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10662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逊韬略撮要_孔令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挥各人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成吉思汗的惯用战法之一是多路出击,集中围歼。每当出征,池总是放心 地让部将各自统领一路,单独去完成攻取某一战略目标的任务。这样做,既说明成吉思汗对部将的高度信任,又说明他善于让部将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如攻金时,为了配合围攻中都之战,他命木华黎率军远征辽东,进攻北京(今内蒙宁城西)和兴中府(今辽宁朝阳)等地,取得了辉煌战绩。12 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时,恳切地对木华黎说:“太行之北,联 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他把继续攻金 的指挥大权托付给木华黎,还特意赐给九游大旗类似封建帝王的尚方宝剑,并告谕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联亲临也。”后来的事实证明,木华

2、黎完全胜任此职,在五年时间内就攻取了今河北、山西、山东及陕西大启 体地区,军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下,威震中原。每当部将在作战中受挫时,成吉巴汗能帮助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不以惩罚从事12 2 2年,正当成吉思汗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时,部将失吉忽秃忽率部在追击花刻子漠国王札 兰丁的作战中.因指挥失误 而降败成吉思汗闻讯,忧而不露声色地对诸将说:“失吉忽秃忽素能战,扭于常胜,未经挫折;今有此败,当益精细,渭阅历失!”(,。史i予文证补、第l卷 第洲口臼这样.既指出失吉忽秃忽 的失败原因.又教育大家应 引以为戒。在随后的作战中,失吉忽秃忽果然 大有长进,立了战功。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是有其场史条件和);

3、年级 . : 限性的然而,正象他的战略战术忍水!对后来卜家自一 巨大影响一样,他的聚才用人之道也能给我们一些积极的启示和教益。陆逊,字伯 言,本名议,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东大族,吴主 孙权之兄孙策婿。他是三国 鼎立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也是对孙吴政权的巩固与 发展贡献最多的社租之臣。他戎马生涯四十余载,谋取荆州、大战夷陵、勇冲曹休、智脱襄阳,战功煊赫,官至承相。尤其是夷陵之战,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陆逊 知 兵善 谋、堪当大任的军事才能。陆逊韬略撮要乞、动陆逊2 1岁初仕幕 府,后任屯田都尉,并曾以右部督职带兵攻剿“山 越叛 民”(实为土著少数民族),取其精锐扩大部伍,显露出其独当一面、

4、治理一方的才干,深得孙权器重,曾与其“数访世务,纵论天卜”。似在陆逊军事活动史上第一个突出的表现则是,迫使那位神武迅捷、“威振华夏”的关羽败走麦城。公元2 1,年,孙权欲乘蜀魏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鹰兵之际,扮关羽后背,夺回战 略 要 地荆州(今湖南常德东北),控制长江险要。大将吕蒙本命至陆口(今湖北嘉鱼 西南)前线部署作战他发现关羽 在荆州预留了防范兵 力,沿亨I烽火哪戒也颇 谨严,一时难以下手,便建议孙权召他“离职养病”.率部兵 马撤回建业(吴都南京),以懈关羽戒备,再逐步酝酿战机。但吕蒙这个称疾佯撤的计划当初只是 个粗线条的构想,把它加以完善并导演成 为活剧的正是后起之秀陆逊。陆逊身为

5、部将却不泥职守,而是努力站在全局的高度寻觅契机,在思路上与吕蒙极 为.合拍,所以 被推荐为偏将军代吕蒙组织袭取荆州的行动。是时,关羽迭挫强敌,发展 顺利.襄、樊一带地方势力纷纷接受他的封号,曹操也在考虑迁都以避其锋。陆逊基于对关羽心理的正确揣度,觉得这正是使用纵骄之谋的最好时机。因为对于一个邀功甚急的人 来说,最欲摆脱两面作战的处境,一 日.顺 应 r他的这种心理,便不难造成荆州 空虚的有利态势。J .是他备名马、异锦、酒礼,并修书一封,遗使送交正在樊城指挥作战的关羽。在这封信里.陆逊以颂扬吴蜀同盟为基调,竭尽修好之辞。他称道关羽“小举大克,何巍巍”,虽晋 文城浪之师,韩信破赵之略不过如此:又

