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103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300 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一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隋朝2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3唐玄宗和唐太宗是唐朝时两位很有作为的统治者。他们的相同点有 ( )重用人才 重视吏治 注重发展生产 注重节俭A. B. C. D.4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

2、明的统治时期,史称“_”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5唐朝文化灿烂辉煌,名家辈出。下列文化名人,分类错误的是 ( )A李白、杜甫 B颜真卿、白居易C阎立本、吴道子 D欧阳询、颜真卿6唐朝时期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由此最能体现出唐朝时期的 ( )A统一国家发展 B繁荣与开放C民族政权林立 D民族大交融7班里准备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和佛学情况,他们最适合参考的书籍是 ( )A 史记 B 唐诗三百首 C 大唐西域记 D 水经8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既对外传播先进文化,又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

3、明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 (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A B C D9安史之乱期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2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朝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 D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10五代是指 907 年唐朝灭亡后后依次更迭的五个政权,它们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11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为此,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 )A给予主要文官武将更大的权力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

4、官 D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12史称四夏的政权是由历史上的党项族所建,关于党项族及其政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党项族已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B11 世纪前期,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西安C元吴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D西夏政权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并创制了西夏文字13关于辽与北宋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宋真宗晚期,北宋与辽互通使节,保持友好关系B宋太祖晚期,北宋一举灭辽C “澶渊之盟”以后的很长时间,辽宋之间征战不断D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与北宋王朝的冲突加剧14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辽宋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曾受辽的控制和压迫B

5、11 世纪末,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C女真建立政权后,曾与北宋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D1115 年,女真政权被辽所灭15 “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说的是( )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B秦朝时,苏杭的水果能满足天下人的需要C汉朝时,江南水果丰产景象D,唐朝初年,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水稻产量巨大16在两宋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工业已经开始萌芽B南宋制造的海船,已配备指南针- 3 -C江西景德镇在北宋时期已经兴起了制瓷业D嘛朝的海外贸易已经远达非洲东海岸17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恩汗” ,他的主要功绩是( )A设立远洋海军 B统一蒙古,建立

6、蒙古政权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发兵西征18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19关于元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B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C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小的D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20关于科举制度的创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员选拔上,科举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B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C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D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约 1300 年二、非选

7、择题(共 30 分)21.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注:指水上粮食运输) ,仰此一渠。 ”材科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 20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材料一中的“一渠”是指什么?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以哪两座城市为南北起止点?(2 分)(2)你从材料一中“此河 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分)(3)依据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

8、,谈谈你的认识。 (2 分)22.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唐大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 4 -材料二:唐大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2 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2 分)(3)唐太宗以上述思想治国,使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2 分)2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

9、题。【唐朝缔结友谊桥梁】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 657 部,经过 19 年的努力,共翻译出 75 部 1 335 卷,约 1 300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材料三:如图 1 所示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玄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2 分)(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2 分)(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当代再创和谐外交】材料四:如图 2 所示。2015 年 5 月 23 日

10、,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 ”指明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着力点,向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明确信息,彰显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负责任的态度。- 5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3 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一一魏泰东轩笔录请回答:(1)从材料一

11、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2 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 分)(3)识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2 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2 分)- 6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期期中素质测试题学年度下期期中素质测试题七年级历史答案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 0 分)1. D 2. C 3. C 4. A 5. B 6. B 7. C 8. B 9. D 10. C 11. A12. B 13.D 14. D 15.

12、A 16.A 17. B 18. D 19. C 20.A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3 0 分)2121 (1)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南:余杭; 北:涿郡。(2)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3)大运河是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开通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言之有理即可)2222 (1)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他的认识是吸取了隋亡的教训。(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体现唐太宗知人善用,重视纳谏的思想。(3)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23.23.(1)印

13、度;大唐西域记 (2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 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答出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24 (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4)重文轻武的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