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10803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 20182018 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人体接触火线都会发生触电事故B. 低于 36 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C. 测电笔可用于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D. 使用三角插头是为防止触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答案】BD【解析】分析:(1)不高于 36V 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测电笔的作用是辨别火线和零线;(4)三孔插座的第三个孔接地线,三脚插头的第三个脚接用电器金属外壳。解

2、答:A、人体接触火线,只要不形成通路,就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 A 错误;B、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 36V 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故 B 正确;C、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不能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 C 错误;D、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为了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故 D 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2. 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 ,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是光沿直线传播

3、形成的影子 D. “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答案】A【解析】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2解答: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水中倒影”与岸上景物是等大的,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018 年 2 月 22 日,在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

4、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 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C. 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D. 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减小接触面积;(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3)要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

5、,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错误;B、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故 B 正确;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与运动员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 C 错误;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对冰面有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力学综合题。4. 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 0.5 牛) 。下列说法正确的

6、是( )3A. 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B. 图乙,在 AB 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C. 图丙,弹簧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D. 图丁,用弹簧测力计在 c 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于 3 牛【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之前首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2)原来杠杆平衡,是因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现在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就要看现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据此分析得出结论;(3)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测力计拉力;当拉力 F 向右倾斜时,

7、保持 B 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4)图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解答:A、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 A 错误;B、设一个钩码重为 G,一格的长度为 L,原来:,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的右端下沉,故 B 错误;C、图中弹簧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此时拉力 F 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

8、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 C 正确;D、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解得测力计的示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 ,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 3N,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实验,考查了杠杆的调平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利用平衡条件公式时,4要注意分析力和对应的力臂。二、填空题二、填空题5. 小科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为能快速利用小磁针判断:钢针是否有磁性,若有磁性则磁极如何分布,小科画出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答案】相互排斥;

9、钢针没有磁性【解析】分析:(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物体相互排斥一定是同名磁极,若相互吸引可能是异名磁极也可能没有磁性。(2)磁铁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故答案为:(1)相互排斥;(2)钢针没有磁性。【点睛】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的性质等知识,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目。6.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人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重力(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10、等于 (2). 不变【解析】分析:(1)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2)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水和茶叶的总重力。5解答:(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等于重力;(2)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水和茶叶的总重力,所以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答案为:(1)等于;(2)不变。【点睛】此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难度不大,关键是解答中把杯子、茶叶和水看做一个整体。7.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流靖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 1A” ,电源电压 3 伏

11、恒定不变。在 AB 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 R,称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 2 伏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控制 AB 间电压 2 伏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AB 间允许接入电阻 R 的取值范围是_欧。【答案】 (1).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3.33100【解析】分析:(1)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电路中电流最大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都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定值电阻的最小值;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

12、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 50,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定值电阻阻值也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算出定值电阻的最大值。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都为,故可以得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6故答案为:(1)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3.33100。【点睛】本题考查了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和定值电阻的取值范围,其中定值电阻的取值范围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难题。8. 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

13、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 h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s 后停下来。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 h1=h3h2,mA=mBmC。(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_相同;(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_表示;(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_进行比较;(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下表: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 20%与超速 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_。【答案】 (1). 速度 (2). 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s (3). 甲、丙 (4). 超速

14、 20%【解析】分析:(1)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来控制小球滚下的速度;(2)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来表示;(3)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超载带来的危害;(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解答:(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2)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实验中超7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表示;(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需要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图中甲丙符合要求;(4)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

15、能影响更大,当超速 20%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故答案为:(1)速度;(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3)甲、丙;(3)超速 20%。【点睛】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从图中现象发现质量、速度的不同是此题的关键。9. 小科想知道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 6 伏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 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_;(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小科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是_,由此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瓦;(4)小科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了各次实验的灯丝电阻,分析后认为,闭合开关前灯丝的阻值小于 5 欧姆,小科的理由是_。【答案】 (1). (2). 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或电压表示数为6 伏,电流表示数为 0) (3). 1.14 (4). 灯泡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中很暗时灯丝电阻为 5 欧,没有通电时,温度更低,所以电阻会更小8【解析】分析:(1)开关与小灯泡右接线柱相连;(2)通过小灯泡不亮,小灯泡断路,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3)小灯泡的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