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12650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主义的新创获_论_平凡的世界_第一部_曾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作次作吕研宪现实主义 的 新创获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曾镇南路遥的长篇新作平凡的世界写得 实在不平凡!说它不平凡,并不是因为它在艺 术形式或者表现 手法上有 什么奇崛新异的尝试,也不是因为它在艺术思 想或者艺术观念上揭举出了什么最新潮、最时髦的旗帜 和口号;不,在这些方面,和文坛上某种 唯新 是鹜、猎奇 炫异 的趋 向相反,它倒颇有一点守t I日”持“常”、“土”得掉渣 的味道。这大概也是使一部分心仪新潮 的批评者和读者觉得它“没有超越”、“缺乏升华”的原 因吧。那 么,我为什么还要说它 写得不平凡呢?原因很简单,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它 从第一章 那个县城中学 学生包伙开饭的场面 开始就吸

2、引了我,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它不 断地掀动我感情的波谰,使我辛酸 得流泪多又用温 馨的气 息包裹着我,抚感着我的灵魂。这些年来,我还 没有 从哪一部 书中得到过 这么多人 生的温暖 和希望。鲁迅说过,长篇小 说是“时代精 神所居的大宫阂”。读完了平 凡的世界,我 不但想起了这句话,而且在我面前,仿 佛看见了一座 宏丽的宫圈正在 拔地而 起。虽 然它只盖完了最 下面的几层,但那广大而坚实的基 础,恢宏 地崛起的轮廓,以及托引观者想象力的先期 耸立的脚手 架,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部作品全部完成以后,有可能成为一部具有重 要的时代意义的作品。作家已经显露出了他概括广阔而 复鲁迅:(近

3、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 引,鲁迅全集第4卷第10生页。杂的时代现象的不平凡的 艺术魄力。和那些近年来常见的线索比较单纯、人物比较少、时空跨度比较狭小的长篇小说相比,平凡的世界选择了最易 招致垢 病的拙 重铺展的写法,力 图表 现复杂、深厚、多面的社 会生活,力图塑 造多如过江之螂的人 物形象,力图深沉地 把握一个时代的精神 风貌,预示生活发 展和变 革的前景。他要描绘的,是 延伸在广漠 的黄土地 上的一整个宏微兼 备、百 姿千 态的世界。这是 一个劳动、生息着人类的各种生存群落的、平 凡而真 实的世界。藉着这个世界的盛 衰枯荣、纷争纠葛、生老病死、爱爱仇仇、悲欢 离合,他凝视着进行着 生的挣扎的

4、人们,怎样苦 于现实的重 压,又 向往于幻想的牵引,演 出着人 生的悲喜剧。透过这个平凡的世界,他要展示现在的中国奋然前行的身影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素质和命运。这样一种 宏伟不 俗的创作意 图,在 小说的历史背景的设 置、人 物关系的安排、情节场面的推移、社 会氛围的渲染、心灵世界的透视中,已经灼然可见。它沛 然 流 贯于小说的每一条筋脉之内,高歌行进 于小说 的每一个节律之中,最后 外化在小 说的整体结构上。对于长篇小说来说,结构是它 艺术 上的一个难点,也是 测试它在艺 术上是否完整和成熟的关节点。不能说平凡的世界已经完美地解决了它的艺 术结构间题。但是,应该充分肯定作家为了熔裁 他拥有的巨

5、大的生活素材而在艺术结构上精心营造的苦心。长篇小说艺 术结构的营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 手法或技 巧的问题,而是同时也反映着一一16一个作家对他所要艺术地去 掌握的那一段历史巨流的深度、广度、流向的认 识,反 映着 他根据 自己对生活的熟悉 程度所选取的描 写重心和独特的接近现实的角度,反映着他把握艺术的辩证 法而达到的熔 裁素材的聪明、洒脱、敏感等等的程度。正因为 如此,所以长篇小说 的艺 术结构间题的解决,并不是脱离作家创作的生活基础可以力强 而至的,而是 随着作家丰沛的生活累积的盈满而溢的流势而 自然天成的。处于平凡的世界的结构 中心的,是黄土高原上 的一条地层皱褶里的一个小村庄双水村

