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2484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语文复习资料最终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题:1、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要点提示:思想内容:(1)周民族史诗。(2)祭祀诗。( 3)宴饮诗。( 4)政治诗。( 5)战争诗、徭役诗。(6)爱情婚姻诗。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 (3)重章叠唱。( 4)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2、论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见教材。3、老子的思想观点?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要点提示:老子的思想观点:(1)主张无知无欲,反对欲望、 机巧和奸诈。 (2)柔弱胜刚强。(3)思想核心是 “道” 。(4)主张无为而治,并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图画。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主张“绝仁弃义” 。(5)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地揭示

2、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见教材。4、史记的文学成就?见教材。5、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从广义来说它包括整个魏晋时期士大夫的精神风貌、艺术创作、 文化心理结构及人生态度等等。狭义上说它实际就是对魏晋名士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风尚的一种总括。他们标示个性,不守礼法,放浪形骸,否定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是服药、饮酒、清淡、率性、尚美、放情山水、雅量等。魏晋文学虽然没有其他时代的文学那样辉煌灿烂,但用鲁迅的话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这种异彩,构成了魏晋文学独特的时代风格与审美表现,苏轼评之为“自得、超然、高风绝尘”,这些都跟魏晋风度有关系

3、,与时代的整体精神分不开。从文体上说, 他们敢于写作在在正统看来“俳谐倡乐” 的五言诗与乐府诗,开启了五言诗和乐府创作的新潮流。从文学风格上说,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认为写文章要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气质和个性,要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文学创作上说,建安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多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和雄心,但生活在动乱的年代,理想难于实现, 往往显得慷慨悲凉。 西晋时期的张华、陆机等, 则在文中清谈玄理。正始诗人生活在社会的动乱年代, 又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们在诗歌中表现的是对现实、对传统的消极反抗。东晋陶渊明崇尚自然,向往自然,诗歌所表现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6、李白诗歌艺术特点?要点提示:

4、(1)超人的豪气和向外喷泻的激情。(2)宏阔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3)独特的意象。 (4)语言清新自然。7、杜甫诗歌艺术特点?要点提示:(1)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2)杜甫的诗歌各种体裁无不兼能。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律诗。(3)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4)风格多样,最主要的是“沉郁顿挫”。8、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见教材。9、苏轼词的艺术特点?要点提示:首先,苏轼打破婉约词独霸天下的格局,开拓了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其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以诗为词” 。第三,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凡是诗中能够表现的题材、情感,词中也都能够表现。第四,不拘音律,冲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使词逐渐成

5、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10、唐宋八大家文学主张?他们古文的基本特点?见教材。11、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什么?见教材。12、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什么?见教材。13、新诗之美的表现方式?要点提示:(1)格律化、散文化(2)意象化( 3)远取譬二、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 所搜集的诗歌, 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 湖北、 山西、 陕西、山东等地, 各地民情风俗不同,声音语调也不尽相同,作者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因此,诗经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多种多样。(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 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经

6、中的优秀作品,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感情,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唱出了诗人的心声。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如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如实写出了兵役制度,徭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则描绘出一副农村晚景图,更衬托出妻子对丈夫的盼望之情。“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则真实再现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无限牵挂思念之情,深刻地写出了她内心的无限惆怅与痛苦。诗经由于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二)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始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更多的

7、形象化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截了当的铺陈叙事, 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的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如七月有 这首诗,诗人按季节与物候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叙述奴隶们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 事事铺陈, 整体而全面的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首诗就是用单纯的赋的手法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比就是比喻与比拟。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硕鼠中把奴隶主剥削者比喻为贪得无厌的大老鼠,用大老鼠的盗粮自肥、坐享其成来比喻寄生阶级,既生动贴切,又揭露本质,还呈现出形象的丑恶。比的这种表现手法,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8、兴就是托物起兴,它虽然只是个起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其巧妙的作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象征,寓意,烘托气氛,和谐押韵。如关睢一首诗,以雌雄鸠鸟成双成对、相依相恋、相鸣相叫而引起诗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诗经 中还用了许多的重言,双声, 叠韵等词语, 大大增强了音节的和谐与修辞的效果。如芣苡中描写采桑女子摘野菜时的动作,就有“采”“有” “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 极其细致地写出了采桑女先拾,后捋, 再装而归的劳动过程,生动的描绘出采桑女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如“苍苍”“悠哉悠哉”的叠字, “参差”“窈窕”的双声叠韵词,读起来使诗歌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诗经 中的语言具有顽强的

