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0453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高 20172017 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题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历 史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 。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 “中

2、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3.1986 年 4 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4.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 月,中英

3、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5.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说明当时( )2A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是大势所趋 B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具备C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 D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6.共同纲

4、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下列图片反映了现代中国外交经历的变化是( )A从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 B从和平外交到结盟外交C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 D从屈辱外交到独立外交8.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 年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下列关于 1982 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民

5、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B属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C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9.1945 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公社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10.下表是 1954 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 (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

6、2413134423比例5.10%3.41%2.29%4.55% 30.10% 13.64%7.39% 7.39% 2.27%23.86%A是由普选产生的 B有制定法律之权C具有广泛代表性 D选举依据 1954 年宪法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12.1992 年 6 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参加祖国大陆第一批科学家代表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

7、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 。他赠钟意在表达( )A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 B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C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1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

8、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1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5.“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籍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16.“叉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

9、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4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17.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18.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C具有

10、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19.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20.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 ,铸成“龙渊” “秦阿” “工布”三剑, “作铁兵,威服三军 ,天下闻之,莫敢不服” 。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水利事业发达 B青铜铸造业发达C铁器应用于军事 D铁农具普遍使用21.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

11、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2.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 人,内作使绫匠 83 人,掖庭绫匠 150 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 700 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523.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

12、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24.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据材料可知( )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25.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

13、,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26.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城市商业发展繁荣C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区域长途贩运兴盛27.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14、严格限制外商贸易28.下表是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 时间 户数(人口数) 北宋初期 北方人口 100 多万户,南方人口 230 多万户 宋元丰三年 北方人口 459 万户,南方人口 830 万户 影响上表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6A朝代长短变化B王朝力量变化C疆域面积变化 D经济格局变化29.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正德元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这一政策旨在( )A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 B维护社会等级制度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30.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15、” ,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 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