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044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制度军事制度赋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三 省 六 部 制过程构成特点作用隋文帝确立唐太宗明确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颁发政令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有分工有合作, 相互牵制监督形成完整体系, 提高效率,加强 中央统治力量相权一分为三,长官 品级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过程 时期 表现 特点及意义初步 形成确立巩固完善战国秦朝西汉隋唐韩非子思想商鞅变法确立至高无上的 皇权,建立中央地 方官制行政机构郡县与封国制并 存,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形成完整体系; 削 弱相权加强皇权关于三省六部制1.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

2、的叙述,正确的是A.隋炀帝确立,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B.三省的运行机制是:尚书中书门下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权力D.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大大加强了相权, 削弱了皇权2.唐朝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表现 A.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制约D.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加强了皇权3、关于三省六部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隋炀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和地方确立了三省 六部制.B.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执行 国家的重要政令C.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品级较低.三省下各设六部,分工 合作D.三

3、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加强了皇权,是我国 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科 举 制背景过程作用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冲破垄断扩大来源提高素质加强集权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变化: 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德.才门第族望才学中央中央地 方两者不同:途径不同:前者为自下而上的推荐,后者 为中央政府分科考试;标准不同: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德 (声望)

4、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唐 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 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加强。 关于科举制度 1.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 C.科举制形成始于隋文帝D.中国古代社会中对血缘关系起到否定的作用2.唐朝“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有时甚至“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进用”。针对这些 史料的正确认识是进士科在科举制度中最为重要 非进士者不 能担任中央高级官员 反映了庶族地主的崛起 这种现象在当时具有进

5、步意义A. B. C. D.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B.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 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形成C.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但有才 能的平民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D.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由中央分 散到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4.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产生的最直 接作用是A.扩大了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基础;B.满足了中小地主阶级参政的愿望;C.完善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统治;D.缓和了封建社会的矛盾.5.中国古代社会中对血缘关系起到否定作用的进 步制度是A.分

6、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科举制 D.士族制度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 B.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 C.政府与世家大族争权夺利的斗争;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府 兵 制基础特点过程影响均田制兵农合一、寓兵于农西魏时实行隋文帝时改革唐太宗时调整健全武则天时府兵地位下降唐玄宗前期崩溃农民国家区别府兵制 募兵制 士兵 性质 器粮 来源 兵将 关系 影响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兵农合一职业士兵士兵自备国家供给兵将分离隶属关系农民负担沉重 加强集权农民负担减轻军 阀割据四.关于府兵制和募兵制1.关于府兵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府兵制源于

7、西魏,实行军民异籍B.隋炀帝时将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民”C.唐太宗时,增加军府的数量,三分之一的军府驻 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2.关于募兵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开始实行B.服役期间免征赋役,自备武器,粮食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D.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天宝年间军阀割据 势力形成3.关于府兵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开创,其特点“兵民合一”,有利于民族 融合B.唐太宗时兵将长期在一起,形成将帅拥兵自重 的局面C.府兵制得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D.武则天时,府兵制崩溃4.关于募兵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唐高宗时

8、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B.“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产C.有利于消除胡汉分治,促进民族融合D.到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租 庸 调 制前提过程作用国家掌握一定土地,实行均田制北魏 租调制隋朝 租庸调制(庸有年龄限制)唐朝 租庸调制(庸无年龄限制)农民国家两 税 法背景内容影响封建经济发展 土地买卖兼并 均田 制无法实行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 府财政收入减少标准时间资产户税;田亩地税夏季、秋季概括西汉至唐中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演 变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北魏:实行租调制隋和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实行两税法趋 势1、税种由繁多向单一发展2、征税标准由按人

9、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土地财 产收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3、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4、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过渡五.有关租庸调制和两税法1.有关租庸调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制度始于北魏B.隋朝以庸代役开始部分实行C.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D.庸:指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 绢或布代役2、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所起的直接作用是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C.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D.维护了府兵制与均田制3.有关两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宝年间,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行B.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C.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D.改变了自战国以

10、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唯 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六、其他1、下列现象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有A.开始部分推行以物代役制度B.用高官主持科举成为定制C.贵族与官僚私自役使府兵D.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2.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实施的共同作用是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减轻对农民的剥削C.加强对农民的剥削D.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发展3.唐初统治者实施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最能体现 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B.租庸调制 科举制C.均田制 科举制 D.均田制 租庸调制4.隋朝在政治上的主要贡献有统一全国 开凿大运河 开创三省六部制 实行科举制 管辖台湾A. B. C. D.5.下列制度推行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府兵制 募兵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A. B. C. D.6.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A.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B.赋役负担相对减轻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