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9923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依据:1.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 东莞市凤岗镇总体规划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 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5. 东莞市村镇规划管理规定6. 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项目概况:凤岗镇地处东莞东南端,与深圳市接壤,全镇总面积 82.5 平方公里,近 2 万名华侨分布世界 36 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著名侨乡。本项目位于凤岗镇官井头村东南端,与龙岗区规划拟建的深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毗邻,项目暂定名为奥城居住小区。奥城居住小区规划建设总用地 40.0 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97.92 万(其中计容建筑面积 84.92 万),净容积率为 2.0。拟建

2、设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高尚居住社区。三、用地现状概况:本项目位于凤岗镇最东部、官井头村东南部,规划地块东、南部与深圳龙岗区接壤,为群山环绕,北隔龙平路与官井头水库相望,西临已建工业园区。规划区内部分为有一定起伏的山丘地形,总体呈现中部、西南部高,东部、西北部低的走向。其中西部地势较平整;东部现状为水塘、较平缓的小山坡夹杂部分闲置荒地,地势较低;中部、西南部为山丘地,基本为缓坡、山体,地势较高。规划区内自然山丘园地和闲置荒地较多,闲置荒地约占规划总用地 50%,坡地杂田约占 28%,水域水塘等约占 22%,这几类自然用地构成了本项目规划区的用地现状。在本项目规划范围内除临时搭建的

3、工棚,无其它固定建筑。地块西北侧沿龙平路一带紧邻园区大道的祥龙工业区已建成部分厂区,西南侧的毅力电子有限公司已建成用地约 18 公倾高科技工业区,主要从事 DVD、VCD 、收录机、电话等电子电器产品加工,均为多层建筑;再往西龙平路沿街西段为官井头村民住宅区及嘉辉豪庭居住小区,已基本建成使用。四、总体规划与布局:(一) 、规划设计原则1. 以建设高尚社区为标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协调规划区域内相关内外部环境条件,合理配置功能布局与开发规模。2. 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力求使规划具有前瞻性与先导性。3.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与和谐发展”思想,以建设人文生态居住空间环境为目标,满足

4、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高尚社区。4. 贯彻绿色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打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独特个性的山水花园式高尚生活居住空间。5. 贯彻国际先进的社区规模开发的理念,注重完善的社区综合配套设施为先导,以提升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以达成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二) 、规划设计思路本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城市景观,为居民塑造都市中的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1. 规划理念本工程整体规划将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和道

5、路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原地形、地貌、植被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为住户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2规划结构本小区的规划结构采用“整体关联,一带多心”的空间手法, “环境优先、绿化先导”的规划原则,平面结构:顺应地形肌理,以“绿肺长廊生态谷”为贯穿整个面状庭院的主线。结合入口广场,形成一线多点的规划结构骨架。为住户提供一个城市中的乡居院落环境,成为人们“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乐土,同时让住户在充满人性化的居住中增加感性化,拉近距离,促进交流,使之更具有城市性和社会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根本。3. 竖向结构:结合地形高差,设置不同标高的庭院空间,结合庭院景观,形成立体

6、丰富的景观断面,根据不同区位的现状环境,建筑布局高低配合,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竖向景观形态。4. 建筑布局住宅:依照景观院落的布局结构充分考虑朝向通风、隔声、防噪等环境因素,体现均好原则。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在用地东北侧,独立占地,依山傍水,用地相对安静,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分别布置在 A.B.C 三块用地不同范围,用地独立安静,景观及朝向良好,满足功能要求。商业:分为集中商业和沿街铺面商业两种, 集中商业布置在小区主入口处,独立占地,考虑设计成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业 MAII 的空间形态,服务整个居住区和周边区域,有利于提高小区形象和品质, 沿

7、街铺面商业主要沿龙平公路和龙平公南路及地块西侧的规划路布置。酒店:设置在 B 地块的东北侧,北临龙平南路,成为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可以提高整个小区的品位。会所:三个会所结合景观分别布置在 A.B.C 三块用地不同地点,既考虑社区服务范围,功能用途,又各具特点,在统一和谐的前提下更体现社区服务的多样性。运动场地:相对集中布置在用地不同范围,拟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小学里设置 300 米的田径场。垃圾房:设置在用地北面辅道边,处于下风向,同时方便垃圾外运;同时相对于小区内部标高垃圾房处于地下,对小区无视觉干扰。 车行系统小区主干道围绕建筑外侧形成环道,以维护中心步行区免受车流干

8、扰,形成人车分流,将机动车的活动范围限制在组团庭院外围,道路设计贯彻“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原则,以限制区内车速、噪音,确保小区内安静及交通安全. 人行系统小区三个住宅组团分别设有人行入口,主入口设有广场以疏散人流,由小区的入口步行迈入中心区,在步行道上设置绿岛、水景及各种景观小品,避免道路过直带来的单调。在分区建设基础上提升全区规划设计品质,彼此呼应,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大型优质的居住社区。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5. 住宅布局住宅布局强调空间、体量、城市轮廓线的塑造,以点、线、面组合,强调分片区形成周边围合、

