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2758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七 单元 单元分析序号 内容 个 人 设 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古诗两首 望月 灰椋鸟水四篇文章构成。主题为“人和自然” 。古诗两首都是宋代诗人所作,所描绘景物都是西湖,所处的季节都是夏天六月,但也有不同。对于相同的景物因为所处的地点和时间的不同,因为观察者的角度以及心态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自然是千变万化的。望月通过我和小外甥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想象对于欣赏自然景物的重要。 灰椋鸟写得虽然是鸟,但是还讴歌了人和鸟之间的情谊。 水则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同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与意境美。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 ,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安排了古诗两首 望月 灰椋鸟水等课文,一个习作以及一个练习。 古诗两首中,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望月是篇散文,写甥舅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文章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 灰椋鸟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发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水是篇记叙文,

3、课文采用反衬法,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二单元目标要求1. 会认7 个生字,会写 1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文章、段落。3. 能理解文章内容,由语言文字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 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写想象作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理解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挥笔作文。 5、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三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 , 由 两 首 古 诗 , 三篇 叙

4、 事 散 文 组 成 , 另 有 一 个 习 作 以 及 一 个 练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与意境美。2课题 24、古诗两首 教时 第 1 课时学科 语文 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并背诵。2、学会本课 1 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忽晴忽雨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 学 过 程活

5、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 关于雨的成语 个别回答一、揭题导入读题,解题,了解作者 1、指名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提问:这是谁写的? (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 3、今天我们就跨越 900 多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 ? 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1、 读题2、了解背景3、听范读预设: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之职时,一是写了很多关系西湖的诗词,二是修建了苏堤,方便了百姓交通。核心过活动一:初读指导1、提出自学要求。 要求:(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

6、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2、检查自读情况:3、复习学古诗的方法。1、按要求自读课文2、汇报自读情况(1)读古诗,正音。(2)画出停顿。(3)再读古诗,读正确。3、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预设:生字“遮”的教学。学古诗的方法: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3活动二: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指导理解诗题2、指导了解诗人苏轼3、指导理解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3)指导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4、指导感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

7、变幻景色,你心情如何?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5、指导背诵。1、理解诗题2、知诗人苏轼3、理解诗意(1)说说自己理解的诗句(2)讨论不理解的诗句(3)说说全诗的意思4、悟诗情(1)进入创设的情境,体会作者的心情,诵读。(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5、背诵全诗预设:1、写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2、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曾学过有关他的课文但愿人长久。3、追问: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程活动三:赏析古诗1、指导赏析: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你觉得哪儿最为精彩?1、赏析古诗说说这首

8、诗的写作特点和精彩之处。1、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2、苏轼 50 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写诗“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拓展阅读,布置作业对“对子”练习。1、 这 首 诗 很 有 意 思 。 我们 来 做 个 对 “对 子 ”练习 。 “黑 云 ”对 (白 雨 ),“翻 墨 ”对 (跳珠),“未遮山”对 (乱入船) 尝试对对子4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课题 24、古诗两首 教时 第 2

9、 课时学科 语文 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杭州西湖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 学 过 程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 背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个别背诵一、激情导入(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 (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

10、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1、看视频,欣赏图片2、读题3、听范读4、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预设: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 ,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 4200 多首。核心过程活动一:初读理解1、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古诗,读正确

11、。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2、组织交流:3、指导理解诗的大致意思。1、按要求自读课文2、汇报自读情况(1)读古诗,正音。(2)画出停顿。(3)再读古诗,读正确。3、说诗意。预设:诗意: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碧绿的荷叶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5活动二:赏读悟情1、你还想了解什么? 2、组织讨论,反馈交流。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指导朗读背诵。1、说说还想从诗中了解些什么。2、同桌讨论3、想象说话4、悟诗情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预设:1、

12、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活动三:比较赏析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1、说说两首古诗的不同之处。2、说说两首诗在写景方面的相似之处。预设: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2、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5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1、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2、指导简单了解诗意3、布置

13、作业: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2)朗诵并背诵古诗。1、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2、简单说说诗意3、作业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6课题 25、望月 教时 第 1 课时学科 语文 日期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剪影” 、“外甥” 、 “沐浴” 、 “清幽旷远”等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重点讲了“眼中月” 、 “诗中月” 、“心中月”这三部分内容。4、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夜美景。重点与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14、朗读课文。2、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夜美景。教 学 过 程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古诗积累 自主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预设:古朗月行 、 水调歌头 中秋 、 静夜思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前欣赏月亮图片,交流感受2、揭题,板书课题,指导读题。1、看教师板书,注意“望”的第三笔。2、有感情地读课题。感受预设:我感受到了月光很柔和很皎洁。活动一: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出示自读要求:在文中画出生字词,给生字注上拼音,并把它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为止。(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亮?2、板书:我 诗人 小外甥。1、学生自由

15、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2、交流自读要求。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核活动二:品读眼中月1、出示一组词串,指名读。吐洒清辉 洒落长江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黑色剪影 镀上花边2、这些词语其实都出现在课文的第 2 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第 2 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再读读第 2 自然段,假如用一1、学生自读个别读,互相正音。2、自由读一读第 2 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交流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简洁交流时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7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中月,你会用上哪一个词,并说说理由。这一段就是写了“我”的

16、眼中月。(板书:眼中月)4、云淡风轻,玉盏般的圆月亮,悄无声息地悬在空中,那样的清,那样的静,你看,她悄悄地来了。(课件,出示流动的画面。),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自己的语言。3、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把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中月。学生交流,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补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看课件,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教师专注倾听,适时提醒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心过程活动三:初品诗中月、心中月(一)诗人眼中的月亮1、小外甥坐在我身边,看着月亮出神呢。他向我提出挑战,要和我对诗。这些就是作者和小外甥吟的诗句(出示文中的诗句) 。2、这些诗句都是哪些诗人在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亮呢?小结: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