9、生命力,有好多词语不经翻译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泾渭分明” “万寿无疆”“兢兢业业”“不可救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这些词语我们今天可以直接运用到我们的文章中,使文章多一份色彩,多一份亮丽。(四)复迭的章法,四言句式及押韵的作用复迭是诗三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章法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它的好处在于好记,传习,唱和。如蒹葭一首诗第一节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在第二和第三节中,只把第一节中的“苍苍”改为“凄凄”“采采”,改“为霜”为“未晞”“未已” 改“央” 为“坻” “沚” ,这些重章迭句使这首情歌柔情似水,境界漂渺, 曲折迷离,令人遐思。这种章法既加深印象,又渲染气氛,

10、深化诗的主题。诗经的基本格式为四言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帮助主题深化,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硕人这首诗全诗共十句,每句四个字,形成诗的格式的整体美,刻画出一对恋人期期艾艾,相依不舍的情态。诗经中还有一些诗以四言为主,长短句结合,形成诗的格式的错落美。诗经的大部分诗篇,音韵和谐自然,在没有韵书的2500 年前,诗人能够顺口成韵,浑然天成,实在难能可贵。2、论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 “仁爱”思想: “仁”最核心的解释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 ,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孔子把最高的道德理想追求,化为实实在在的为仁行动,使受教育者在追求“仁”的道德理想中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

11、。二、思想品德修养:孔子认为要成为仁人,君子。提出要塑造君子人格,这种人格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修身准则,也是中国历史上激励志士仁人追求自我完善的光辉典范。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不能克制自己,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客观的 “道 “;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 “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 “求诸已 “,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三、教育思想: 孔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作为安邦治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文教来感化百姓。在教育对象上提出“有教无类”,即教育的一视同仁,平等原则。在教育内

12、容上,始终把道德的修养放在首位。在教育的方法上注意“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 “赐也达” 、 “求也艺”( 雍也) ,重视启发式教育,认为“教学相长”。四、礼乐思想: 孔子认为, 应该用礼作为行为规范的立足点,用乐完成人格修养和社会之治。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看来,礼追求的是秩序,乐追求的是和谐。为达到“仁”这一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对各种不符合礼义的

13、言行做到不听不看不说不做,时时处处严格礼义行事。五、天命思想:天命观是关于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天,有时指自然地天,有时指宇宙万事万物的主宰。命,有寿命、生命、辞令、使命、命令、命运等意思。孔子承认天命,但不怨天尤人, 不听天由命, 始终保持积极用世的心态,“知不可为而为之” 。对于鬼神,他则“敬而远之” 。六、中庸思想:中,是折中、调和,无过五不及,不偏不倚;庸,是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顺其自然)而不变。把日常生活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中庸思想的核心是中正,就是做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之道不是折衷主义,他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对于貌似中庸的人,孔子认为是“德之贼”。在处理各种矛盾

14、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承认矛盾和差异,强调各种矛盾和谐共处。在人际关系上,强调适可而止,不可则止,不自取其辱。中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孔子自称“无可无不可”,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3、老子的思想观点,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老子的主张和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

15、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在修身方面, 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主要著作道德经 ,也直接叫做老子 。“老子一个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康。他所期望的是:人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利不干涉人民的生活; 消除战争的祸害;扬弃奢侈的生活,在上者引导人民返回到真诚朴质的生活形态与心境。 ”这里面的“道”指的是天地之道,是宇宙与自然存在发展的根本法则。与儒家相比,道学更注重人的自然性,强调无为,“无为”就是不苛求,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

16、不要做不合天道的事,无为的人不会什么都做不成,而是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基本观点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 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前者提出了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 、 “弱” 、 “柔”、 “心斋”、 “坐忘”、 “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