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的文学艺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0549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聊斋〉的文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聊斋〉的文学艺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论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故事性的故事性【作 者】陈炳熙山东昌潍师专中文系聊斋志异流传广远,历久不衰,赢得千万读者喜爱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一直被 论者所忽略,似乎强调这一个因素就意味着对这部天才杰作的贬低,其实这是一种不应有 的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影响对聊斋志异深入全面的艺术分析。这一个因素就是故事性。钱谷融先生说:“小说后来之所以会那样受人欢迎,所以会几乎人人都爱读,必有它特别 吸引人的地方在。这种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想主要恐怕就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故事性。爱 听奇闻异事,可以说是人类的共同心理。一个生动的故事远比一篇充满至理名言的圣人经 典更有吸引力。小说最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以传述奇闻异事

2、为其主要职能的。所以, 故事性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使它能拥有那么多读者的一个关键原因。 ” (注:钱谷 融:我看小说 , 艺术人真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94 页; 下 面一句引文出同书同篇第 295 页。 ) 当然,钱谷融先生也同时指出:“不以故事性见长而同样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小说作品也并 不少见” 。但聊斋志异却的的确确是以故事性见长的作品。它有众多优长使它在小说之 林中成为一株参天巨树,而故事性强则是其众多优长之一,在这方面它较其他小说巨树更 为突出,更为绚烂。它的书名就明示读者是传述奇闻异事的。而它在传述时又不像其他同 样以传述奇闻异事为主要职能的小说书(如

3、搜神记 阅微草堂笔记之类)那样,把传 述停留在仅仅是“传述”的状态中,而是显示了其他方面的优长(如情节曲折、人物生动、 描写委婉、语言隽永等) ,将这些奇闻异事升华为故事性极强的又极精彩的短篇小说。其中 也有被论者认为不符合短篇小说体制的作品,这些小说几乎叙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于是被 看作是浓缩了的长篇小说。其实短篇小说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至今也没有人能做出一个 有说服力的界定。正如意大利小说家阿莫拉维亚所说:“要给它下一个定义,也许是不 可能的;其中原因还在于,较之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具有无比丰富多样的特性。 ”这些特性 之一,就是有一些短篇小说“具有几乎是(与)长篇小说一样的人物和情节的、篇幅

4、较长 的故事” 。 (注:阿莫拉维亚: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 , 20 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下 卷,华夏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6 页。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具有几乎是与长篇小说一样的 较长故事的小说,其故事性都特别曲折跌宕,摇曳多姿,包含着无穷尽的艺术魅力。 因此可以说,在研究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时,忽略其故事性无疑是一个不应出现的缺 撼。 一故事性来自故事。故事的概念至少有三层涵义,一是指“旧事” ,即过去已经发生的事; 二是指一种文学体裁,即通常说的“讲一个故事”的那种故事;三是指小说中的事件,即 所谓故事情节。这三层涵义,分别体现在聊斋志异的不同作品中,而又以第三层为普 遍。 故事的第

5、一层涵义,即“旧事”或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是它的本义。司马迁说的“余 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就是指的这一涵义。不 但史记等史书所记都是这类“故事” ,而且在我国古代志人或志怪的笔记小说中,上自 搜神记 世说新语 ,下迄阅微草堂笔记及其流裔,也都是记这类“故事”而已, 大率世有所传,耳有所闻,据以命笔。 聊斋志异中也有这种内容的作品,如地震 李司鉴 王司马 老龙船户 盗户 折狱 太原狱 新郑讼等等都是。这些篇 从其具体内容中都可以见出是世有所传,耳有所闻或身有所历,据以命笔。如地震中 写明“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的时间地点;李司鉴中

