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0485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8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族语文2 0 0 4 年第4 期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孙 伯 君 提要 本文参考已 有的 元朝秘史和 女真译语对音汉字复原古代蒙古语、 女 真语语音的标音法,讨论宋元史籍中 女真语对音汉字的基本标音规则。汉文史籍中的 “ 胡”泛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或境外民族。乌桓、鲜卑先世被称为 “ 东胡” ,西域各族为 “ 西胡” 。这些被称为 “ 胡”的国内少数民族多数操阿尔泰语系语言, 本文把汉语与阿尔泰语系语言对音资料称为胡汉对音资料即基于此。利用文献中的表音汉字 研究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语音系统,标音规则的确立颇为复杂。首先汉语和古代蒙古语、 契丹语、女真语等属于两种语音系统迥异的语言,文献

2、中用汉字为这些语言标音存在着有些 音无法准确表达的问 题。 其次,汉字古代语音的复原也要利用时代相当的韵书及相关研究成 果。正如斯垂特就 元朝秘史的罗马字转写法所言: “ 这个文本的任何罗马字版本都是由两 种转写法构成的,一种是汉字转写法的音译,另一种是这个粗率的文本的音位化转写。已 经 出版的 秘史的版本,无论哪种,都遵循这个原则。 ” 与 元朝秘史相比,宋元史籍中 的女真语汉字对音材料要复杂得多, 这不仅在于这些对音材料没有像 元朝秘史那样采用 特别的方法仔细区别与汉语不同的发音,如:用汉语来母字左上角加小 “ 舌”字来表示汉语 没有的蒙古语舌尖颤音;用汉语晓母字左上角加个小 “ 中”字表

3、示汉语没有蒙古语小舌塞音 等等。 女真译语的研究也涉及对音汉字标音规则的探讨。而近代汉语与明代女真语、现代 汉语与满语的比较,也使我们对汉语与女真语、满语之间在语音系统上的大体差异有所了解。一汉语来母字与女真语的* r 和* 1根据对阿尔泰语系其他古代语言,以 及明代 女真译语和满语的考察,可以肯定宋元 时代的女真语有舌尖颤音。 金史 等史籍混用汉语来母字表示女真语的舌尖颤音和边音。 元 朝秘史表示处于词尾的舌尖颤音r 用在日 母字 “ 儿”的左上角加一小 “ 舌” 史等则用来母字 的做法又略有不同“ 里”或日母字 “ 儿”表示,这与 女真译语一般采用的办法,而 金 “ 尔、儿”表示一 r 。

4、所用来母汉字有 “ 刺” “ 辣, 、“ 腊” 、“ 来” 、“ 兰” 、“ 勒” 、“ 离” 、“ 里” 、 “ 良” 、 “ 罗” 、 “ 落” 、 “ 鲁” 、“ 卢” 、“ 禄” 、“ 懒” 、“ 列” 、“ 烈” 、 “ 邻” 、 “ 林” 、 “ 留”等。 来母汉字与女真语 r ,1 文、清獭义三郎则府、康丹、之间的对音规则,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语言比较的方法区分。李基金光平、金启棕、道尔吉等处理 女真译语对音转写时普遍 斯垂特 (C J . C . S tr e e t ) 著, 道布译 蒙古秘史的语言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处编 阿尔泰语文学论文选译 ( 续)喻世长: f o 金 史

5、 卷2 有挞不也, 金史 国 语解 : “ 答不也, 耘田 者。 ” 满语动词“ 耘籽、 拔草” 为d a b g i m b i , “ 挞” 中原音韵属 “ 家麻韵” * t 声母, 对以 汉语* t : * d o 金史卷1 4 有陀满胡土门, “ 陀 满”即 女真译语 “ 土满” , 满语t u m e n“ 万” ,对以汉语* t h e * t o 金史卷6 8 有完颜骨赦, 金史 国 语解 : “ 骨搬, 季也” , 满语g u u n a ( g u u n a n ) “ 三岁牛、 刚” , 对以 汉语* k : * g o 金 史卷 6 7 有留可,女真语义为 “ 砺石”

