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09630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案医话】从肝论治小儿疾病验案举隅侯春光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 浙江 诸暨311800关键词 小儿病 从肝论治 医案小儿病证多以肺系和脾胃疾病多见,盖因其独特 的生理病理所决定。小儿为纯阳之体,既显生机蓬 勃,又相对感阴常不足,而肝常有余,故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不足,感邪之后,邪易从阳化热化火, 而多热证。或热极而盛,或水不济火,而引动肝风。 临床上,小儿病证变化万千,不同的阶段可出现不同 的肝系症候群,肝郁、肝火、肝风等证屡见不鲜。五 脏病中,惟肝与小儿病关系最为密切,临证只要把握时机,辨治得当,每获良效。1 滋阴柔肝宁抽动 某男, 10岁。2006年7月28日初诊。患儿挤 眼、口角阵发性

2、抽动2年。平素性情内向,不善言 辞,抽动症每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加重,剧时常伴有颈部抽动,大便艰涩,二三日一行。舌质红、苔 薄黄,脉弦细。经某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诊为抽动 移语综合征。证属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治拟滋阴柔 肝熄风。处方:北沙参、生地、枸杞子各20g ,麦冬、 当归、潼蒺藜、滁菊花、栀子、白芍、佛手、钩藤各10g ,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各30g ,龙胆草6g。 服7剂后复诊,病情有所好转,抽动频率减低,且情 绪激动时抽动无明显加剧,守原方续进7剂。三诊时 症情大减,以上方加减服用4月余,抽动既平,随访 至今未复发。按:此案患儿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 伤阴,肝阴耗伤以致筋脉

3、失去濡养,虚风内动,属本 虚标实之证,治当责之于肝,用一贯煎加减以滋阴柔 肝熄风。方中北沙参、生地、枸杞子、麦冬、当归、 白芍、佛手,滋阴养血、生津柔肝、疏肝开郁以治其本;滁菊花、钩藤、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平肝 潜阳、熄风止痉;栀子、龙胆草,泻肝火以治其标; 潼蒺藜滋补肾阳,取其“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之 意。笔者体会,此病的治疗时,还应当与家长积极沟 通,注意患儿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2 泻肝清肺止痉咳 某男, 8岁。1999年3月8日初诊。患儿咳嗽10 天,初起伴高热,咳嗽阵作,经他院住院治疗,摄胸片示左下肺片状阴影,查支原体抗体阳性,诊为支原体肺 炎。经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后,热退

4、,惟咳嗽仍频, 咳剧时面赤欲呕,遂出院求治中医。诊见患儿痉咳、干咳无痰,咳剧时痛引胸胁,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薄 黄,脉弦。证属邪热蕴滞化火,木火刑金。治拟泻肝清 肺、降逆止咳。处方:杠板归30g ,黛蛤散(包煎)12g ,浮海石20g ,桑白皮、蒸百部、炙紫菀、炙冬花、 辰茯苓各10g ,远志6g ,谷芽、麦芽各15g ,蜈蚣2条。5剂后二诊,咳嗽渐缓,胃纳始振,舌质淡红、苔薄。 前方已效,效不更方,续进5剂。三诊时,偶有咳嗽少 痰,色白易咳,以二陈汤加减调治而瘥。 按:所用处方系笔者治疗百日咳的经验方,验之 支原体肺炎之痉咳亦佳。杠板归为治百日咳之主药,重剂治痉咳疗效显著;辅以黛蛤散、桑白

5、皮泻肺清 肝、肃降止咳;佐以蒸百部、炙紫菀、炙冬花、远志 等润肺化痰止咳;浮海石、蜈蚣以清肺、解痉止咳; 辰茯苓、谷芽、麦芽以扶脾止咳,寓有培土生金之 意。笔者临床观察到,支原体肺炎经抗支原体治疗后,其肺部体征已消,而咳嗽一证不除,采用中药在 改善临床咳嗽症状方面,疗效确切。3 平肝健脾消疳积 某男, 3岁。2004年7月初诊。患儿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发枯肌松,心烦易躁,腹胀纳滞,时有吮吸指甲,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912g/ L。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证属脾虚肝旺。治拟平肝健脾清热。处方:青 黛、刘寄奴各15g ,人中白、干蟾皮各12g ,胡黄连3g