6、。在这个双 水村里,生活着孙家、田家、金家这三个 自然形成的家族生存 群落。这里有似 乎万古 如斯、承传 不变的文化传统、土风民俗、也有激于时代巨变 而掀起的矛盾纷争、动荡风 波。这是作家笔力所注的一个深的湖。湖上风云变幻,湖底鱼龙腾跃,小 说的 主要人物,故事都在这里升沉起伏、弦歌搬演。但是,这个深的湖并不是 弧立存 在的,或循人 物行踪,或借事物波澜,不断有细流从这深的湖中向外部世界延伸,也不断有细流从外部世界 向这深的湖中汇聚,由此渐渐 展开对石屹节镇、原 西县、黄原 地区等等更大的生活圈 的描 写。这种小说艺术结构的空 间布局,反映着 作家以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生活为立脚地,尽可能广阔 地

7、描写 包括乡镇、县城、城 市在内的各种生活形态、各种交错的生活矛盾和斑驳的社会 现象的雄心。他要 写 出一个平凡的世界,使它能 够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写照。他要把艺术 感受力的测深锤,一直沉入汹涌澎湃的人民生活海洋的最深处,把那些决定着 中国的素质,前途与命运的因素,从海底沉积 层中显示 出来。小说艺术结 构 中,有非常确定 明晰的时间断限,它反映的是1975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样一个 特定的时代。小说在展开 它的生活故事的巨流 的时候,不时以一种“历史 书记官”(巴尔扎克语)的笔触,对那 些标示历史进程的重 大历史事件,作编 年史式的记 录和勾勒,以提示 他的生活故事与真 实

8、的历 史背景的内在联系。迫求历史背景的确定明晰,是 这部小说艺术结构的一个突 出特征。有的人认为这是小 说失之太实太细的冗笔,我不这样看。诚 然,和小说在描 绘主要人物的命运、心灵世界 的时候那些充满激情和光 采的篇章相比,这些对 人所共知的历史大事及其在 双水村内外的 反响作 朴素记录的文字,显得平淡和游离,但是,对于加强小说 的、历史感 和宏阔的气势来 说,这种 史 笔却是必要的。如果不对路遥在长篇小说的艺 术追求方面的抱负有一点了解,就很难理解路遥 这些被认为凝滞于史实的史笔直录。事实上,路遥并没有使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凝滞或受限于史实上,他的那些编年史式的记录,除了起着真 实地再现当时的

9、历史氛 围和群众情绪之外,主要是为了点出发生在双水村的生活故事与发生在全中国的历史 演进之_间或隐或显 的联 系。而这,是 完全 服务于 他对现实主义的长篇 小说艺术的自觉追求的。路遥为 创作平 凡的世 界作了浩繁艰苦的准备。从1982年到19 85年,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准备 期多再加上从19 8 5年秋天到1986年夏天的两年写作期,这部长篇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路遥谢绝了所有笔会的邀请,避开了人生的小说和 电影所 带来的声名的喧闹,蛰居在黄土地的一个 角落里,潜心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他 阅读了近 百部 中外长篇小说名著,逐天 翻阅了他所要描 绘的那个历史 时期的主要报纸,经

10、过比较、选择、确定了现实主义地描绘 时代画卷的写法。这些年来 文坛上 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变化,既刺激了他进行 创新竞赛的活力,也坚定了他 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美学理 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 法的决心。走 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作 家走向成熟的表现。路遥 说:“经过反 复比较、思考,我觉得还是恩格 斯所概括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 实 主 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适合我的气质,比较能 发 挥我 的所长。”这样一种 自觉的艺术追求,当 然会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中,也决定了作家对历史 背景的具体明晰性的追求。有各种各样的长篇 小说。在 中外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这两大艺术流派,在长篇小

11、说的领域里,各有 辉煌的建树。托 尔斯泰的战一-国夜藉丽通表衣平兀丽面界沁的讨论会上的发言记录,未经本人核对。一17一争与和平与雨果的彼悲惨世界、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吴承恩的西游记,呈现出不同的艺术 风貌,然而都是 雄视千古的艺术奇峰。不过,就长篇小说这种 艺 术样式的性质和功能而言,它 在概括一个历史 时代的过程和特征方面,在容 纳复杂 多样、波澜壮 阔的社会生 活方面,在塑造众多的典型人物方 面,有着 别的艺术样式所役有的优 势。从文学史的发 展看,长篇小说这种地负海 涵的概括历史时代 的功能,在托 尔斯泰和曹雪芹手里,可以说发 挥到了极致。他们那种现 实主义艺术大师的 魄力和腕力,可以说至今