6、进 言:曹操狡猾,不会污罢1士休,“军胜弥 件”,切 莫“战捷轻 敌”;更谦称自己是浅薄书生,幸。将军 如此有威德者为邻,多得教海,不胜荣解:陆逊 的这 侨。孔令铜。护、护才 扩全盯二叮,叮,.全厅全叮立叮叮 全. 仃叮 全全叮必.众f 叮叮盯 全全全,叮, 叮,.叮 全, 叮. 盯叮叮 立全。叮全叮奋叮叮 全 叮杯、叮 、叮 九.矛吸、 .叮话,看来是卑词下礼,实际上是佯作平庸。关羽“无 复所嫌”地撤走荆州备兵,结果被陆逊钻了空子。陆逊用谋,可谓精明之至。随着战事的僵息,荆州士人名流复归故里。陆逊认为这些人的仕途出路关系着光复地区的稳定,便上琉孙权,建议采取保护措施,“普加覆载抽拔之恩”,给

7、他们以腾达之路。陆逊强调这 是争取“四海延颈”之士,建立一统天下的重要政策,孙权欣然采纳。这件事说明陆逊很有政治头脑。公元2 21年,刘备不听谏阻,执意夺回荆州,亲 率五六万大军,水陆俱进,出巫峡东征。孙权委陆逊 为大都督,鹰五万众西上拒敌。陆逊踏勘战场之后,认为地利不在己方,加上蜀军以雪耻相号召,刘备亲征,士气可沽,兵力也占着优势,硬拚决非上策;更鉴于此番行动带有决战性质,与其没有把握地率然迎 击,不如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他耐心说服了那些急功近利、反复请续的将领.坚持大踏步后退,把几百里崇山峻岭让给蜀军.直至唬亭(古夷陵界,今湖北宜昌北,长江北岸)一线转入防御。在这里按兵束甲七八月之久,把蜀

8、军将士拖得疲惫不堪,转输困难,陆逊才巧借天时,发起反攻,火烧蜀军连营四十余座,获空前大捷。此役,蜀汉集团损失惨重,“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 备逃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哨然长叹:“我竟被一无名辈羞辱到这等地步,莫非天意!”其实那是什么“天意”。以上,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有的 亦称唬亭之战)。如果说谋取荆州不过是陆逊之威名初露,那么夷陵之战就是 他军事造诣达到了纯熟的标志。陆逊制定并坚持了避亢击惰、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他力排众议,坚决地实施战略退却,从而实现了双方优劣形势的转化。蜀军虽强,但翻山越岭,越超 颠簸,历半年之 久才走出峡口,锐气自难维持;随着战

9、线的延长,其后顾之忧益甚,因而为了后路的安全,不能不作分兵的部署。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在长江北 岸组织对外正面以备魏,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占了地盘就要守备,而备者多则战者寡,加之层峦迭嶂,又每每分割了队形,限制了机动和展开,这与其说是好事,不如说是背上 了包袱。相反,吴军却由此达成了 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求得所欲战场等目的。陆逊在转入防御之后,始终不为左右所动。甚至当敌人在唬 亭以南的夷道(今湖北宜昌西,长江南岸)包围孙权之侄孙恒,部将力清进兵救援时,他也没有动摇坚壁不出的决心。他说:“夷道城固粮足,孙桓颇得众心,足可 独立支持。等到决战时机成熟,夷道之围自解。”这充分反映了他在驾驭全 局、把橱关

10、节方 面相当老练。战后,孙桓称赞他说:“起先我 还埋怨你隔岸观火,今天才知道那是 明于机数!”尤其难得的是,当大家都陶醉于胜利、争先恐 后地要求乘胜席卷、捉拿刘备的时 候,他又能从三 国争雄的大战略格局中预见到危机,建议撤军,免为曹魏所乘。在这次作.表中,陆逊还有很漂亮的一着,就是对于部将的说服和节制。他手 下的将领,或是久经沙场 的老将,或为孙权的宗室亲戚,矜夸跋雇,对他这释一个“小字辈,向来不放在眼里。他受命抗敌之后,便召集他们晓以大义:“刘备天下知名,曹操尚且顾忌他几分。现在他倾国力而来,实为当面劲敌。各位受国重用,应用心寇战。我虽是一介书生.资望 不足,经验缺乏,但既受命主上,那就是我

11、有某些可取之处,能够忍辱负重。各人有各人的职守,不能不服从调遗。军令对任何人都有约束,望诸位不要滋扰。”不管那些将领是否心悦诚服,把这 些话说在前头,无疑 利于统一意志。陆逊组织了那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防御而没有出大的纸漏,说明他是 诱导有方,节制得法的。孙权后来问他为什么不报告这些 人的跋雇行为,陆逊答道:“我受恩深重,任过其才。这些人都是国家栋梁,事业中坚,我不能不学蔺相如的榜样,与他们同舟共济。”这位大度书生,负重将军,其胸怀是何等坦荡!陆逊用兵善于践墨随敌,量力乘机,从时设谋。他不泥古,不遵常.很能从实际出发进行战争决策。公 元22 8年夹石(今安徽潜山境内)之战,魏大司马 曹休中诈降

