头 33.544.55L/r00.511.522.5MC 1%0.5m3/h公 称 流 量 误 差54321DL v10 3 2 4 11 8 9 7 6 4 4 4 5 4 1 DB51/ T13762011 4 图3 焦油和灰尘含量测定装置 7 测定方法 7.1 干燥器皿检查 干燥

8、器皿内的变色硅胶为深蓝色时方可使用。 7.2 滤膜准备 用毛刷清理备用滤膜上的滤膜碎屑,将滤膜放入干燥器皿中干燥6 h后第一次称量,读数精确到 0.1 mg,再继续干燥;以后每隔1 h称量,直至前后2次质量之差0.3 mg,如果后1次质量大于前1次, 取前1次质量,并记录为质量m1,放入塑料滤膜盒内备用。滤膜数量6张。 7.3 取样方法 将取样管插入取样位置的管道中,取样管管口轴线距管道轴线距离 为D/6处,取样管管口方向 正对燃气流入方向v,见图3。 7.4 滤膜安放 取样器按从下到上依次放入衬网圈、钢丝网、滤膜(光洁面朝向钢丝网)、垫圈,将取样器进气 端罩上(进口向上)后翻转180,再与出

9、气端拧紧(见图2)。 7.5 测定装置的连接方式及检查 测定装置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打开取样器前的开关5,关闭流量调节开关10,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无泄漏后,才能进行测定操作。 7.6 取样量调节 用开关10调节流量在8 L/min10 L/min,并放散2 min以上。关闭取样器前的开关5,记录湿式 气体流量计读数V1。 7.7 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 更换取样器内的滤膜,打开取样器前的开关5,开始取样,点燃点火头处燃气,在取样过程中记 录U型压力计读数p、空盒气压表的大气压读数P、湿式气体流量计上的温度计读数t。取样结束后, 关闭取样器前的开关5,记录湿式气体流量计读数V2。打开取样器,用

10、镊子将滤膜取出放入塑料滤膜 盒内,完成第1次取样。 7.8 按 7.7 条进行第 2 次测定,完成第 2 次取样。 7.9 取样后滤膜的干燥和称量 将上述2次取样的滤膜放入干燥器皿中干燥至24 h分别进行第一次称量,读数精确到0.1 mg,再 继续干燥;以后每隔1 h称量,直至前后2次质量之差0.3 mg,如果后1次质量大于前1次,取前1次 质量,并记录为质量m2。 8 测定结果 DB51/ T13762011 5 8.1 标准状态下取样体积按式(1)计算: fBpP tVVV10132515.27315.273 120. (1) 式中: 0V标准状态下的取样体积,单位为升(L); 1V取样开

11、始时湿式气体流量计读数,单位为升(L); 2V取样结束时湿式气体流量计读数,单位为升(L); t 取样时燃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P取样时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p取样时燃气压力,单位为帕(Pa); B取样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为帕(Pa); f湿式气体流量计的校正系数,根据标准计量瓶对湿式气体流量计的校正,标准值与测得值的比值。 8.2 标准状态下焦油和灰尘含量按式(2)计算: 601210VmmQ . (2) 式中: Q 焦油和灰尘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 1m取样前滤膜的质量,单位为克(g) ; 2m取样后滤膜的质量,单位为克(g) ; 0V标准状态下

12、的取样体积,单位为升(L) 。 8.3 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值 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2次测定结果之差3 mg/m3,测定合格。否则应按7.7条重新测定。 8.4 气化燃气焦油和灰尘含量测定结果 取2次测定合格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DB51/ T13762011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饱和水蒸气压 表 A.1 饱和水蒸气压 单位为帕 t/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 611 616 620 625 629 634 638 643 648 652 1 657 662 667 671 676 681 686 691 696 701 2 706 711 716 721 726 732 737 742 747 753 3 758 763 768 774 780 785 791 797 802 808 4 814 819 825 831 837 843 848 854 860 866 5 873 879 885 891 897 903 910 916 922 929 6 935 942 948 955 961 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