6、,满语为l e k e ,对以汉语* k h : * k o三部分见、晓 ( 匣)母字的标音部分见晓匣母字的标音要复杂一些,因为根据阿尔泰语系其他语言和满语的情况,古代 女真 语也应该有一套小舌音,即 清塞音* q和浊擦音* y 。 此前 清獭义三郎 则府、 道尔吉等在为 女真译语对音汉字标音时也都拟定了这套小舌音。由于宋元北方汉语系统里没有这套音道尔吉 女真译语研究中总结明 代女真语辅音系统有:双唇音b , m ;唇齿音f ;舌尖塞音t , d , s , n , r , l ; 舌 叶 音 L , g , J ; 舌 根 音 g , k , h , q ; 小 舌 塞 音 q , y ,

7、x : 半 元 音 w , y 等 。 与 清 獭 的 结 论 基 本 相同 。 李基文等在 女真译语、 金史 国 语解与满语比 较中, 早就发现 金史中 与明 代女真语以 及 清代满语f 开头相当的词语对音大部分用p h , p 声母汉字。 如 金史 保活里* b o h o l i ( 侏儒) 女真译语 弗 和罗 ( 短) 满语f o h o l o n “ 侏儒” ; 金史 蒲带* p u d a h i 女真译语 弗戒昧 ( 送) 满语f u d e h e “ 已 送” ; 金史 国 语解“ 蒲阳 温曰 幼子”, 满语为“ 费 扬武” f i y a n g g u u ; 金史 “

8、 谋克 之副” 义“ 蒲里 演” 与 满语“ 群” 义f e n i y e n , 赫哲语“ 辅助” 义 b o l a c i 相当 等。 这说明 从金代女 真语到 清代满语历史 上曾 发生 p - f - 的 演化, 从宋元史籍“ 蒲里演” 又对译为“ 拂涅” 情况看,金代女真语已 有p - f - 演化迹象, 这种演化可能最 初受圆 唇元音 u 的 影响。 由 于女 真语到明 代己 完成 p - f - 的 演化, 由 此确定女 真语 p - f - 的 规模性演化 应在元代。4 5宋 元 史 籍 中 齐 熹 橙 剪 校 音. _位, 对译* q只能兼用邻近的 舌根音见系字或晓 ( 匣

9、) 母字。按照对音规律,见母字一般用于 译写女真语* k , * g , 而晓 ( 匣) 母字用于译写* h - ,见母字的例子如 北盟录爱根* a i g e n , 义为“ 夫” , 与满语e i g e n 相当。 晓 ( 匣) 母字的 例子如女真语“ 奴仆” , 金史 对音为“ 阿 合” , 满语a h a 等。宋元史籍有混用见系与晓匣 母字或单用晓 ( 匣) 母字对译相当于满语g 一 的 女真语音节的情况。 如 金史卷2 有人名易鲁, 卷6 3 对音为葛鲁、 卷5 4 合鲁, 卷8 0 豁鲁, 此词与满语 “ 天鹅” g a r u g a r u 相应。 金史卷1 1 有完颜撒里合

10、,卷8 4 有完颜撒离喝, “ 撒 里合” 与 满语s a l i g a n 相应, 义为“ 主宰” ; 金史 卷1 1 3 有术虎只鲁欢, “ 只鲁欢” 与 满语j a l g a n 相应, 义为“ 寿命” 。 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一般把见系及晓匣母字声 母拟定为小 舌音* q 一 , 即“ 易 鲁” 拟音为* g a r u , “ 撒里合” 拟音为* s a l i g a , “ 只鲁欢” 拟音为* j i l q a n 。 对译* y 一般用汉语疑、 影母字。 如 金史.国 语解 “ 兀颜曰 朱” , “ 兀颜” 与 女真译语 “ 兀里彦” 和满语 u l g i y a n

