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

上传人:w****y 文档编号:4711056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8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九专题(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家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专家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目 录专题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1专题二: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8专题三:落实课程目标生物学概念教学.18专题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26专题五:有效运用“讲授演示”教学策略落实课程目标.35专题六:必修模块教学分子与细胞.46专题七:必修模块教学遗传与进化.54专题八:必修模块教学稳态与环境.65专题九:选修模块教学生物技术实践.711专题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专题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主持专家:宋立、王健嘉宾专家:刘恩山专题立意:专题立意:教育评价是许多生物学教师

2、非常关注的话题。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理念,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科书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也应该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有关评价理念、评价形式、评价策略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解决问题:解决问题:1.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评价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2.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有哪些?3.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4.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验操作评价和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第 1 学时学时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1:课程理念的变化将

3、使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课程理念的变化将使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课程理念共有 4 条:第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第二,面向全体学生;第三倡导探究性学习;第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课程理念的变化,可以导致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2评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2:教学评价应该从备课时就已开始:教学评价应该从备课时就已开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重心也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说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这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经验等

4、做出评价。从而,找到教学的起点,确定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 ppt,展示北京 50 中学侯海波老师主讲的微生物的类群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微生物的个体大多较小,很难用肉眼观察其形态结构,特别是城市中的学生很少对微生物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微生物中的细菌、病毒结构有一定了解。微生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本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微生物的世界,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这一环节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因此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评价理念发生

5、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应该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实际上评价从备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是教师需要注重和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可以为教师了解学生已知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和学习经验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为教学提供帮助和支持。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3: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策略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策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刚才谈到了在课前备课时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评价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评价策略。下面我们谈一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评价策略。下面我们来观看广东东莞高级中学曹英姿主讲的细胞

6、的吸水与失水的课,我们选取了其中 3 个教学片段,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师是如何运用多种评价策略进行教学的。(1)激励性评价策略)激励性评价策略3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一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正面引导,及时鼓励。表现出两个评价亮点。在第一组学生向全班汇报了实验方案、实验实施的过程和观察的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同学们看他们观察得多仔细,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同时也引导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评价的导向作用。在第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和汇报结束后,全班同学都爆以热烈的掌声。上台前的掌声给了第一小组的同学以自信、以鼓励;结束时掌声是对第一小组的同学试验的肯定

7、和赞扬,从同学的掌声中第一小组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当然,鼓励的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非要用掌声,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激励学生,这需要老师们的创造。(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在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二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出,评价的亮点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互评上,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当第 2 小组的同学汇报完毕时,全班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紧接着说:“第 2 小组的同学讲得很精彩, (精彩在那?)他们阐述了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思路。 ”教师的后半句评价,点评得非常到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第 2 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有的学生赞同第 2 小组的

8、意见,并说明赞同的理由。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一段视频中,我们又看到了更加丰富的激励性评价。还看到了学生互评中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正是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审美意识等综合能力悄然提升。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观看了曹老师的第三段教学视频后,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策略。当教师展示了正常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现象后,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做自我评价、做自我反思。有的同学失败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有的同学成功,4分析原因。正是在学生自我

9、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多思善想,学中生疑,疑而有思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自省地不断修正不足,努力发展自己。从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是在真实的教学中,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的融为一体。(4)延时评价策略)延时评价策略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种评价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评价策略延时评价。接下来再讨论一下这种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请大家先观看一段教学视频,是由北京市汇文中学庞玥老师主讲的育种一课中的教学片段。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不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往后拖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

10、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再给以其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课例中, 教师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培育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矮秆抗病) ,有的同学提出自交、有的同学提出测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并没有立即给予评价,只是先提出小麦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更便捷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和分析欲望。继续推进课程。请继续观看课堂教学片段(时间)北京市汇文中学庞玥主讲的育种教学案例在师生共同分析了连续自交过程中纯合子的比例变化之后,此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两种方法。恰当运用延时评价策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更有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11、力,同时给学生思考、领悟知识增添了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落实课程目标。【小结小结】刚才观看了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课程中贯穿着不同方式的评价策略。下面做一简要总结。第一,整个课堂中从备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时段都贯穿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评价环节。评价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的。5第二,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涉及时,一定要把评价设计在其中。这对于教学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第三,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师生共同发展的方面,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既有教师的评价,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同时,也看到了同学的互评,学生就是评价的主体。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发扬学生

12、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的精神也包括评价在内。从评价的主体上看,反应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包括教师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评。第四,评价的内容既有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评价,又有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能力的评价,科学态度和情感方面的评价。第五,评价的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性评价。从最根本上来讲,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因此激励是评价最重要的功能。无论是鼓掌,还是教师的评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赏。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反映出评价的激励、赞赏、补充、质疑等多种功能。对于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参与相应的

13、教学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是否能够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向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和得到发展。第第 2 学时学时(5)概念图评价策略)概念图评价策略在上一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的策略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其他的几种常用的评价策略。除了以上常用的评价策略之外,教师还经常运用其他的评价策略,例如概念图策略。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概念图。从 ppt 中的概念图可以看出,概念图是一种图解,能够形象地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的含义及其逻辑关系。它是由概念和连线所组成的。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概念图有以下几个特征:a层级性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来呈现的b包含交叉连接6c包含许多具

14、体事例,有助于解释特定概念的意义。d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利用概念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编制各种各样的题型,例如选择题、简答题等。请老师们观看 ppt,第一个是崇文区 07 年的高考模拟题,针对“免疫”设计了一个选择题。由

15、于有关免疫的概念和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把这些概念用概念图的形式来表示,设计四个不同的选项。对于简答题,同样也可以运用概念图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个例题就是有关物质代谢和物质之间关系的简答题,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小结小结】刚才介绍了概念图的概念、要素和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运用概念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概念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中谈到“生物学的核心的、基本的概念是构成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概念图用于评价和总结都是非常实用的。从科学的本质来讲,科学就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界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和概念的系列。科学还是一个过程,科学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对于概念和过程来讲,概念图正好可以包括这两个组成部分。因此,概念图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把相关的概念系列化、网络化。反过来,它还可以用于评价过程,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