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1248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本章结构本章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开始,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教学内容从本章开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理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化认识

2、教学目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过 程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背 景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意义4深化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的认识重点与难点讨论题:说说你心目当中的 社会主义?在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能参照的只有苏联这个“老大哥”的模式。 什么是苏联模式?教学导入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毛泽东初步探索邓小平确立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开拓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按计划自觉组织和调节生产按需分配消灭阶级对立和差别,国家消亡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

3、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高度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新人1、马克思关于未来新社会的设想2、苏联的探索列宁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 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代: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 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 板。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 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 缓缓升起。

4、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 占陆地面积由:247.5; 人口由:16亿12.7亿; 共产党由:180130家;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值得深思的问题: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共同受穷?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从苏东剧变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与认识是何等重要。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5、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的理论成果1. 1. 毛泽东提出的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 ”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 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 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2.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苏联模式的教训 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 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 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 己的道路1956年4月,在经过大 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

6、泽 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 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 大关系。 视 频 播 放论十大关系与探索走自己的路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 一系 列新的思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手稿1957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 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 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 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 现代农业的思想。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

7、社会主 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对党的八大路 线的继续发展。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因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 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 一系列重要观点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视 频 播 放大 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视 频 播 放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 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比较

8、正确的思想观点: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 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 略构想;我国永远不称霸。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视 频 播 放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 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第二节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

9、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作“资本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10、本质。”视 频 播 放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传统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传统社会主义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加按劳分配的理论,认为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最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归结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在我国不仅已经成为一种理论范式,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或社会理念。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 达 到共 同 富 裕图示: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为什么没有包括 “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内容呢 ? 提问: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

11、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 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南街村幼儿园 讨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包括内容之一为:消灭剥削。而当前我国在某些领域允许存在剥削,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 视 频 播 放邓小平会见华莱士谈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 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12、 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 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 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基础。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 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 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 这个建设社会主

13、义的根本 目标上。 2. 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南街村的东方红广场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 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 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 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 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 解放生产力的。”1.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 产力视 频 播 放毛泽东谈发展的重要性 2.邓小平强调发展社会生

14、产力的重要性“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 ,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 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 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 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 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 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15、,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 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水平。”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 化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 性的战略价值。 200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世界经济的15%的增长是由中国带来的。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是由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地位所决定的,是 对执政规律认识的 深化,也是党实现 对所承担的历史责 任的需要。党所肩负的任务: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16、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 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党所处的地位:夺取政权执掌政权革命求解放建设谋幸福党所处的环境:封闭开 放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实 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发展问题既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 核心问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否发展起来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华 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十五大:“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 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 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 民的普遍要求。”十六大:“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 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 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 展,坚持党的先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