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09845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岸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岸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编辑人:丁济亮第卷(选择题 30 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惆傥(tng) 人迹罕至 呵斥 功德无量(ling)B、栖息(q) 相得益彰 梦寐 浑浑噩噩()C、黄晕(yn) 消声匿迹 酷爱 瞠目结舌(chng)D、枯涸(h) 溃散崩离 潇洒 跌宕起伏(d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2)春天像 的

2、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3)教师里自然 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A、停在 健康 腾起 B、伏在 健壮 腾起 C、停在 健壮 响起 D、伏在 健康 响起3.下面各组短语中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人手蛇身 蝴蝶飞 捉迷藏 十分精彩B、语文课本 很精彩 香饽饽 静静的笑C、伸展运动 爱你们 高而瘦 跳跃旋转D、又酸又甜 写文章 春意闹 野花遍地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同“智” ,智慧B、马无故亡而人胡 亡:逃跑C、穷幕而无所归宿者 穷:穷尽D、学而不厌 厌:厌倦5.将“总而言

3、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A、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C、Ade ,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D、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关于比较阅读“没有比较,就现不出长处。 ”-莎士比亚“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乌申斯基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

4、方法,也是阅读中经常使用的、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种或多种读物进行对照阅读,达到分辨其异同。评价其优劣的目的。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比较阅读,可以从宏观上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比较,也可以从微观上就某一角度、某一层面进行局部的、单方面的比较;可以作纵向的比较。如同一作家同一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或不同作家同一体载、相同题目的作品的比较,等等,比较阅读时,你不妨从小处着手,这样目标清晰明确,易于探究某一方面的问题。(1) 就两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作比较。 春和春风虽然都是写“春天” ,但文章的主意、选材、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却各具

5、特色。通过比较,你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吸取丰富的文学营养,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2) 就同一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在情感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例如春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春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多幅画面,你如能异种求同,就能触摸到作者细腻的情感了。(3) 如有可能,还可以将作者的初稿和定稿进行比较。善阅读者必善比较。进行有效的比较阅读时,你一定要先找好比较点,因为比较只能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否则就缺乏比较性了。6.本文围绕“比较阅读”进行了介绍,下列不属于文段内容的一项是A、介绍比较阅读的含义 B、介绍比较阅读的作用C、介绍比较阅读的方法 D、介绍比较阅读的局限性7

6、.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也是阅读中必须使用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B、比较阅读,就是将读物进行对照阅读,可以达到分析其异同、评价其优劣等目的。C、比较阅读,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比较,还可以作纵向的比较,等等。D、找好比较点是进行有效比较阅读的前提,否则就缺少可比性了。8.下列同学的阅读行为不属于有效比较阅读的是A、为了比较老实形象的异同,小王同学将苏舒扬的 我的老师和巍巍的我的老师进行比较阅读。B、为了深入了解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小张同学将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和再别康桥进行比较阅读。C、为了了解鲁迅的童年趣事,小周同学将鲁迅的风筝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7、屋进行比较阅读。D、为了明确韩寒的三重门 是否他人代笔,小方同学将韩寒出版的三重门和其刚刚红布的手稿进行了比较阅读。三、 (6 分,每小题 3 分)齐人有冯谖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后

8、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11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注释 冯谖(xun) ,战国齐人,战略家。属:转告。孟尝君:战国战国四公子之一。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靠别人生活。草具:粗劣的饭菜。铗:剑。比:按照。有顷:不久。车客:享受坐车待遇的门客。揭:举。 客:把当客人。119.下列语句中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左右皆笑之 B、我欲之楚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D、天下之以躁急自败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冯谖穷得难以养活自己,托人

9、想投靠孟尝君。B、孟尝君没有发现冯谖的特长,但还是接纳了他。C、冯谖一见孟尝君就弹他的剑发牢骚,提出吃鱼和坐车的要求。D、冯谖的要求都满足了以后就不会唱牢骚歌了。第卷(非选择题 90 分)四、 (14 分)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每小题 3 分)(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 (8 分,每空 2 分)(1)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3) 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

10、暖树, 。 ”(4) 清平乐村居中描绘小儿活泼、可爱情状的句子是“ ,溪头卧剥莲蓬”。五、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寻春(1)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2)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3)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4)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5)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11、。 “燕北地寒生草迟” ,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6)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7)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

12、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8)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9)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10)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 ,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

13、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 ,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

14、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13.根据提示,将作者内心的变化写在下面横线上。 (4 分)径自寻春:心怀希望看到衰草: 遥见草色: 。14.品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分)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15.联系全文内容,读读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6 分)16.文章内容给了你哪些启示?(4 分)六、 (8 分)根据要求完成第 17-19 题。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如:趣味数学、诗词鉴赏、趣味围棋、实用物理等。校本课程的开发

15、,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加深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校本课程的开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为了了解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学业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以同学为调查对象的问题。请不要与第 18 题的问题重复。 (2 分)18.下面是某同学在采访调查者搜集并整理后得到的资料,请你从中概括出主要的信息。 (3分)你明确校本课程学习的意义吗?明确 不明确 说不清楚七年级人数比例 35% 50% 15%八年级人数比例 68% 24% 8%九年级人数比例 90% 8% 2%19.在校本课程的选题“超市”上,你的同学说:“我才不选什么活动课程呢,我只要学好语数外课程就好了。 ”你觉得他的说法有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