6、 ,三棱、莪术、生白芍、生白术、鸡内金、白薇、槟榔各10g。7剂后二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前方 已效,去槟榔,加谷芽、麦芽,守法续进7剂。三诊 时,纳食大振,面色转红润,吮指已消,再以上方出 入,续进10剂后,诸证若失。后以健脾疏肝、和胃 养阴之剂巩固之,其贫血也得到纠正。按:本例患者属中医“疳证” 、“积证”之范畴, 多系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脾胃受损,积热内郁,气 机不畅所致,其病位在肝脾两脏,临床上以脾虚肝旺141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2月第44卷第2期之证多见,符合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病机特点,为 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本方为笔者治疗疳积之经 验方,以青黛、人中白为主药,有清肝泻热解毒

7、之功 效;辅以干蟾皮、三棱、莪术、刘寄奴以健脾消积;佐以胡黄连、白芍、白术、鸡内金之属以柔肝健脾清 虚热,全方消补兼施,共奏平肝健脾之功。4 泻肝潜阳疗不寐 某女, 12岁。2007年10月11日初诊。患儿入 睡困难,睡中辗转反侧,寐中易惊起,平日性格外 向,任性好动,手足不宁,心烦易怒,大便偏干。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肝阳扰动心 神。治拟泻肝潜阳宁神。处方:龙胆草、生甘草各6g ,栀子、淡豆豉、黄芩、茯神、当归、生白芍、生地各10g ,生龙骨、生牡蛎、青龙齿各30g。7剂后二 诊: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较前容易,且无寐 中惊起、转辗反侧,手足动作亦有减少,乃以上方加 减调

8、治1月,睡眠安好,性情举止大有改进。按:内经称不寐为“不得眠” 、 “不得卧” 。小 儿“肝常有余”,不寐以实证居多。本例患儿多因情 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所致。是方 以龙胆泻肝汤合栀子豉汤,酌加重镇安神之品,方中 龙胆草、黄芩、栀子、淡豆豉清泻肝火除烦热;当 归、生白芍、生地以柔肝和肝;生龙骨、生牡蛎、青龙齿、茯神镇肝潜阳宁神;甘草和中。栀子豉汤为张 太守治虚烦不得眠之良方,治疗小儿不寐亦有佳效。收稿日期 2008210227消积益脾法联合按摩捏脊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45例李 芳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 浙江 上虞312300关键词 消积益脾法 按摩 捏脊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对照观

9、察近5年来笔者采用消积益脾法联合按摩捏脊治疗婴幼 儿缺铁性贫血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3例均符合1988年10月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 议通过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分属轻中度贫血。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中,男23例,女22 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10月。对照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1年。两组一 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0105)。2 治疗方法211 治疗组:药物组成:焦山楂、茯苓、山药各10 15g ,槟榔35g ,炒莱菔子912g ,神曲915g , 党参59g ,炒白术612g ,当归、炙甘草、制半 夏、陈皮各3

10、6g。同时联合按摩捏脊:补脾经、补 肾经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推三关、揉板门、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各100次,分腹阴阳200次, 摩腹(顺时针) 5分钟,揉压脾俞、肾俞、大肠俞50 次,捏脊5次,每日1次, 10次后休息35天,再 继续治疗。饮食中注意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加用维 生素C含量丰富的新鲜蔬菜等以利于铁的吸收。212 对照组:葡萄糖亚酸糖浆(013g/支) ,每日30mg/ kg ,分3次饭后口服,饮食注意同上。 两组均治疗6周,并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不予 任何干预。3 治疗结果311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HG B 110g/ L ,或治疗后HGB上升20 g

11、/ L , MCV 80fL ,MCH 32pg , MCHC30 %, SF在正常范围内(25 个月50200ug/ L , 6个月15岁7200ug/ L) ;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HGB 90g/ L110g/ L ,或治疗 后HG B上升在1020 g/ L之间, MCV7080fL ,MCH2030pg , MCHC2030 %, SF 10 ug/ L ;无 效:治疗后症状、血常规无明显改善。312 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中,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38例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13 %。两组总 有效率比较,有显著

12、性差异(P0105)。对显效和有效的 患几进行3个月随访,治疗组43例中,复发3例,复发率619 %;对照组29例中,复发10例,复发率3415 %。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底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105)。4 体会 缺铁性贫血属于祖国医学的“ 血虚” 、 “ 萎黄” 、 “ 疳积” 等范畴,其形成与饮食失调、 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 有关。 其病位在脾、 肾,与心、 肝等脏密切相关。故治拟消食化积、 健脾益血。 方中焦山楂、槟榔、炒莱菔子、神 曲消食化积、 健脾和中;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当归、山药 补益肝肾养血。 同时配合按摩捏脊,故取得较好的疗效。收稿日期 2008206224241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2月第44卷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