6、写明“康熙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的时间和“时总督朱云门题参革褫究拟”的背景;折狱中 写明“时浙江费公祉令淄” ,又在“异史氏曰”中叙及“方宰淄时,松才弱冠” ,以 费公的在任和作者的身当其时证明实有其事;太原狱中写明“时吾邑孙进士柳下令临 晋” ,又于“附记”中另记孙公的其他传闻, 新郑讼中写明“长山石进士宗玉为新郑宰” , “异史氏曰”中又记了“石公为诸生时”的其他情况,都足以证明皆为纪实。也有的虽属 已经发生的事,但因辗转传播,已加进若干想像和渲染,甚至想像和渲染的比重超过了事 实,再经过作者艺术加工时的丰富升华,进入聊斋志异之后已不再是记录旧事的性质, 而是全新的小说创作了,如大力将军 林四

7、娘已大大超越了吴六奇和林四娘的其人其 事,尤其是后者,故不应再算作记“旧事”的作品。 故事的第二层涵义,即一种文学体裁。人们把那种专重叙述事件过程而又以曲折动人取胜 的虚构作品称为“故事” 。它篇幅较短,但不同于短篇小说,它必须首尾完整,一气呵成, 引人入胜,而不需要繁枝密柯,精雕细刻,展开描写。故事的第一要义是娱乐性,它必须 招人乐闻,闻而生快,但好的故事也往往寓庄于谐,含有讽喻。 聊斋志异中的骂鸭 种梨 偷桃 鸲鹆 大蝎 酒虫 雨钱 耳中人 瞳人语 泥书生 金姑夫 土地夫人等都是典型的故事。 骂鸭叙居民某偷邻翁一鸭而烹之,忽身生鸭毛,梦人 告曰:“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因诡告邻翁其鸭为某甲

8、所偷,请翁骂之以儆将来;翁不肯骂, 只好实告,翁骂后鸭毛方褪。这是继先秦寓言之后的新寓言故事, 聊斋志异虽系小说集, 但因每篇都有极强的故事性,所以收有这些故事能与全书保持谐调一致的风格。故事并非 篇篇有寓意,但骂鸭是有的。其所寓意,在“异史氏曰”中说得很清楚:“甚矣,攘 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 者,是以骂行其术者也。 ” 故事的第三层涵义,即指小说中的事件或曰“故事情节” 。毛姆说:“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 维的。 ” (注:此处及以下三处引文均出自毛姆:论小说写作 , 20 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 典上卷,第 255263 页。 )这是说,小

9、说必须有故事情节,小说家作小说,是营造和表 现一个故事;读者看小说,是了解和欣赏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越是精彩,越是能赢得读者 的喜爱。但是短篇小说中也有一些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因而也有一些小说家不看重故 事情节,甚至轻视那些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小说。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原因之一恰如毛姆所指出:“有若干聪明的作家,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好货色,也有本领 创造活生生的人物,但创造出来之后却不知道把他们怎么办才好。他们就是诌不出一个合 情合理的故事。 ”这类作家由于故事不好编,于是就写故事性不强的小说,并提倡这种不注 重故事情节的作小说法。毛姆感慨地说:“要编出一个好故事显然是不容易的,

10、但不能因 为不容易做到就瞧不起它。 ”好的短篇小说是各色各样的,当然可以有以故事情节取胜的, 也可以有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譬如契诃夫,就被毛姆称为“没有本领编造一个紧凑而生 动的故事,诸如人们可以在晚餐桌上讲得娓娓动听的那类故事,像遗产或者项链 那样”的小说家,但这不妨碍契诃夫成为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自有其 别的小说家所不具备的优势,包括他那些虽然故事性不很强,但不乏生动的人物和精彩的 细节和经典之笔。毛姆论文的可深思处,在于他帮助我们找到了那些特别赢得读者喜爱, 久读不厌的作品之所以有此社会反响的原因。莫泊桑、蒲松龄都是善于以故事性创造精品 并蔚成大观的小说巨擘,尤其是蒲松龄

11、, 聊斋志异中除开属于上述故事一二层涵义的作 品外,都是具有极强又极精彩的故事性的短篇小说,杰构如林,名篇迭出,其艺术的成功 和生命力的长久,皆系于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故事,如果忽略了其故事性特点或将此特点 置于次要地位而不论,就妨碍了对其艺术成就及特色的正确估价。 二在中外文学史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作家取材于民间流传的故事而写出不朽之作的事 例,蒲松龄就是这些大作家中的一个。从聊斋志异书中保留了那么多由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成的作品的事实中,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小说创作其实是从记录加工故事开始的。其 自志中的“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 所积益夥”云云,正是其以