12、还是 没有 人能 够超越。路 遥的平凡的世界,显然是想追随托尔斯泰和曹雪芹的那种十分成熟的现实 主 义长篇小说的写法。这是一条现今长篇创作 中少有间津者的艰 难的道 路。也许路遥的尝试 离那种成熟的艺术境界还很远,但是,这些 尝试毕竟 给我们带来了提高长篇小说艺术水准的希望。这 不是小打小闹小聪 明,而是不避烦 难、险阻的有 力的攀登,因此也就 更应该得到赞赏。那么,平 凡的世界所反 映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具有 什么样的特征呢?作家在反 映这个历 史时代的面貌时,提出了怎样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命运和走向的问题呢?他摸到了怎样的历史脉搏呢?这些 问题,我觉 得决定着小 说艺术结构的内在的东西。从19

13、7 5年 到197 8年,这是 一个历史 即将发生重大转折而又尚未发生这种转折的特 别痛苦的时期。发展 到1975年,它 的灾难性的后果已经充分 地表现 出来了。中国广大农村那 种普遍的贫困甚至 饥懂,已经是 一个 谁也无法回避的严 峻的事实。勤劳而正直、能干的孙玉厚一家每况愈下 的处境,狂 热而激进的农村“革命家”孙玉亭的 鹑衣白结、破鞋烂袜的尴尬相,田福军在讨论孙小 安实行土 地承包责任制的大胆设想时向县委常委 们列举的反映农业生产萎缩、破产的一系列数字,不是已经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 到抽象地指明了这一严峻的事实了吗?但是,这又是 一个酝酿着变 革、躁 动着 希望的历史时期。“四人 帮”罪

14、恶统治的覆灭,已经为历史即将发生的真正转 折准备了政治条件。但是,新的生产力、新的经济形 态、新的社会观念,还痛苦地在积年 形 成的极 左的栓桔下痉挛着。这个历史 时代的特殊的悲剧色彩,就表现在已经进入了新 时期的人们,还在按照在极左的思潮和做法占支配地位的年代 里形成的那些观念虔诚地、甚至狂热地行事。在 双 水村普通农民的情绪中,已经具备了一切迎接改 革、呼应 改革的因素,甚至田福堂也不敢轻易 触犯 这种情绪了;但是,田福堂为了表现自己能够“大千快上”而 策划的炸山造田计划,仍 然排除一切 阻力被 全体村民实行着。这种历史列车沿着旧轨所作的惯性滑行,仍然是 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里最具有典型意义

15、的社会现象。路遥 深沉而又准 确地把握住了他反映的这个历史 时代的真实内容,以雄辩的艺 术画面,提出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历史课题。小说结尾时,虽然孙小安的承包方 案被禁止了。但是,改 革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 楼”之势了。在 对这一历史时代的带悲剧性的“革命”进行反映的时候,路遥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那些“革命”所制造 出来的历史的讽刺画进 行描绘的时候,所使用的却是最少漫画化的严谨的现实主义方法。从冯世 宽、徐治功到田福堂、孙玉亭,所有 这些“革命”的推行者,他们都有着出于 自己的 利害算计 和狂热 幻想 的坚决行动,也有 着受整个时代潮流制 约的虔诚 动机。他们以及 在他们带领下卷入“革命”热潮并

16、尝味着“革命”苦 果的成千成万普通人,实际上都是 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的承 担者,即对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困难和应 具备的物质 条件认 识不 足而导致的灾难性蛮干的受 害者。列 宁曾经指 出,由于俄国原来是“欧 洲一个最落后 的国家”,所以“与各 先 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 始伟大的无产 阶 级革 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它 继续到获 得最后胜利,即完全建 成社 会主义社会,就比较 困难了。”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资本主义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中国的情况当然就更是 这样。中国必须 走社会主义据何其芳托尔 斯泰的作 品仍然活着一文 的意见。列宁全 集第2 9卷第2”页。一18一的道路,这是全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发 展所决定了的方 向;但是中国是 一个发展 中的国家,它还处在社会主义社 会的初 级阶段,象双水村这样贫困、落后的农村,正是中国社 会结构 中带有相当普遍性的一幅 缩图。社会主义要从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就不 能不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善于使用各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