11、相当,义为“ 猪” 。 金史 猛安 “ 千夫长” , 相当于 女真译语 “ 皿干” 和满语 m i n g g a n义 为“ 千” 。 金史 国 语解 “ 蒲阳温, 幼子” , 相当于满语f i y a n g g u u子” 。 根据 女真译 语和满语以 及 中原音韵疑母* n 大多演变为 n 和零声母来推断, 疑、影母字所表示的当是 女 真语 * g 的 弱 化 音* y , 因 此我们 把“ 兀 颜” 拟为 * u l y e n , “ 猛安” 拟为 * m u g y a n 9 “ 蒲阳 温” 拟 为* p u y a tj y u n o四精系字与女真语擦音* s蒙元时期的蒙古

12、文碑铭 张应瑞先荃碑 、 竹温台神道碑 、 云南王藏经碑 、 忻都神匠秦道碑 等在为蒙古语的汉语借词标音时, 往往用擦音s 译写汉语精系字。 如: “ 藏” s i n k , s a n k , “ 紫、 资、 集” s i , “ 赠” s i n k , “ 左” S O O T “ 总” s o n k ; 参s a m , “ 钱” s a n , “ 齐” s i , s i n , “ 青、 清” s i n k , “ 全” s o i n等等。 女真译语为 精系汉语借词标音的 情况与之类似, 汉语 “ 骡子”借到女真语变为 “ 老撒”( 女真译语 . 鸟兽门 ) ; “ 总兵

13、” ,借为女真语对音是 “ 素温必因”( 女真译语 人物门),就如同 “ 麦子”满语借为 m a i s e 。女真语舌尖前音只 有* s ,而没有 t s , t s h等,此前学者己通过分析 女真译语对音规律得出结论,这里不再赘 述。宋元史籍女真语对音汉字基本只有心母字, “ 邪”母字 “ 详”当已变读为* s 一 声母。五 关于* s i 与* h i 的拟定按照对音规律,女真语h i 用汉语韵母为一 i 的晓、匣母字与之对音是正例。 如: 金史阿 里喜* a l i h i “ 士卒之副从” 满语i l h i “ 辅助” 。而宋元史籍对音汉字中却出现了“ 鲜、思、失” 等心、书母字与

14、女真语 h i 对音的 情况。 如: 金史蒲鲜* p u s i e n 女真译语 布希“ 膝” 满语 b u h i “ 膝、去毛的鹿皮, ; 金史特思* t e s i 女真译语戒希 “ 四十” 满语 d e h i “ 四 十” ; 金史辞不失* s i b u s i “ 酒醒也” 女直译语奴勒速不哈 “ 酒醒” 满语 s u b u h a“ 酒 醒了”等。这或许是因为h i 和s i 音感相近的缘故。这类心、书母字我们参照 女真译语和 满语径转写为* h 一 音节, 即“ 蒲鲜” 拟音为* p u h i e n ; “ 特思” 拟音为* t e h i ; “ 辞不失” 拟音为*

15、 s i b u h i 等。参看亦邻真 ( 元朝秘史) 及其复原, 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 0 0 1 年, 第7 4 0页46 民族语文)2 0 0 4 年第4 期六汉语疑母字的标音 中原音韵 疑母字大部分与影云以合流, 有些小韵疑母字与娘母字混并, 如“ 啮” 、 “ 桌” 与“ 捏” 、 “ 碾” 等混并,反映当时己 经发生 尔 n i 的演化。宋元史籍对音汉字中出 现的疑母字 有“ 昂” 、 “ 吾” 、 + ) T “ 皑” 、 “ 银” 、 “ 颜” 、 “ 讹” 、 “ 牙” 、 “ 瓦” 等。由于辅音q 在阿尔泰语系 其他语言尤其在满语中一般不作为音节开头辅音出现,所以凡是疑母字在词首,根据 女真 译语以 及满语或拟为n , y 或拟为 必 声母。 如 金史银术可“ 珠也” 女真译语宁住黑 “ 珠” 满语n i c h u h e “ 珍珠” , “ 银术 可” 拟定 为 * n i n j u k o 0 金史 牙 吾 塔“ 疡 疮” 满 语y o o h e d e “ 疮 根” , “ 牙 吾 塔” 拟定 为 * y a y u t a 。 元明 戏曲“ 牙 不” 女 真 译 语 牙 步“ 走” 满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