12、记录故事为出发点的有力证明。巴尔扎克说:“世界上没有光 凭脑子就可以想出这样多小说来的人,单是去搜集这些故事,也得下很大的功夫才行。 ” (注:巴尔扎克古物陈列室 钢巴拉初版序言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10 页。 )蒲松龄虽有编故事的天才,但 若说那近五百个绝妙的故事都出自他的脑子,则是难以想像的事,所以他要搜集故事作为 他创作小说的素材。在我国古代,或早于蒲松龄或晚于蒲松龄,同样懂得并实行搜集故事 作素材的人不胜枚举。有一些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故事,同时出现在非止一位作者的作品 集里的事例,比比皆是,就证明他们是各自“闻则命笔”的。

13、这方面的显例是蒲松龄和王 士同时把所“闻”到的故事写进自己的小说集里,如小猎犬等,几乎尽人皆知, 无庸详论。 还有一些故事,特别是那些跨朝越代流传的故事,因流传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传播者 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即在人名、地名、情节以及详略诸方面各有异同。如聊斋志异 中毛大福的附则:“昔一收生妪自他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 狼方娩不下。妪为之用力。既产,始放之归。明日,衔鹿置其家以报之。 ”这与夷坚志 中的赵乳医显然同出一源,其略云:有乳医赵十五嫂者被人请去收生,至则入一洞, 见雌虎方娩不下,赵以术使其产下三子,乃被送归。明夜,户外有人云:“谢你救我妻, 出此一里,他虎伤一僧

14、,便袋内有金五两,可往取之。 ”黎明而往,如言得金。两则故事的 情节,除虎狼之别和后者多出一个较为复杂的结尾外,几乎无异。有趣的是, 毛大福正 篇不但故事情节与之相似,且同样也有一个类似的结尾,却又借此结尾引出一段小波折, 使故事骤增跌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精彩。其故事大意为:疡医毛大福一日行术归,道遇 一狼,吐赠布裹金饰,引至其穴,见另有一狼顶上有巨疮,为之敷药,医毕,狼送之行 到此为止,与上引二则故事无大区别,而底下展开了新的情节: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氏所认,执赴公庭。毛诉 所从来,官之不信,将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隶押入山,

15、直抵狼穴。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识之,因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 屈,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向之。狼以 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之。隶大窘。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 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官出行在道,一狼衔敝履委于路侧,未以为异, 过之,狼又衔履奔前途而置之。官命收履,狼乃去。既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业 薪者,被二狼追逐,衔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即薪,鞫之果然。盖薪 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收括,被狼衔去也。 同是以金(或金饰)谢医,在夷坚志中,医者受金之后故事也便结束,演述的不过是 一则为兽施医

16、终得厚报的异闻,仅此而已,还达不到聊斋故事的水准,只能与充当 聊斋故事附则的短什相伯仲。作为聊斋志异的正篇,还须增加其精彩,丰富其内 涵,使之具有小说的曲折和深沉。世事是复杂叵测的,反映世事的小说也必须如此。 毛大 福后半篇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内容,而作者又以卓绝的异想,赋狼以人性,表现了感恩 知报,误陷恩人于冤狱而为之奔走昭雪的美善人情,使故事陡添了俯仰感人的艺术魅力。 另外聊斋志异中的黑兽 ,与谢肇麈馀中的一则十分相似,因都极简 短,并引如下: 闻李太公敬一言:某公在沈阳,宴集山巅。俯瞰山下,有虎衔物来,以爪穴地,瘗之而去。 使人探所瘗,得死鹿。乃取鹿而虚掩其穴。少间,虎导一黑兽至,毛长数寸。虎前驱,若 邀尊客。既至穴,兽眈眈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