12、之计远来就范,但吴军兵力不是优势,所以陆逊采用三路突击,割 裂敌人,歼敌于运动之中。公元2 36年襄阳遇险,敌人捉了呈报军情的韩扁,虚实泄漏,情况突变,需要从被动中争取主动,陆逊便搏奕点豆,瞒天过海,并在归途突然袭掠敌城,以进攻姿态迷惑敌人,非常巧妙地 摆脱了危机。魏江夏太守逮式边境寻衅,但剔除边害涉及国家关系,不能贸然诉诸武力,陆逊就通过调查,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伪作一答应通式前来投诚的密信置于边界,使其有口难辩,不明不白地被免去职务。征讨抗征兵役 的郑阳(今江西波阳东)三郡,是对付揭竿而起的百姓,他恩威并重,争取降服,.消化义军,把动乱的因素转化成有利于朝廷的因素。总之,不论是进攻 或退却,

13、还是边境冲突,对内征讨,他都能审时度势,力求以指挥艺术和谋略的神奇力量来减少不必要牺牲,追求最佳战争效益。陆逊专主征伐,握有暴力手段,却颇重攻心和绥 靖之术。对于生存者,陆逊传令严禁虐待欺侮,甚至对有携家而来的允许住在一起相互照料;丧妻亡子者 特别给予衣食资遣返乡。这种俘虏政策,不仅对敌方的士卒百姓有感召作用,一些上 层人物也仰慕归诚。特别是他从攻剿山越开始,一直坚持收编其精锐、改造其部伍的办法,使激化的阶级 和民族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这虽然是一种比剿杀更为狡猾的统治术,但反映出他在治军方面的巨大腕力。古兵书上有所谓“能以威德眼人,智谋属敌,不假杀戳,广致投降,兼得敌之良将者,为不 世功。”(

14、( (阵记卷一赏军肋以此来品评陆逊的将道,看来不为过分。宏开 明,两者互相渗透,形成了他宽严得宜的统御风格。孙权先让他留镇武昌辅佐太子,后命其总理朝政支撑社樱,应该说是一种知人善任。陆逊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光是武力的较量,更主要 的是民心民力是否占居优势。所以,他力主省免 摇役,减轻赋税,发展农桑,保证 民力的恢复和积蓄。他曾向一些有识之士阐述 自己的观点:“国以民为本,实力决定于民,财政依赖于民。没有听说百姓殷富而国力屏弱,民生凋敝而国势鼎盛的。故国家的统治者必须时时记取得民则治,失民则乱。光让百姓为朝廷含辛茹苦效力用命,却不能给他们以温饱安乐,那么 这个国家是难以存在的。”他的这一思 想在当时

15、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当的进步性;而把战争指导建立在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_L,也反映了他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其次,他善于通观全局,把握主要 矛盾,反对因小失大,以近害远。他认 为吴国想在三足鼎立的战略态势下面求生存,图发展,必须首先经营好基本的根据地,巩固江东这一“万安之本”。由此派生出三条原则:一是“蓄力而后动”,即争取数年养育士民,丰足国用,非不得已,不 主动挑起战端;二 是集中兵力对付主要敌人,即不以意气而 乱方寸,警惕强 敌在境,防人窥隙而来;三是先定中夏,再拓封疆,即以主要精力和实力推动“大事时捷”,而反对先去干一些“万里袭取”,“欲益更损钓事情。这三条无疑是稳妥而又积极的战略防御原

16、则。再次,他能严格要求部属,即便是对孙权的宗室子弟、太 子伺臣也决不询情;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力主宽缓刑罚,为人才之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治气氛。这两方面似有矛盾,实 则是辩证统一的。治军 理政没 有严格规范,则军不能力战,国不能振兴。但用法残 苛,大家都诚惶诚恐,社租也就只好交给那些庸碌之辈了。陆逊既有军事家的威严果决,又有政治家的宽非常可惜,公 元2 . 14年,陆逊任相不到一年,竟因王储废立问题遭到孙权嫌忌,郁愤而死。兵有讽$ l l意味 的是,陆逊的成功也是依赖于孙权 的器重 和拔播。孙权让他从基层指挥员干起.兼理地方,从而使他有可能走了一条文武全才的道 路。孙权放手让他驾驭那些宗室子弟、旧部老将,从而使他锻炼r 组织 才能,具备了忍辱负重、顾 全大局的濡将之风。孙权把他放在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上却从不干扰他的决心,则更是他得以从容运筹、坚持既定方略的保证三 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人才,只有当他和识才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可能创造出奇迹。这很.J能是条通贯古今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