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02591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的生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行知的生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行知的生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陶行知的生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陶行知的生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的生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的生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的生平人人物物生生平平陶行知先生 1891 年生于徽州 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6 岁蒙馆,14 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 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 金陵大学文科。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 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 年留学美国入 伊利诺大学 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 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教育,师从 杜威。 1917 年秋回国,先后任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 中国国情,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等 教育理论

2、。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 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 要。 1921 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 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 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总会,后赴各地开 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 平民教育运动 。 1927 年 3 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 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 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 年 4 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 科科教教救救国国的思想。 1931 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 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 学校 ,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等。1932 年,他又创建了

3、 山海工学团 ,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 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5 年,在中国共产党 “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 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 1936 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 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 国难教育方案 ,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5 月,他当选为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 章乃器、 邹韬奋等联名发表 团结御侮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毛泽 东复信表示支持

4、。 7 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 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 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 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 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 “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 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 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 年参加国民参政会 ,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 中国 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9 年 7 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 的育才学校。 1941 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 1946 年 1 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 社会大学的宗旨是 “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 ”、“大学之道, 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4 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在他生命的最后 100 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 演讲 100 余次。7 月 25 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 又过深,突发 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 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 55 岁。人人物物贡贡献献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 国难当

6、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 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 抗日救亡运动 , 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 学团、育才学校和 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 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 根据地参加革命。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 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 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 做合一”三大主张。名名言言警警句句自自我我警

7、警醒醒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 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 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 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 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

8、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 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 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 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 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 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 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

9、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 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16、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教教书书育育人人1.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 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 4. 教师的职务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5.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 天下之达德 , 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

10、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 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 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 实现。 为为人人师师表表1.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 不厌的学生。 2.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 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因材材施施教教1.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 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 “因材施教”。 2

11、.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 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1.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 知道的交给学生。 2.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 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成成功功教教育育1.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 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 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启

12、启发发式式教教学学1.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 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 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 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创创新新与与实实践践1.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 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 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 不可思议。 3.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

13、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 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4.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养养成成性性教教育育1.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 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 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 实现。 2.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 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 个悲剧。 3. 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 “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 而扩大公德的效用

14、,来为集体谋利益 人人物物评评价价综综述述“捧捧着着一一颗颗心心来来,不不带带半半根根草草去去 ”,陶陶行行知知以以赤赤子子之之忱忱表表达达的的思思想想和和实实 践践,代代表表了了近近代代中中国国先先进进文文化化的的前前进进方方向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 “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 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 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 30 年如一日矢志不移, 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 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

15、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 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 民主教育之普及 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 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 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 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 古代的孔子开私学提倡 “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 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 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 “当今圣人”,就 是被毛泽东誉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的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 共代表团的挽联是: “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 ”。8 月 11 日, 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