9、中心开阔的向心式整体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结合户外水面、绿化等景观环境设计,形成以片区为组团内向围合的邻里共享空间,创造具有人情味的空间丰富、亲近自然的山水人文居住环境。6. 道路系统城市干道将小区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外部交通依托城市道路,三个小区内部道路均以环状布局为主,结合局部枝状尽端,使各组团内交通自成体系,各区均布置景观步道系统,将小区出入口交通组织与小区入口对景效果营造相结合,将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水景、绿地空间与建设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小区户外空间景观。7. 绿化系统结合整体布局与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区规划,以小区中心水景为设计重点,组团绿化为依托,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

10、连接各组团绿地,增强户外空间的连续性,将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绿地、沿街绿地相结合,形成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各小区中心景观、组团空间个性化的同时,更为注重整体环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五、建筑布局:住宅布局突出识别性与认同感。1. 以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为主,少量一梯四户点式、单元组合连排式高层住宅为主要建筑形式,沿湖面适量布局低层洋房,适当简化住宅布局,通过规划布置使住宅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原则。2. 建筑形式采用简约明快的现代风格,着重建筑形态的塑造。3. 住宅单体设计,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强调大厅活动空间,全部

11、做到明厅、明厨、明厕、明卧,主卧室与客厅大部分朝南,每套住宅除设生活阳台外,大部分住宅单位布置服务阳台,并有部分空中花园户型。4. 住宅套型设计以两房两厅、三房两厅、四房两厅为主要户型,辅以适当低层大面积住宅单位。以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公私分离,居寝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居住舒适度。5. 高层住宅单位以平层为主,少量低层大户型为跃层设计。6. 住宅单体均设置步入式凸窗,局部边套户型设置角窗,以扩大室内空间和丰富临窗景观,厨房设计考虑厨柜与冰箱机位,设置整体无回风烟道系统,结合立面外观留暗藏空调机位。六、环境规划

12、:1. 总体设计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日益重视生活质量,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住宅小区户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整体质量,对于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提高居民择屋购房欲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在整体规划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塑造。首先,本规划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作为绿化环境的整体宗旨,充分融合到每一个组团环境中,继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合谐可亲、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人居环境。其次,在具体的环境规划设计处理中,结合整体规划结构布局,以三个住宅分区为基础,强调点、线面的多样空间形式组合,各组团均有一个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通过

13、步行景观轴线的营造,使三个小区各景观环境在空间上形成统一的整体景观环境。本规划更为注重整体绿化率。外部环境借用龙平路北侧的官井头水库湖景,西南为绵延起伏的山地丘陵树木葱郁。三个小区内部利用地形地貌,在小区中心布置大面积人工湖面,C 区更保留山体作为山顶公园,形成一山三湖的整体环境布局。各区围绕中心湖面,结合组团绿化共同形成一个绿化层面空间,使本小区真正成为一个亲和自然的山水园林式居住花园。2.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其主要功能除基本的休憩、美化需要外,还有联络各区的效用。景观设计以自然式造景手法为主,平缓起伏的草坡、群落成荫的树木、匍伏低矮的灌木丛、点缀其中的景石、清彻蜿蜒的水体、九曲回折的步道共同

14、构成了丰富的景观,使居民们享受自然田园的气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释放城市生活紧张节凑的压力,达到人造景、景陶人的境界。七、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同时,又将道路设计与居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空间景观。本区规划道路系统呈环状,在加强整体性的同时,使各组团内部交通组织相对独立,并在组团内考虑局部人车分流。区内部道路分为二级:1. 小区支路:道路宽度为 6 米(为组团内部主路) 。2. 入户路:道路宽度为 2.53 米。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充分考

15、虑地下停车场的安排,按户均 0.8 部车位,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相结合停放。八、消防规划:1. 消防通道抵达每幢建筑,沿建筑物长边预留消防登高面。2. 每个组团作为一个消防单元,结合变频调速泵房,设消防水池,水池容量应满足用水量最大的一幢建筑消防用水。3. 给水管网水压应保证灭火时,最小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 10 米水柱(以地面算起) 。4. 室外消火栓的设置间距不小于 120 米,并至少从 DN100 的给水管上接入。5. 建立家庭火灾报警系统,通过通讯系统或安合系统与中央监控室联系。九、经济技术指标:小区综合经济技术指标1. A 地块综合经济技术指标2. B 地块综合经济技术指标3. C 地块

16、综合经济技术指标4. 小区户型面积一览表5. A 地块户型面积一览表6. B 地块户型面积一览表7. C 地块户型面积一览表住宅套型建筑面积一览表编号 栋数 户型 套型建筑 面积 户数 90 平方米面积之和 90 平方米面积之和 住宅套型总建筑面 积(平方米)*三房二厅二卫 89.09 253*三房二厅二卫 88.71 253A 座 15*二房二厅二卫 77.98 25376535.03 59922.08*三房二厅二卫 89.88 419*三房二厅二卫 188.71 419A座 18*二房二厅二卫 77.98 419128670.71 128670.71*三房二厅二卫 88.89 106*四房二厅二卫 126.81 106B座 4*三房二厅一卫 88.82 10622291.8 15905.30 38197.10*三房二厅二卫 88.89 170*四房二厅二卫 126.81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